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臨床住院患者泌尿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及耐藥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jù)。方法 對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泌尿道感染檢出的1166株病原菌構成及藥敏試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 1166株病原菌中,革蘭陰性桿菌881株,占75.56%,陽性球菌214株,占18.35%,真菌71株,占6.09,%,其中革蘭陰性菌對碳氫酶系類、氨基糖苷類和含酶抑制劑類抗菌藥物耐藥率較低,對喹諾酮類和β-內(nèi)酰胺類耐藥率較高;未發(fā)現(xiàn)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真菌整體耐藥率較低。結(jié)論 泌尿道感染患者細菌耐藥率較高,需根據(jù)病原菌藥敏試驗合理選藥,同時經(jīng)驗用藥也要考慮不同地區(qū)、不同醫(yī)院耐藥率的差異。
關鍵詞: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藥率
泌尿道感染是臨床最常見的感染之一,細菌感染較常見,且由于特殊的生理結(jié)構,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隨著近年來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口服藥物的增加,同時介入診治和免疫制劑等抗菌手段的廣泛應用,細菌耐藥越來越嚴重。筆者通過對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泌尿道感染檢出的1166株病原菌構成及藥敏試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時掌握本院的細菌構成及耐藥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臨床送檢清潔中段尿標本(同一患者重復株不計算在內(nèi))。其中男性373例,女性793例。
1.2方法 平皿購自鄭州安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分離。細菌的鑒定與藥敏試驗均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3D-120微生物分析儀及其配套的鑒定和藥敏卡進行分析,補充實驗采用K-B法。以上結(jié)果均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2010標準判斷。質(zhì)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肺炎鏈球菌ATCC49619購自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5.4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
2.1病原菌分布 共檢出病原菌1166株,其中革蘭陰性桿菌881株,占75.56%,陽性球菌214株,占18.35%,真菌71株,占6.09,%,見表1。大腸埃希菌產(chǎn)ESBLs檢出率為55.0%,肺炎克雷伯菌產(chǎn)ESBLs45.80%。
2.2耐藥情況 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異變形桿菌對碳氫酶系類、氨基糖苷類和含酶抑制劑類抗菌藥物耐藥率較低,對喹諾酮類和β-內(nèi)酰胺類耐藥率較高,見表2;未發(fā)現(xiàn)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陽性球菌的耐藥情況見表3。
3 討論
本組研究資料顯示,本院近3年住院患者泌尿道感染檢出的致病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占75.56%,其中大腸埃希菌占到51.37%,與國內(nèi)相關報道較一致[1,2],陽性球菌檢出率最高的是腸球菌屬,占7.46%,其次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占6.09%,且主要為女性患者。另外,插導尿管患者也容易發(fā)生泌尿道感染。
藥敏結(jié)果表明,大腸埃希菌產(chǎn)ESBLs檢出率為55.0%,肺炎克雷伯菌產(chǎn)ESBLs45.80%。表2藥敏結(jié)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坐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最低,均小于10.00%;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坐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最低,均小于15.00%,與國內(nèi)相關報道有所不同[3,4],奇異變形桿菌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耐藥率相對較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異變形桿菌對氨芐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藥率最高,建議臨床慎用,未發(fā)現(xiàn)耐碳氫酶系類的腸桿菌,與國內(nèi)報道有不同[5,6]。表3藥敏結(jié)果顯示,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差別較大,未發(fā)現(xiàn)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國內(nèi)有相關報道[7,8];糞腸球菌對青霉素、氨芐西林、環(huán)丙沙星、呋喃妥因、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耐藥率較低,屎腸球菌僅對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敏感,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不同病原菌的藥敏結(jié)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無乳鏈球菌對青霉素類完全敏感,可以作為臨床用藥的首選。
綜上所述,本院近3年尿液中分離出的病原菌對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耐藥率與其他醫(yī)院存在一定的差異,臨床醫(yī)師應及時掌握本院泌尿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藥特性,提高用藥的準確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減少耐藥菌菌株的產(chǎn)生和傳播。
參考文獻:
[1]王忠臣,穆金智.泌尿外科泌尿系感染大腸埃希菌耐藥性臨床調(diào)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5):1207-1208.
[2]張艷,呂慶排,胡順勇.881例尿培養(yǎng)細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7):2405-2408.
[3]林濤,唐朝貴,李前輝,等.尿液培養(yǎng)1188株病原菌及其耐藥率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8(21):3827-3829.
[4]劉榮,李剛.泌尿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3):304-305.
[5]張曉勝,楊寶財,董勝峰,等.2010~2012年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9):1091-1093.
[6]鄭勇,謝奇朋.2012~2014年溫州某地區(qū)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海峽藥學,2015,27(3):196-197.
[7]王萍,劉勇,陸文.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4,29(3):232-234.
[8]何先偉.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0):7-8.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