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調查并分析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社會支持現狀及兩者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應用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73例顱內腫瘤患者進行調查。結果 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得分為(82.67±12.35),社會支持總分為(39.37±8.25)(高于國內常模),其疾病不確定感與所獲得的社會支持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結論 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其所獲得社會支持狀況較好,臨床工作中應為患者提供或尋求有效足夠的社會支持,降低其不確定感,從而促進康復及身心健康。
關鍵詞:顱內腫瘤;疾病不確定感;社會支持
疾病不確定感(Uncertainty in illness),即缺乏確定與疾病有關事物的能力,當疾病事件不明確,高度復雜,相關信息缺乏或不能預測結果時,缺乏對疾病事件的判斷能力[1]。目前國內關于疾病不確定感的研究常見于應對癌癥及各種慢性疾患者群,本研究旨在調查并分析顱內腫瘤患者術前的疾病不確定感及社會支持的現狀,為實施臨床護理干預提供理論支持與參考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某三甲醫(yī)院神經外科進行顱內腫瘤手術治療的患者79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CT或MRI確診的原發(fā)性顱內腫瘤住院手術患者,年齡18~70周歲,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上,能夠獨自或在護士指導下填寫問卷,自愿參加本次調查者。排除標準: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合并影響日?;顒幽芰Φ募?、慢性疾病患者。
1.2調查工具
1.2.1患者一般資料調查表 該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疾病診斷、臨床疾病等級、費用來源等。
1.2.2 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 Mishel疾病不確定量表(MUIS),以Mishel疾病不確定感理論為指導而開發(fā),用于評估成年住院患者在癥狀、診斷、與照顧者的關系、治療和預后5個方面的不確定感水平。該量表由Mishel發(fā)展并廣泛使用,臺灣許淑蓮教授將其翻譯成中文,用以測量個體對疾病的自覺不確定程度。量表分為復雜性因素和不明確因素兩個維度、25個條目。該量表對癌癥患者的的內容效度為0.9,信度系數Cronbach's ɑ值為0.865[2]。量表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采用Likert5分評分,總分為25~125分,根據得分值劃分為低水平(25~58.3)分、中水平(58.4~91.7)分、高水平(91.8~125)分,分數越高代表疾病不確定感程度越高,調查前對20名研究對象進行預調查,Cronbach's ɑ值為0.823。
1.2.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該量表由肖水源[3]設計,共10個條目,各條目一致性R1~10在(0.89±0.94),分別從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
1.3方法 研究者先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和方法,征得研究對象同意后,在手術前一天采用調查工具對調查對象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調查表由患者不記名式自行填寫,對填寫困難的患者由調查者本人逐條定式詢問后記錄。本次共發(fā)放問卷76份,回收有效問卷73份,回收有效率為96.05%。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原始數據采用Excel錄入,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均數、標準差對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及問卷得分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采用t檢驗及Pearson相關分析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患者的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73例,男性46例,女性27例,年齡28歲~65歲,平均(38.3±11.2)歲;小學文化11例,初中23例,高中或大專31例,本科8例;單身3例,有配偶者64例,喪偶或離異6例;膠質瘤38例,腦膜瘤25例,血管瘤6例,垂體瘤4例。
2.2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現狀 調查顯示,本組患者的疾病不確定得分為59~104分,平均(82.67±12.35)分,處于低水平的有8例,占10.96%,中水平的有52例,占71.23%,高水平的有13例,占17.81%,其中復雜性因素的得分為25~54分,平均(36.74±7.26)分,不明確性得分為34~58分,平均(47.58±8.43)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個條目。
2.3患者的社會支持現狀 調查顯示,本組患者的客觀支持得分為(13.36±4.32)分,主觀支持得分為(19.53±3.68)分。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為(6.89±5.47)分。其社會支持總得分為(39.37±8.25)分,高于國內常模(34.56±3.73),經統(tǒng)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 調查顯示,本組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四個維度方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現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處于中等偏高水平(82.67±12.35),顱內腫瘤患者術前不確定感主要來自手術治療及預后的不明確性,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中前2個條目屬于不明確性,因為顱腦手術涉及人體最復雜的大腦,手術風險大且結果不可預期,并發(fā)癥及后遺癥較多,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3.2顱內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顱內腫瘤患者的社會支持狀況較好,其獲得的社會支持高于正常人群(P<0.05),術前在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持和照顧,這可能與以下兩方面原因有關,①來自家屬,照顧者或朋友同事的主觀支持增加了其面對疾病,積極治療的信心;②本組研究對象為慢診入院的擇期手術者,確診后患者往往會主動尋求社會支持,同時家屬有一定的時間籌集患者手術及治療費用,從而爭取到更多的客觀支持并積極利用。本研究中僅有1例中晚期腫瘤患者因為經濟壓力及家庭因素放棄治療
3.3本組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與社會支持的關系 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與社會支持及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即獲得社會支持越多的患者,其疾病不確定感的水平越低,這在顱內良性腫瘤患者中更為明顯,良性腫瘤手術效果明顯,治愈率高,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治療及預后很有信心,社會支持積極有效。
4 小結與展望
綜上,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其所獲得社會支持狀況較好,這提示我們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適時關注顱內腫瘤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尤其是惡性腫瘤患者,通過提供或者幫助他們獲得有效的社會支持資源來降低其疾病不確定感,緩解患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康復及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Misb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J].Imag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88,20(4):225-2 32.
[2]許淑蓮,黃秀梨.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之中文版測試[J].護理研究,1996,4(1):59-68.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86-131.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