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析針對癌痛患者采取精細化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癌癥患者100例,對其給予精細化管理措施。于干預前后分別進行疼痛知識掌握情況和疼痛程度調查,對比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前后的療效情況。結果 患者對癌癥及其治療的正確認識情況顯著好于精細化管理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72h后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也得以明顯改善,顯著有管理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癌痛患者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可提高癌痛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增強對治療和護理措施的依從性,進而可明顯控制疼痛情況,改善疾病癥狀。
關鍵詞:癌痛;精細化管理;臨床效果
精細化管理是將管理或執(zhí)行過程嚴格按規(guī)范化的要求,精益求精、細致周到,力求做到完美的過程[1]。為了探索疼痛控制的有效方法,我院制定了癌痛精細化管理流程,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腫瘤中心住院的癌癥患者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18~76歲。診斷:結直腸癌26例、胃癌17例、肺癌12例、胰腺癌9例、淋巴瘤8例、食管癌8例、鼻咽癌7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其他6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中、重度癌性疼痛[入院時疼痛數(shù)字評分法(NRS)評分≥4分],并接受第三階梯止痛藥物治療。
1.2方法
1.2.1疼痛知識培訓 成立疼痛??谱o士培訓班,定期組織學習疼痛相關知識,成立有關疼痛品管圈,安排醫(yī)護疼痛相關知識查房,開展技能講座,以及下發(fā)相關書籍等形式,讓醫(yī)生、護士掌握精細化管理標準[2]。
1.2.2精細化管理流程
1.2.2.1癌痛評估 ①選擇正確的評估工具:通常使用NRS、面部表情評估量表法及主訴疼痛程度分級(VRS)3種方法。②相信患者主訴: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患者的描述是最準確、最有效的評估方法。③細致收集疼痛病史:醫(yī)護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認真完成入院癌痛篩查,主要包括疼痛評估工具、患者疼痛時間、部位、性質、程度、持續(xù)時間、心理狀態(tài)和治療史等。④全面動態(tài)評估:癌痛發(fā)生時需不斷查找根源,并處理相關癥狀。
1.2.2.2健康教育 健康宣教內容主要是針對患者對疼痛相關知識的誤區(qū)給予糾正[3]。包括:忍痛對患者有害無益;嗎啡及其同類藥物是癌痛治療的常見藥物,治療時引起的成癮現(xiàn)象極為罕見;疼痛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有效控制,但不能自行吃藥、停藥,需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藥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療時正確面對不良反應,隨時與醫(yī)務人員溝通;定期復診或隨訪。
1.2.2.3實施鎮(zhèn)痛 癌痛客觀需要接受多學科、多方位綜合治療模式,并采取正確評估、識別疼痛、合理用藥、個性化止痛以及超前鎮(zhèn)痛等多種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藥物鎮(zhèn)痛及非藥物鎮(zhèn)痛。①滴定的重要性:滴定是通過精細摸索,找到最合適的藥物劑量,從而幫助臨床快速施行鎮(zhèn)痛治療,動態(tài)觀察鎮(zhèn)痛效果,找到最合適的嗎啡劑量,快速達到鎮(zhèn)痛目標,計算出每24h需要的嗎啡總量,以及每日控釋止痛藥物的劑量。②藥物鎮(zhèn)痛:阿片類藥物是控制癌痛的主要藥物,嗎啡是阿片類藥物的代表,使用最為廣泛。嗎啡的特點:嗎啡類似內源性物質--腦啡肽,止痛作用強大,不良反應很低;無\"天花板效應\",適合個體化止痛治療;藥理研究透徹,可及時發(fā)現(xiàn)、應對其不良反應;劑型豐富,費用極低。③非藥物鎮(zhèn)痛:物理治療主要將理療、手法治療、針刺、超聲治療等列入物理形式療法;心理支持主要包括放松訓練、轉移注意力和音樂療法;放療聯(lián)合熱療對惡性腫瘤轉移性骨痛療效顯著。此外,動態(tài)觀察患者疼痛狀況,評估藥物鎮(zhèn)痛或非藥物鎮(zhèn)痛的效果及不良反應,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yī)生并協(xié)助處理。
1.2.2.4出院隨訪 隨訪的方式以電話隨訪為主,注意禮貌用語。①患者出院后首周至少隨訪1次;輕度疼痛患者(NRS評分1~3分)首次隨訪后,疼痛分級均為輕度或無痛,則每2w隨訪1次,如以后疼痛分級仍然為輕度或無痛,則改為每月隨訪1次,直至患者病逝。②中重度患者(NRS評分4~10分)隨訪1次/w;若中重度患者疼痛分級降為輕度疼痛且服用第一階梯止痛藥則按照第①條規(guī)定隨訪,若其疼痛分級降為輕度疼痛且服用第二或第三階梯止痛藥,則每周隨訪1次,直至患者病逝。③隨訪表應填寫完整,表格中的\"其他\"應寫明具體的藥物或不良反應。④隨訪遇到患者病情危重或病逝時,應隨機應變、妥善應對。病逝患者的檔案應從隨訪檔案中剔除,備注死亡的時間與原因,并分開集中存放。
1.3評價方法 運用Ferrell等制定的《癌癥患者疼痛調查表》進行調查,該表共16個項目,其中9條為疼痛相關知識調查,咨詢專家將其改為通俗易懂的文字,并以百分比計算回答問題的正確率。疼痛程度用數(shù)字評定量表評定,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對比精細化管理前后的效果評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數(shù)據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用(x±s)表示結果,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表2。
3討論
3.1癌痛患者對疼痛認識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癌痛精細化管理前有21%的患者認為疼痛是可以盡量忍受的,疼痛不會影響身體及現(xiàn)有疾病,疼痛不需要規(guī)范化治療等。
3.2患者及家屬對藥物鎮(zhèn)痛有所顧忌 調查結果顯示,79%的癌痛患者認為止痛藥物都有成癮性和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對止痛治療產生焦慮,不愿如實反應疼痛評分或只有疼痛時才服用止痛藥。
3.3癌痛管理存在漏洞 癌痛管理的漏洞主要包括:①使用比較單一的評估工具,常用患者語言描述,導致準確性差。②評估者未經過規(guī)范化培訓,缺乏疼痛管理相關知識,處于被動管理狀態(tài)。③醫(yī)護人員在疼痛管理合作中脫節(jié)。④疼痛患者處理后未及時再次評估和記錄。
綜上所述,針對癌痛患者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可提高癌痛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增強對治療和護理措施的依從性,進而可明顯控制疼痛情況,改善疾病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何苗,付嵐,陳旭霞.癌痛患者精細化管理前后的效果對比[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5,10(2):197-199.
[2]劉紀紅.癌痛規(guī)范化管理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5):167-168.
[3]林海珍.癌痛控制現(xiàn)狀、治療、影響因素及管理[J].內科,2014,9(4):477-480.
編輯/蘇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