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自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方法治療,統(tǒng)計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100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治愈率為57%,顯效26%,好轉17%,總有效率為100%。所有患者的術后骨折基本愈合,肢體功能基本恢復。結論 對脛腓骨骨折患者實施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治療,手術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能夠及早促使患者骨折愈合,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可促使患者及早恢復肢體功能,從而及時避免二次手術等優(yōu)勢。
關鍵詞: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脛腓骨;骨折;應用價值
脛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較為常見,尤見于<10歲兒童,其中患者多以經骨干骨折居多。脛骨是連接股骨下方的支承體重的重要骨骼,腓骨是附連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擔部分承重功能[1]。脛骨中下1/3處形態(tài)轉變,易于骨折,脛量上1/3骨折移位,易壓迫腘動脈,造成小腿下段嚴重缺血壞疽,脛骨中1/3骨折淤血可關閉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內壓力造成缺血性肌攣縮成壞疽。脛骨中下1/3骨折使滋養(yǎng)動脈斷裂,易引起骨折,延遲愈 合[2]。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治療脛腓骨骨折具有手術操作簡便,手術切口小,愈合快,以及骨折恢復好等優(yōu)勢[3]。現(xiàn)就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實施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脛腓骨骨折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為61例,女性為39例;年齡為5~69歲,平均年齡為45.1歲。其中開放性骨折57例,閉合性骨折43例;粉碎性骨折26例,單純性脛骨骨折為47例,多段骨折21例,雙側骨折為6例。上段骨折38例,中段骨折34例,下段骨折28例。交通損傷32例,機械損傷48例,其他20例。新鮮骨折62例,陳舊骨折38例。
1.2方法
1.2.1術前 患者入院及時進行輸液輸血處理,對患者內臟狀況進行檢查,觀察顱腦損傷、神經以及血管等破損狀況,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臨時固定,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方可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與骨折復位固定術。
1.2.2手術 患者骨折固定均采用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實施固定,患者采用仰臥位,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實施清創(chuàng),切開復位,采用前外側弧形切口,或可視患者傷口暴露的骨折端進行適當?shù)臄U大進行復位。由前內側進針,根據(jù)外固定器的模具定位,在骨折處的近遠端適當部位實施縱向切口,切口各分2個約1 cm,使用血管鉗鈍性分離直達骨皮質,將定位外套管與管蕊插入切口頂住骨皮質,隨后取出管蕊,套入內套管,使用低速電鉆孔,鉆孔時應掌握好深度,避免因鉆頭過深端上對側組織,擰入長度適宜的支撐螺釘,促使支撐螺釘能夠穿出對側皮質約0.1 cm左右,將套管取出,使外固定器安裝與4枚支撐螺釘上,外固定器距離皮膚約為2~3 cm左右,檢查并調整骨折復位后,擰緊外固定器上的制動螺帽。閉合復位可在床邊X光機或C臂X光機下進行,對于鄰近關節(jié)面3 cm的骨折,可選用\"T\"型外固定器,針孔周圍用酒精紗布外敷。
1.2.3患者術后常規(guī)用藥抗生素,對于患者的股四頭肌收縮及足背進行伸跖屈活動,針對閉合復位的橫行骨折、短斜型骨折,患者腫塊消退后,在開放傷口及軟組織恢復良好的情況下,可下地扶拐負重行走。患者手術后2w內可在床上進行關節(jié)伸縮活動,兩周后扶拐下地行走,術后服用適當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1.3療效判定 治愈:患者的肢體功能基本恢復,骨折處愈合良好,患者能夠自主行走。顯效:患者肢體功能基本恢復,骨折處基本愈合,通過扶拐能夠下地行走。好轉:患者骨折明顯好轉,肢體功能通過扶拐可緩慢移動。無效:患者骨折無明顯改善,骨折未愈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治愈率為57%,顯效26%,好轉17%,總有效率為100%?;颊叩男g后基本骨折愈合,肢體功能基本恢復。
3 討論
脛腓骨骨折是骨科臨床常見病之一,其中長管狀骨折最為常見[4]?;颊吲R床多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腫脹、畸形較為顯著,表現(xiàn)為骨折處成角和重疊移位,診斷時應及時觀察患處是否伴有腓總神經損傷、脛骨前后動脈損傷狀況,以及脛前區(qū)和腓腸區(qū)張力增加狀況,因為骨折后引起的并發(fā)癥危險性更高。臨床上針對脛腓骨骨折多采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患者臥床時間長、肢體短縮、畸形愈合、多關節(jié)活動受限易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切開復位易導致骨折不愈合等缺點。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對脛腓骨骨折實施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治療方式較為有效,且患者恢復較好[5]。
本次研究選取自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脛腓骨骨折患者100例,分別對其進行單側縱軸外固定器手術治療,患者入院時先對患者進行輸液輸血,再進行傷口處理,對患肢進行臨時固定,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對患者實施單側縱軸外固定器手術。手術中對患者的損傷較小,手術產生的切口較小,手術使用的固定器對患者的局部軟組織損傷小,使用外固定支架,也便于對患者創(chuàng)口的觀察與處理,同時促使骨折復位。術后及時觀察,針孔是否出現(xiàn)滑移或者長時間的出現(xiàn)滲出液,術后應及時更換輔料、對針眼進行酒精滴注,及時避免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狀況。在實施單側縱軸外固定器手術治療時,應選擇適應骨愈合的生物力學要求的固定器,及時修復軟組織創(chuàng)面及對有骨缺損的骨折采用早期自體骨移植,對預防延遲愈合骨不連具有重要意義,早期功能鍛煉、及時調整器械可減少其二次骨折的發(fā)生率。我院患者100例經治療后,患者骨折基本愈合,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針對脛腓骨骨折患者實施單側縱軸動力外固定器治療,不僅能夠減少患者臥床時間,而且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及早促使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從而促進骨折愈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西彬,孫永強.縱向生理加壓外固定器治療脛腓骨雙骨折的安全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17):3126-3129.
[2]孫文菊.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脛腓骨骨折中的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6-27.
[3]林梅斌,鄭琪,鄭秀治,等.野戰(zhàn)單側組合式骨外固定器在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2):55-56.
[4]梁紹興.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骨折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9):1070-1071.
[5]梅花,通格拉,仲桂霞,等.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療下肢骨折的護理體會[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1):325.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