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小組責任制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在產后剖宮產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12月在我科收治的患者200例,按“不平衡指數最小”的分配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108例和觀察組92例。觀察組應用小組責任制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功能制護理模式,對兩組護理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患者舒適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咂骄≡喝?、住院費用、產褥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組責任制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曉率,縮短平均住院日,縮減住院費用。
關鍵詞:小組責任制;快速康復外科;臨床應用
產科病區(qū)患者數量多、風險高,床位周轉快, 護理工作繁重,與婦科病區(qū)有一定的區(qū)別,原有的護理工作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醫(yī)院發(fā)展的快速需求。因此, 探究一種更加合理的工作模式,是產科護理工作者所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我院自2014年以來,將小組責任制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應用于剖宮產術后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是指在患者進行住院治療的過程中由固定的護士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收集,了解其需要,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服務,做好護理評價的一種護理模式[1]??焖倏祻屯饪疲╢ast track surgery, FTS)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fā)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使患者術后數周的機體功能下降過程縮短為數天,很快就可康復出院的方法[2],現將具體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選取產科 2014年6月~12月收治入院的產婦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108例和觀察組92例。納入標準:①18周歲≤年齡≤35周歲;②剖宮產,且產婦無妊娠合并癥;③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選取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科的患者200例,按“不平衡指數最小”的分配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108例和觀察組92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功能制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小組責任制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小組責任包干制工作模式,即“責任組長-責任組員”的模式,包括夜班雙班制(責任組長-責任組員),根據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分組,將護士分為兩個責任組(責任組長-責任組員),組長也就是高級責任護士,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士擔任,并對責任組員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并指導。組員由相對年資低的護士承擔,每位護士承包8~10例患者,主要負責自己所管患者的基礎護理、治療、病情觀察、康復護理、心理護理、出院宣教,使患者能夠得到全程、連續(xù)的護理服務。同時聯合使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術前對患者進行快速康復外科知識宣教,使患者對快速康復外科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以便術中和術后的配合;同時術前2h口服曲馬多50mg超前鎮(zhèn)痛;術前6h禁食,2h禁水。術后回病房后,即可口服曲馬多100mg,此后每隔12h口服曲馬多100mg,每日服藥量不超過300mg。麻醉清醒以后,即可給予少量溫開水,6h以后可以進食少量流食,觀察是否有腹脹以及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如無不適,可于24h后改為半流質飲食并于48h后逐漸向普通飲食過渡,避免纖維太多的食物,以少渣易消化為宜,保持大便干燥[3]。術后麻醉回復后在床上自主活動,10h內拔除尿管,開始下床活動,盡早自主體位。
1.2.2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一般資料使用描述性分析,組間對比使用χ2檢驗。
2結果
本研究的評價指標主要是: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舒適度、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產褥感染。
2.1產婦的一般人口學資料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年齡、孕周、文化程度、是否是初產婦等一般人口學特征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自感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產褥感染發(fā)生率等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采取護士分組承包患者的方法,對患者而言,護士向患者提供整體性、連續(xù)性、協(xié)調性、個體性的護理服務,使患者產生了一種歸屬感,遇到有疑慮的問題可以直接先找自己的責任護士,不至于那么盲目,束手無策,同時也掌握了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識。對護士而言,激發(fā)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護士主動深入病房與患者溝通,把更多的院內流程及健康知識點告知給患者及家屬,護理服務意識增強。傳統(tǒng)的護理工作中,護士大多以執(zhí)行醫(yī)囑,完成治療為目的,很少與患者多接觸,更無深入的交流可言,對患者缺乏心理護理,這導致護患關系機械化。而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改變了這種機械化的醫(yī)患關系,不僅在護理過程中護患雙方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了解患者生病原因、家庭情況等信息,而且還有指定的護士定時定點的進行巡視,能對患者的突發(fā)狀況與需求做到及時發(fā)現與解決[4]。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實施以前健康教育知曉率和患者對護士服務的滿意度分別為75%和85%,實施以后則分別提高至87%和96%。說明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3.2快速康復外科由丹麥外科醫(yī)師Kehlet 在2001 年率先提出, 其將一些已經證明有效的措施整合并運用于結腸癌的患者, 取得了較好的成效[5]。FTS運用術前給予患者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知識講解及超前鎮(zhèn)痛,術中采用加溫、限制補液,術后早期飲食和早期活動、多活動等快速康復理念,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和術后康復[6],并及時給予術后鎮(zhèn)痛,減輕術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符合“人性化服務” 的理念。另外,快速康復外科能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住院費用, 對廣大患者極為收益。所以快速康復外科中各種理念的提出并非空想,而是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對圍手術期的各項處理進行優(yōu)化后得出的結論[3]。自實施了快速康復外科模式后,尤其是患者舒適度由之前的56%提高到95%,平均住院天數由5.8d縮減到4.2d,最為患者受益的是平均住院費用,剖宮產費用由平均5600元降為4200元。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臨床觀察證實,小組責任制聯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對護理工作而言,提高了護理滿意度,降低產褥感染率。對患者而言,獲得了較多的健康教育知識,而且減輕患者疼痛,縮短住院天數、減少住院費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林菊英.護理管理學[M].北京:光明出版社,1999.47-48.
[2]趙高平,雷文章,李卡,等.下消化道切除吻合術應用胃腸減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普外科基礎與臨床雜志,2004,11(6):512-514.
[3]姚永良,保紅平,余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腸手術術后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68-69.
[4]黃曉林.探討責任制護理應用于門診輸液患者中的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2):72-73.
[5]蘇紅彬,金榮生,范圣雅,等.快速康復外科與腹腔鏡技術對圍手術期胃癌患者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26(3):237.
[6]黃祥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式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21-22.
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