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然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有效課堂是一種能夠經(jīng)受時間和實踐考驗的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學。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我將非常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fā)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有效性;高效課堂
一、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
1.學生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才是決定教學活動成敗的關鍵。
許多課堂管理問題與教師能否創(chuàng)建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有關。教學實踐也表明,正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造成了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這就要求作為教師,還必須在課堂上營造出積極的課堂學習氣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努力追求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盡力克服各種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真正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那么,教師的教學活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創(chuàng)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對話的平臺,學生應尊敬老師,教師也應尊重學生。教師尊重學生就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以贊賞,增強其學習的信心;寬容學生的問題,給以改進的機會。對于問題學生,尤其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教師一定要立場公正,處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獎懲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績好的,對成績差的不要有偏見,即注意這種“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在課堂真的亂成一團的時候我們不妨采用冷處理的辦法,不急于處理,不急于發(fā)表意見,師生共同冷靜思考幾分鐘,以免影響課堂教學。讓學生心里有數(shù),課后再進行處理,讓學生說出事情原由,分析厲害關系,分析自身優(yōu)缺點。不一定總讓教師來說明情況,講明道理。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教師傳授知識,而且滿足了學生對教師、對課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1).要善于傾聽。教師的傾聽體現(xiàn)著對學生的接納和重視。通過教師的傾聽,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此,教師要善于掌握傾聽的藝術和技巧,并把其應用于與學生的交流中。
(2).合理運用肢體語言。第一是眼神接觸,眼神接觸是課堂上師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過訓練,教師不僅要能自然地注視每一個學生,而且要能讀懂每一個學生的要求和反應,傳達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及對整個教室情境的把握,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第二是身體接近,對課堂上違紀的學生,教師的言語批評既會中斷教學活動,又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只需走近他(她),或輕輕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說,就能使其端正行為。第三是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是肢體語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傳達著許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師在調(diào)控學生課堂行為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利用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輔佐說話。
(3).正面誘導。正面誘導除了能形成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有助于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針對課堂管理中存在的批評懲罰多、鼓勵關懷少的現(xiàn)狀,教師應堅持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的教育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管理中,獎勵的矯治作用遠遠大于懲罰,教師通過鼓勵理想行為去糾正克服不良行為的效果要比對不良行為實施過度的懲罰要好。
二、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
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教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整個教室就沸騰起來。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盡管重視并提供了孩子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但對孩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顯然重視不夠,指導不夠。
1.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發(fā)材料、做實驗、記錄、發(fā)言、總結、匯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
2.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nèi)出現(xiàn)“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3.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4.接受學習不能完全否定。我們應該承認,數(shù)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長度單位1厘米、1分米、1米的規(guī)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等等。實踐證明,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后,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qū)W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準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shù)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于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chuàng)新的火花自然激發(fā),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
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
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xiàn)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xiàn),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