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50例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并采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分別對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結果 兩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治療6個月后在癥狀和不良反應、動力和精力、社會心理三大方面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和不良反應、動力和精力、社會心理等狀態(tài),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yōu)質護理;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好發(fā)于青壯年的慢性精神病,其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常出現(xiàn)智力、思維、知覺、情感及行為等不同程度障礙,可伴有幻聽、幻視及妄想等癥狀。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加,我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社會活動與精神狀況的各種障礙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和精神負擔。研究發(fā)現(xiàn)[1],藥物治療聯(lián)合優(yōu)秀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旨在探討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xiàn)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l.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的相關診斷和分類標準[2],排除原有代謝綜合征者、伴有嚴重系統(tǒng)器質性疾病或先天性智能障礙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6~68歲,平均(38.5±8.2)歲;病程2~22年。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4~70歲,平均(36.2±10.4)歲;病程3~21年;兩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即進行心理狀態(tài)評估,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定期對患者進行支持心理治療,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進行原因分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疏導和排解,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鼓勵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②健康教育: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和模擬教育的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精神病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法、藥物的使用及常見不良反應的預防措施等相關知識;③用藥護理干預:鼓勵患者積極進行藥物治療,指導和監(jiān)督患者的遵醫(yī)行為,讓患者建立按時服藥、準確服藥的良好習慣;④飲食護理干預:根據(jù)患者自身BMI指數(shù)和實際身體營養(yǎng)狀況,選擇合理的膳食結構,保障患者科學合理的健康營養(yǎng)飲食;⑤運動護理干預:選擇科學適合的運動鍛煉方式,比如跑步、跳繩、打球等,以不感到疲勞為度;⑥不良反應的預防護理干預:對精神病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其預防措施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教育。
1.2.2評價方法 采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IS)分別對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共30個項目,包括癥狀和不良反應量表、動力和精力量表、心理社會量表3大方面進行評估,滿分為0~100分,0分代表生活質量最好,100分代表生活質量最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估結果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生活質量評估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的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一般需要患者長期住院服藥維持治療,由于精神分裂癥病情的遷延,影響患者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生活無法自理,身心均受到嚴重困擾,由此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被歧視感、病恥感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因此合理的護理干預及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是舒緩和排解情緒障礙的有效方式[3]。
患者入院時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智力、思維、知覺、情感及行為障礙,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優(yōu)護理干預對緩解患者的癥狀、不良反應、不良情緒有積極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針對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的原因、對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治療原則以及服藥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和教育,同時嚴格監(jiān)督和指導患者的飲食、運動和遵醫(yī)行為的實施,其中飲食方面注意對谷物、肉類、油類的攝入應定時定量,加強對優(yōu)質蛋白和粗纖維的攝人,盡可能少食多餐。同時對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講解,并對預防措施進行普及。各個方面的相輔相成,使患者樹立信心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良好的心態(tài),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和不良反應、動力和精力、社會心理等狀態(tài),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雪山,潘貴春,盧勇花.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5(4):859-860.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3]何曉艷,許可,楊梅.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353-355.
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