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法和理念與人類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是藝術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當中對事物真摯情感的反映和審美體驗、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與精神訴求,它往往體現出藝術創(chuàng)作欲求在真實與理想之間的極致表達,更是對現實生活的跨越,是藝術家心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完美結合?,F實主義精神對當代高校藝術學生創(chuàng)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價值,可幫助增強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增加學生自身社會責任感,提升其對現實美的認識,構建實踐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橋梁。
隨著我國當代美術教育的日趨多元化發(fā)展,不同類型的藝術創(chuàng)作信息大量的涌入高校課堂,高校專業(yè)學生在創(chuàng)作意識與手法方面與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有了大量的接觸、交流和探討的機會。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實主義的精神價值取向方面受到了學生的質疑,值得我們關注。總的來說,在題材內容上當代美術的不會超越以下兩種,一種是現實的,它是生活的,是視覺層面,和現實關聯(lián)比較近;一種是非現實的它是現實的跨越,是心理層面,含有精神性。如果加以仔細剖析,兩者的差異并不是截然的鴻溝不可逾越,而實際上,它們是構成現實的外部和內部的具體的形而上的表現,兩者缺一不可?,F實題材的繪畫描寫現狀,而非現實題材,具體體現在幻想的、參與未來的或者回歸過去的等等,這幾方面的表現都是藝術家立足于當代,是其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需要?,F實主義精神也是我國藝術家創(chuàng)作過程中長期關注的方面。那么,現實主義精神在我國當代高校專業(yè)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又如何認識和彰顯其價值,我們教育者又該如何因勢利導,這些都是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現實主義精神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與精神價值
原始社會中現實主義精神借助巫術的傳載與表現形式,是對大自然的模仿,然后深刻反映出人們主宰自然的力量和希望。古希臘在經過一連串的革命之后,不僅將占有土地的貴族勢力打到,對于古代的神話與原始社會中魔術活動進行了掃除,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從原始的想象往現實中轉變,古希臘的藝術家開始有意識的借鑒生活,現實主義精神在這個時期是處在一個發(fā)展的時期,藝術創(chuàng)作開始了對于生活題材的選擇,注重人的元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喚起人們不同的真摯情感,因而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了積極的認知和探索作用。歐洲中世紀的繪畫藝術在宗教圖像的浩瀚鐫制中,藝術家仍舊依據對當時生活的觀察而描繪,兼顧對人的觀察。因此,中世界的藝術也擁有現實主義精神。還為文藝復興與現實主義精神在之后的發(fā)展埋下了種子。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仍然是以宗教題材為主要形式,但是這時候的藝術家不再受束縛,可以自由的發(fā)揮,表現最真實的社會生活,而這個時候也是現實主義精神大發(fā)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藝術中出現的現實主義精神,立足于現實,表現最為真實的現實主義世界。在這個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現實主義精神的體現是在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這是以往現實主義精神所不能企及的。之后到17-19世紀現實主義便迅速登上了藝術舞臺的中心。
傳承現實主義精神在當下的中國美術現實主義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體現。因此,現實主義的前提是真實性,是對生活藝術化了的具體體現,這對于注重實事求是的中國來講,正是時代所需要的。實事求是與現實主義異曲同工、一脈相承。當代藝術家對于國家的命運與前途應該具有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無論選擇哪一種藝術形式,對于表達社會生活、勞動和人們的真實情感永遠是不變的主題,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精神所以能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石?,F實主義在中國不僅創(chuàng)作土壤肥沃,也能夠積極融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中來,人們對于從內心深處表達的藝術形式感到親切、真實,從這些真實的藝術作品中感受真善美與假丑惡,這是其精神價值葆存不衰的原因,這不僅僅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形式,更是民族審美價值趨向的所在。所以,現實主義精神已經融入到整個民族文化的建設中來,這也是現實主義精神的魅力所在。
現實主義精神的重新認識
現實主義所包含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包括文學范疇、戲劇范疇、繪畫范疇、音樂范疇等等,而現實主義是一場文藝運動,這對歐洲的藝術影響深遠,現實主義精神的起源要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啟蒙與十八世紀,十九世紀掀起了現實主義精神浪潮.現實主義包含了多種現實主義者的理論與觀點,是建立在對道德的提升與人們對于悲觀情緒的認識基礎之上的,現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不斷進步的重復過程?,F實主義更多的是看到人性中好的一面,而現實主義精神則是體現這一過程的精神層面,那么現實主義藝術作品中往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是藝術作品細節(jié)中的真實性。對于細節(jié)描述要真實,要具體的真實的反應人類的生活現狀?,F實主義作品中就是用這樣形象的現實來吸引人們的,這能夠幫助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作品所描繪的生活的真實和精神的寫照。其次是形象的典型性。選擇典型的形象,對現實生活中素材進行分析、提煉和總結,從而發(fā)現生活的重要特性。生活是簡單的,生活又是復雜的,將這種既簡單又復雜的典型形象真實的表達在藝術作品中,以此來抓住藝術表現的重心,感染人們的情感中樞。最后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通過對現實生活客觀的具體的描述,通過作品體現出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實感受與對生活的熱愛。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韻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
對于現實主義精神我們可以理解成為不同藝術所展現出的現實性,也要理解它是對藝術作品特質展現的原則與方式。所以現實主義精神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意義深遠。從事物內在發(fā)展和辯證統(tǒng)一的客觀規(guī)律分析看,非現實的題材內容也能切入到現實里面來,也是對時代的心理反映和現狀的折射,是現狀對心理的刺激。而現實的藝術題材、繪畫要贏取人們的認可,也必須要升華到非現實和精神層面上面去。因此,并不是說畫點生活里的人和物,手法寫實就是現實主義,很多繪畫在風格上可能是表現主義的,但里面讓人感受到對現實的探求和挖掘,有它客觀現實的一面。至于繪畫的風格流派上來說,就有現實、超現實、夢幻現實、表現現實等等很多還建立在具象基礎之上的繪畫形式,無論哪種風格、手法,只要是立足生活,表現生活,面對人生,它就都包含現實主義精神。
對高校專業(yè)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的指導意義
當下高校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背離和缺乏現實主義精神的寫實繪畫比較普遍,這類作品比較表象,圖像制作痕跡嚴重,背離了情感的真實體驗,忽略人對精神生活的訴求。表現真實的確也是現實主義的一個表現,但有很多畫真實的學生,知道記錄真實,也有一定的意義,但是不深刻,很蒼白,因為他們在作品中沒有體現出關懷,只見呈現而無提升,缺乏精神力量。這種作品其實與現實主義的藝術精神相去甚遠。深刻理解把握現實主義精神,在實踐當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其對學生的指導意義,總結起來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現實主義的特點就是反映真實的社會,通過對典型的形象進行細致的描述,以此來吸引人的眼球,因此,高校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結合現實主義的這寫特性,學會認真的觀察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然后進行剖析,這也是為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提供靈感的方式之一??陀^存在的東西肯定是真實的,但是它不一定有價值,它之所以有價值在于我們對現實關注、關愛,把現實里有價值的深刻的東西呈現出來,挖掘出來,以此矯正現實,使我們在面對現實的時候不會迷失,讓我們觸摸到精神,不會被動的活著。這是繪畫的意義所在,也是現實主義的藝術精神在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的意義。因此,現實主義精神的價值首先要教會學生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2.幫助學生提升對現實美的認識
現實主義精神是對事物的真實反映,是將人性的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因此,對于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辨別一目了然,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社會生活真實的反應出來,就是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體現,所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學會辨別是非好壞,而對于美的認識就會更進一步,這些都是現實主義精神在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中所帶來的價值體現。同時也讓他們更加關愛現實、關愛人和這個世界,把藝術創(chuàng)作的目的指向了現實背后的深刻而隱秘的問題,比如人和勞動的問題,情感的問題,生死的問題等等,通過反映可感可信而深刻的問題,引起自我反思,真正認識現實之美,以正確指引未來。
3.增強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建造實踐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橋梁
在高校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現實主義精神就是教會學生不僅要注重作品的吸引力,還要在作品中反應出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而現實主義精神則會在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重這些內容的體現,描述我們當下所具有的好的東西,激勵人們把好的東西發(fā)揚光大。比如魯迅的文風很敏銳,甚至有點刻薄,但是他的背后是大的愛,是要喚起人們改造現實的熱情,這也是現實主義精神。藝術創(chuàng)作是架在現實世界與藝術家理想之間的一座橋梁。藝術家把對現實的感受、對生活的渴望和自己的理想,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寄予作品之中。藝術創(chuàng)作就像是一把門上的鑰匙,門的這邊是生活,那邊是理想,拿著這把鑰匙的人,穿行于門的兩邊,在一邊感受,在另一邊升華,現實主義精神必會引領學生走向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大道。
綜上所述,現實主義精神的價值對于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影響,這不僅僅是在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吸引人的眼球,更加教會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體現一份責任,使藝術變得更有價值,使創(chuàng)作思路更加的寬廣。
(作者單位:隴東學院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馮思全(1977-)男,漢族,甘肅武威人,隴東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藝術與美術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