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英花片聯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98例25~45歲慢性盆腔炎患者完全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8例氧氟沙星400mg口服2次/d及甲硝唑500mg口服2次/d,同時服用英化片1.5g,3次/d,共14d。對照組50例給予氧氟沙星與甲硝唑同樣的口服量及時間,不服英花片。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的差異。結果 治療結束后兩組慢性盆腔痛及白帶清潔度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慢性盆腔痛及盆腔積液治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白帶清潔度好轉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英花片與抗生素聯合應用治療慢性盆腔炎有較好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英花片;慢性盆腔炎;抗生素聯合
慢性盆腔炎是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常為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在患者體質較差的情況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遷延及反復發(fā)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亦可無急性盆腔炎癥病史過程,如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輸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較頑固,可導致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慢性盆腔炎病情常較頑固,多形成輸卵管、卵巢粘連包塊,且與周圍粘連,抗炎藥物不易進入,因而,不容易徹底治愈。 本研究中我用英花片聯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選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門診或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診斷符合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斷標準(美國CDC診斷標準,2010年)。
1.2方法 觀察組48例氧氟沙星400mg口服2次/d及甲硝唑500mg口服2次/d,同時服用英化片1.5g,3次/d,共14d。對照組50例給予氧氟沙星與甲硝唑同樣的口服量及時間,不服英花片。
1.3觀察項目 觀察治療前后慢性盆腔痛治愈例數,盆腔積液治愈例數(從12mm以上下降到8mm 以下)及白帶清潔度好轉例數(由Ⅲ-Ⅳ轉Ⅰ-Ⅱ度例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每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慢性盆腔疼痛治愈率、慢性盆腔積液治愈率,白帶清潔度好轉率,兩組治療前積液均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均得到明顯改善,且慢性盆腔疼痛治愈率、慢性盆腔積液治愈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白帶清潔度好轉率兩組均為100%,比較無差異。見表1。
2.2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現頭痛、腹瀉、腹痛、惡心等不良反應。治療后檢測肝腎功能未見轉氨酶、尿素氫和肌酐異常。
3 討論
對于慢性盆腔炎,多數醫(yī)家認為其病理機制為本虛標實,本虛者,正氣不足,肝腎虧損;標實者,乃瘀、熱、濕三者,蓄積胞中,氣血運行不暢,胞絡受阻,不通則痛,一般以瘀為主因,熱、濕次之??傊匝黾鏉駸嶙C為多,導致瘀、熱、濕者多由于以下幾種情況:①外傷致瘀,多見于人流、上環(huán)、產后創(chuàng)傷。術后胞脈、胞絡受損,損傷必有瘀,瘀血阻滯或久瘀化熱,瘀熱互結,合而為患,痹阻絡道,不通則痛,故病者多見腹痛;②瘀熱內生,多由經期、分娩失血耗血,營陰虧損,或體質素虛,正氣不足,加之經行、分娩、陰虛生內熱?;蛩伢w陽亢,肝經郁熱困擾沖任。或惡血不去,郁而化熱,瘀熱互結,沖任受損,而見腹痛,帶下,腰酸墜痛,月經不調等癥;③外邪侵入,濕熱致瘀,經期性交不潔以及手術感染,產物殘留等,均可導致濕熱之邪內侵與血相搏,積而成瘀,瘀阻絡脈,氣血不循常道而致經行不暢,淋漓日久,或勢急如崩,瘀熱久羈,滯而不去,熱毒內蘊,胞脈受損,可致腹痛,癥積之患[3]。
英花片方解如下:盆腔炎是由一般化膿菌引起的內生殖器和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并伴有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粘連、瘢痕和包塊,祖國醫(yī)學認為盆腔炎的病因為邪毒入侵、客于胞脈,以致氣血瘀滯、沖任受阻、帶脈矢司所致。\"氣有一息之不通,則血有一息之不行\(zhòng)"中醫(yī)治療盆腔炎則多采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本方首選丹參為主藥,是因丹參活血化瘀功效甚佳且兼能養(yǎng)血,故有\(zhòng)"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歷來用于各種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失調、痛經,產后惡露不下、瘀滯作痛等??鄥⑹侵嗅t(yī)用治濕熱黃疸、濕疹瘙癢、赤白帶下、癰腫瘡毒等癥的要藥,有抗菌消炎,燥濕利尿作用,且多用于泌尿系統(tǒng)炎癥。延胡索有舌血散瘀,理氣止痛之效,歷來作為止痛要藥,尤對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療效最佳,既能荒通血脈,祛瘀止痛,又可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之效,廣泛用于內、外、婦、兒科的多種感染性炎癥,且抗炎作用顯著。漏蘆有清熱解毒,消癰下乳,生肌排膿,舒筋通脈之效。雞冠花收斂止血、止帶兼有殺滅人陰道毛滴蟲的作用。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的功能。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功。
英花片治療盆腔炎機理(現代藥理研究):蒲公英、苦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殺滅作用,對結核桿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雞冠花人陰道毛滴蟲有良好的殺滅作用。薏苡仁、漏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提高免疫和抗腫瘤的作用。丹參、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受損組織修復的作用。雞冠花、丹參:同時具有調節(jié)內分泌的作用有調經養(yǎng)血的作用。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特點是病程長,反復發(fā)作,久治難愈,近年發(fā)病又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并嚴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慢性盆腔炎多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情遷延所致,但也可無急性炎癥病史。該病病情頑固,當機體抵抗力較差時,可有急性發(fā)作。慢性盆腔炎患病率較高,據有關資料報道其發(fā)病率在30%~60%,其多發(fā)年齡為25~40歲,近年來由于性感染性因素的增多,患病率逐漸趨于上升[1]。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性傳播疾病泛濫導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億3千多萬性病患者,其中有10%~20%將發(fā)展為慢性盆腔炎,其結果是帶來長期慢性盆腔疼痛、不育不孕或宮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一些專家和學者稱慢性盆腔炎是本世紀對婦女健康的新挑戰(zhàn)[2]。由于目前對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病機理仍缺乏足夠的了解,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患者因得不到及時徹底的治療而留下一系列后遺癥。
化學藥物對此病療效不佳,而中藥治療有一定的優(yōu)勢,通過標本兼治,內外合治可達到抗菌消炎,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改善組織微循環(huán)的效果,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根據本病的臨床特點,常將其歸屬于\"痛經\"、\"癥瘕\"、\"帶下\"、\"崩漏\"等病范疇進行治療,采用抗菌素聯合中藥英花片,取得了確切療效且較少毒副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鳳玲. 慢性盆腔炎的中醫(yī)中西結合治療進展[J].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19(4):52.
[2]周玉海.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2002,8(6):316.
[3]劉云翔.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進展[J].甘肅中醫(yī),1996,(3):46-48.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