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生活化教學比“灌輸教學”“接受學習”更具開放性、參與性和實踐性。生物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深人挖掘生物知識的生活素材,尋找教材和學生生活的結合點,為創(chuàng)建生活化生物課堂提供了條件。
一、注重概念的導入過程,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知
感性認知是學生理解概念的基礎,只有獲得了感性認知,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感性認知。這就需要生物教師注重概念的導入過程,通過恰當合適的導入方式,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來理解概念。教師可以在講解概念時引入學生熟悉的事例,讓學生在解讀事例的過程中認知概念。例如在染色體組概念教學時,教師在導入這一概念之前,可以將這一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結合起來,生活中有很多現(xiàn)象和事物中都蘊藏著染色體組的知識,教師可以就地取材。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粉筆盒做文章,教師可以在講課前隨機抽出紅、黃、綠不同顏色的鉛筆,每種顏色的鉛筆取兩支(要注意保持同種顏色鉛筆長度的相同)。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分成兩組,這兩組每組都有這三種顏色的鉛筆各一支。將這種分法下所形成的組作為細胞中的染色體組。然后讓學生觀察染色體組的特點,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一小組三種顏色的不同粉筆中,它們的大小和顏色是不相同的,繼而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染色體組組內(nèi)無同源染色體,而每組粉筆中包含不同顏色的染色體,即表明一組染色體可以攜帶本物種的全套遺傳信息。通過這種由生活問題概括出概念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理解概念之前獲得充分的感性認知,讓他們對染色體組有一個直觀的觀察和認識,這樣他們再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就會容易得多。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獲得概念的系統(tǒng)認知
每個生物概念作為系統(tǒng)知識,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構成的,要讓學生獲得對概念的系統(tǒng)認知,必須要讓學生知道概念是有哪些要素構成的,要讓他們關注概念的形成過程,而非概念本身。例如在環(huán)境容納量教學時,當學生有了對這個概念的表象認知,知道了這個概念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要引導學生去關注這個概念的形成過程。首先,針對概念中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這個約束因素,引導學生去猜測,在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情況下,這個容納量會不會改變,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讓學生獲得對環(huán)境容納量的條件認知,進而鞏固他們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學時,通過概念內(nèi)容學習,學生已經(jīng)能夠寫出和說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要素,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討論菜市場是不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讓他們用所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知識去判斷這一問題。繼而教師再引導學生去認知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一個有營養(yǎng)關系的整體形成的,其各成分之間可以是捕食關系,也可以是寄生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的形成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能夠幫助他們正確的定義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解此概念,形成系統(tǒng)認知。
三、注重概念的遷移過程,讓學生獲得主動認知
高中生物課本中,有些概念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概念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和舊知識的記憶情況,還應該關注學生能否進行知識遷移。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概念講解時要善于利用學生頭腦中已經(jīng)存在的概念知識,引導學生完成知識遷移過程,要在遷移中架通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例如在群落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種群概念,然后深入引導,讓學生知道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并不是只有一個種群,事實上,有許多種群,這些種群相互作用并且生活在一起,然后就形成了群落。通過這個遷移過程,順利搭建了新舊知識的橋梁,讓學生更全面理解群落概念知識,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在概念學習時會主動思考,尋找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便于他們?nèi)嬲莆罩R。
四、注重概念的歸納過程,讓學生獲得正確認知
讓學生自己歸納概念,實際上就完成了學生對概念的一次思維過程,在這個歸納過程里教師要改變過去在概念講解時先概念———后應用的做法,可以先給學生呈現(xiàn)一定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總結出概念的相關內(nèi)容,明確概念內(nèi)涵及外延。這種方法勢必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會更深刻,也會更準確。例如在單倍體教學時,教師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概念講解方法,學生當時會記住單倍體的內(nèi)涵和外延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學生會出現(xiàn)認為單倍體只有一個染色體組,而多倍體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認知。這種誤解恰恰說明學生并沒有正確認知單倍體概念。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機械的記住了這一概念,并不具備靈活運用的能力。
五、總結
綜上所述,重知識的概念講解不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只是讓學生靠死記硬背機械化的記住了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然而這種方法往往會造成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對概念的曲解,不利于他們利用概念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重過程的概念講解,通過充分的概念導入,能夠讓學生對概念有相當程度的感性認識,為他們進一步理解概念奠定了基礎;通過對概念構成的分析,讓學生系統(tǒng)的認識了概念,能夠對概念進行全面的把握;通過概念的遷移,讓學生能夠對概念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他們鞏固舊的概念知識,掌握新的概念知識;通過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歸納,讓學生能夠主動認識和總結概念知識,可以提高他們對概念的應用能力,可以為他們的生物學習奠定扎實的根基。因此,高中生物概念教學必須要努力實現(xiàn)轉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