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氣管切開在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12月診治的4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其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患者僅采取常規(guī)的器官切開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給予早起器官切開手術進行治療,觀察分析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病發(fā)癥。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比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臨床并發(fā)癥比較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臨床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采取早期氣管切開手術治療顱腦外傷與腦出血臨床并發(fā)癥少且療效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早期氣管切開;顱腦外傷;腦出血;治療效果
顱腦外傷主要是因外界暴力造成患者頭部損傷,而腦出血則是指患者因頭部內血管破裂,從而引起腦內出血。近年來顱腦外傷和腦出血患者逐漸增多,給患者身體健康,甚至生命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據(jù)統(tǒng)計,每年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患者死亡率占腦卒死亡率的25%~35%[1]。因此,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早期氣管切開在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特收集我院4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12月診治的4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0~85歲,平均年齡(52.5±11.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顱腦外傷與腦出血的診斷標準,4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jù)其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0±15.27)歲,其中5例表現(xiàn)為腦震蕩,3例表現(xiàn)為頭皮裂傷、7例表現(xiàn)為顱內血腫,2例表現(xiàn)為頭皮血腫,1例表現(xiàn)為顱骨骨折、2例表現(xiàn)為腦挫裂傷。觀察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25~85歲,平均年齡(55±13.9)歲,其中8例表現(xiàn)為腦震蕩、6例表現(xiàn)為頭皮血腫、3例表現(xiàn)為顱骨骨折,2例表現(xiàn)為頭皮撕脫傷,4例表現(xiàn)為腦挫裂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選用pvc材質帶氣囊的一次性氣管切開導管,在手術時,所有患者均采用仰臥姿勢,在肩下墊上墊枕,頭放在手術臺中間,保持后仰。術前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局部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麻醉后沿患者頸項正中處,也就是患者甲狀軟骨下緣處至患者胸骨出切口,切開部位包括患者皮膚及皮下組織,直至氣管暴露,在保證患者氣管正常運行時,在患者第2至第3氣管處,將其氣管環(huán)向上挑開,隨后將患者氣管用氣管套進行固定。
1.2.1對照組 在患者受傷24 h之后,采用常規(guī)氣管切開手術進行治療。
1.2.2觀察組 在患者受傷24 h之內,采用氣管切開手術將患者氣管切開,并對患者痰中細菌進行檢驗,根據(jù)檢驗結果,有針對性的選擇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觀察分析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癥狀及并發(fā)癥。
1.3療效評價[2] 顯效:患者嘔吐、眩暈、昏迷等癥狀消失,意識清楚、行走無障礙。有效,患者嘔吐、出血、眩暈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意識較為清楚,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復。無效,患者嘔吐、眩暈、出血等情況無改善或加劇,運動障礙,言語含糊不清,出血量增加??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臨床有效率情況,臨床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隨著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患者比例的不斷增加,腦卒死亡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顱腦外傷其病因大多是外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腦部,從而造成頭部損傷,而腦出血則是非外傷性腦內出血,引起腦內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血管老化及吸煙、酗酒等、顱腦外傷及腦出血臨床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嘔吐、眩暈、昏迷、運動障礙、言語障礙、言語含糊、頭痛頭暈等,輕者會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和認知障礙,嚴重者會對生命造成威脅[3]。因此,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早期氣管切開手術,該手術能有效減少患者呼吸道梗塞,保持患者呼吸道正常運行,增加肺部通氣量,從而幫助患者排除呼吸道誤吸物及內分泌物,為后期藥物滴入提供了較多的便利,有效的解除了患者呼吸困難癥狀,為患者提供足夠的氧氣,從而降低患者顱內壓,降低患者腦損傷繼需發(fā)作的可能性[4]。顱腦外傷及腦出血患者在24 h內,腦水腫還未達到高峰狀態(tài),患者言語、意識還較為清楚,因此,在患者發(fā)生顱腦外傷及腦出血24 h內是手術的最佳時間,而24 h以后,患者有可能處于昏迷狀態(tài),隨著呼吸道內分泌不斷增多,患者呼吸相對也會相對困難,感染幾率增大,對患者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脅,因此,早期氣管切開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采取中早期氣管切開治療顱腦外傷及腦出血,臨床并發(fā)癥少且療效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傅煌武.顱腦外傷合并腦出血患者行早期氣管切開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01. [2]蔡樹雄,孟兵,莊柳情,等.顱腦外傷和腦出血患者應用早期氣管切開治療的效果觀察[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02.
[3]張洪慶.早期氣管切開治療顱腦外傷和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7.
[4]李澤華.早期氣管切開治療顱腦外傷和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