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螺旋CT在輸卵管積水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并研究其鑒別診斷及CT影像特征。方法 篩選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輸卵管積水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另選取45例子宮附件區(qū)囊樣病變作為鑒別診斷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開放性或腹腔鏡手術證實為輸卵管積水或附件區(qū)囊樣病變,所有患者術前行螺旋CT檢查,并進行多層面重建處理,與手術及病理證實結果比較分析螺旋CT在輸卵管積水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總結輸卵管積水的特異性CT表現用于鑒別診斷。結果 手術證實48例輸卵管積水患者中共62側輸卵管病變,其中顯示管狀型及臘腸型42側,多囊型14側,單囊型6側,可見腫塊邊緣呈“3”字形切跡及腫塊內不完全分隔,而其他附件區(qū)囊樣病變患者多呈單囊型或多囊型,管狀較少;囊內多見完全性分隔;CT確診輸卵管積水41例,CT確診率與手術證實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螺旋CT多層面重建及增強掃描可提高輸卵管積水臨床檢出率,可根據CT特征表現與其他附件區(qū)囊樣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輸卵管積水;螺旋CT;鑒別診斷
輸卵管積水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多因慢性輸卵管炎癥引起的粘連閉鎖、輸卵管峽部及傘端粘連形成阻塞導致的輸卵管積膿,當膿細胞被吸收后僅存為水樣液體,即為輸卵管積水[1],經常性導致不孕不育或腹痛及腹部不適等癥狀。輸卵管造影是目前臨床上確診輸卵管積水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其需應用造影劑可能對患者代謝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并且不利于多次檢查動態(tài)監(jiān)測病情,而超聲檢查只能提示有液性暗區(qū)而不能最終確診是否有積水,缺乏高度的敏感性與特異性[2]。本研究旨在探討螺旋CT在輸卵管積水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通過對CT多層面重建影像觀察總結輸卵管積水的CT特征表現,并與附件區(qū)其他囊樣病變相鑒別,以提高CT診斷的準確性?,F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輸卵管積水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颊吣挲g20~67歲,平均年齡42.5歲,其中單側34例,雙側14例,臨床主訴腹部不適29例,月經不調15例,其他病因就診4例;另選取45例子宮附件區(qū)囊樣病變作為鑒別診斷對象,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3.9歲,其中卵巢囊腫15例,囊腺瘤15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15例,四種疾病患者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均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為輸卵管積水或卵巢囊腫/卵巢囊腺瘤/內膜異位囊腫,已排除其他惡性腫瘤、異位妊娠等導致的婦科疾病。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螺旋CT檢查,CT檢查采取平掃及增強結合圖像后處理技術,應用我院東芝TSX101-A 64層螺旋CT機,掃描參數為管電壓120kV,管電流110mA,層厚為5mm,螺距為0.938,掃描范圍為髂脊至恥骨聯合下緣,所有患者均行平掃及增強掃描,采用碘海醇 100ml以3.0ml/s的流速經肘靜脈團注,采集動脈期、靜脈期增強掃描影響,其中動脈期需延遲30s,靜脈期則延遲60s后掃描。所有CT影像檢查結果經院內網絡傳輸至計算機工作站并應用圖像后處理軟件進行多層面重建,由我院兩名主治及副主任級別及以上的CT科診斷醫(yī)師采用雙盲法進行診斷,并與手術證實結果比較。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IBM SPSS 19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應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輸卵管積水與其他子宮附件區(qū)囊樣病變的CT表現比較 比較輸卵管積水與其他附件區(qū)囊樣病變的CT表現可知,在附件區(qū)囊樣病變的形狀及囊內分隔方面存在比較顯著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囊液的密度囊壁厚度以及邊界和增強后的表現存在部分差異性。結果,見表1;部分CT影像結果,見圖1。
2.2輸卵管積水、卵巢囊性病變CT、手術證實結果比較 根據CT進行診斷并于手術證實結果比較,CT確診率與手術證實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雙側輸卵管積水,可見右側積液為甚 僅左側輸卵管積水表現
圖1 雙側輸卵管積水及單純左側輸卵管積水表現
3討論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螺旋CT診斷輸卵管積水正確率達85.41%,并且與手術正式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同時根據CT影像表現可準確鑒別診斷輸卵管積液與其他附件區(qū)囊樣疾病,囊樣病變形狀,囊內不完全性分隔等存在顯著差異,而與囊液的密度及囊壁的厚度,邊界及增強后的表現存在部分差異。通過實驗回顧分析可知,一般輸卵管積水CT表現為患側迂曲管狀、臘腸狀、多囊狀影像,囊內可見不完全性分隔,囊壁較薄,水樣密度影,邊界一般較清楚,增強后一般不強化。而迂曲管狀影及臘腸狀影的形成是臨床輸卵管積水最典型的表現,主要是由于較長節(jié)段擴張的輸卵管由于黏膜形成不全分隔所致[3-4]。而單囊狀病表現是由于輸卵管傘端閉塞,液體積聚于輸卵管內時輸卵管局限性膨大呈囊狀,多囊狀表現為囊性腫塊內見多房分隔表現,分隔可表現為不全性分隔[5-6]。通過對本組實驗結果的總結可知,對于卵巢囊腫、囊腺瘤、內膜異位囊腫這三類附件區(qū)囊樣病變與輸卵管積水的鑒別診斷主要依靠觀察囊樣病變的形狀及囊內的分隔,部分參考囊液的密度,囊壁厚度,邊界及增強后的表現。后三種疾病大多表現為圓形及橢圓形,部分多囊型病變存在完全性分隔: 囊腺瘤囊壁較厚,有時可見壁結節(jié),囊內可見完全性分隔,增強后囊壁明顯強化;卵巢囊腫多呈單囊型,囊壁較薄,邊界較清楚;內膜異位囊腫囊液密度較高,邊界模糊。
綜上所述,螺旋CT多層面重建及增強掃描可提高輸卵管積水臨床檢出率及準確性,可根據CT特征表現與其他子宮附件區(qū)囊樣病變進行鑒別診斷,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建兵,王佳,袁琳娜,等.16例輸卵管積液的CT表現[J].2015,20(2):126-128.
[2]沈亞芝,朱時鏘,葛祖峰,等.輸卵管積水并扭轉的CT表現[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8(12):1980.
[3]孫磊.輸卵管積水的CT表現及誤診分析[J].北方藥學,2014,11(12):191-192.
[4]林建勤,廖芳,楊澤年,等.輸卵管積水的CT診斷與鑒別診斷初探[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28(2):195-197.
[5]孫芙蓉,王培軍,江虹,等.輸卵管積液的CT及MRI表現與病理對照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1(3):103.
[6]張志國.輸卵管積水的CT診斷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30):105-107.
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