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濤
【摘要】在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學教育在塑造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美學教育的成功開展將會促進高校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提升。由于當前流行文化充斥著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流行文化自然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審美觀。文章探討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流行文化 高校美學教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019-02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流行文化逐漸在世界范圍內興起。隨即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流行文化將精英和大眾文化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化,對人們新的審美觀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學教育屬于高?;A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學自身概念性、哲理性較強的原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本文從當前我國高校美學教育的現狀出發(fā),來探究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影響。
一、我國高校美學教育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對高校學術進行美學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國幾乎找不到不開設美學教育課程的高校,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就是通過將審美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提升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境界,有益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美學教育其實并不僅僅局限于美學教育課堂,在大自然中,在學習或者工作中,只要學生用心去體會,總會體驗到美的存在。但是,當前高校美學教育狀況卻不是這樣,高校似乎并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美學教育的重要性,更多的只是將美學教育當作一門普通的課程,甚至作為一門選修課。一方面,國家要求學校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綜合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卻不重視自己學生的美育教學。使得美學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下降。高校美學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美學教育過于注重概念邏輯
從事高校美學教育工作的教師們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高校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所在,他們往往在沒有深入理解美學教育內涵的基礎上照本宣科,不注重同高校學生的具體生活實際相結合。經過大量的調查問卷我們得知,大多數學生選修美學課程的目的就是希望受到服飾搭配,審美觀點等十分實用的知識熏陶,但是當前高校美學課程卻更加注重文學類作品的欣賞。這種學校教師認知和學生期望上的落差使得學生對審美教育持失望態(tài)度。
另一方面,高校學術正處于人生中的最美好階段,他們并不是不愛美、不愿意學習正確的審美觀點,而是因為美學教育本身概念的晦澀難懂以及同生活實際相脫節(jié)導致大學生們對審美課程敬而遠之。美學中豐富多彩的內容被美學眾多晦澀的概念所掩蓋,再加上高校教師空洞的說教,導致高校美學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不盡理想。
2.學生審美價值呈現多元化
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隨著市場化的運作以及新媒體的出現,文化大眾化的消費觀已經深深的印在人們心中,大眾的審美價值觀不可避免的出現多元化趨勢。新媒體將文化體驗帶給大眾,每一個人對文化的感受和領悟是不同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流行文化和文化真正的美、社會主義價值觀所提倡的主流文化的美是有區(qū)別的。特別是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魚龍混雜,它們對人們審美觀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人們的審美價值觀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正是美學教育所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社會以及網絡上多元化的價值觀使得學生自身對真正的審美本質缺乏正確的了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在高校的審美教學中,教師們應當適時的引入流行文化,將其融會貫通于教學工作中,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此外,高校還應當注意持續(xù)、潛移默化的在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當前,高校審美課程僅僅安排一個學期,這種短時間的教學并不能從根本上塑造學生的審美觀點,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十分有限。所以,高校教師應當注意審美教育教學大的結構,力求讓學生在課堂意外還能脫離書本繼續(xù)構建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二、高校美學教育借鑒流行文化的意義
不得不承認,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夠流行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流行文化緊密貼合大眾生活。舉例子來說,當我們沉浸在流行音樂中優(yōu)美舞姿中的時候,當我們在KTV等娛樂場所大聲哼唱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分不出這到底是流行文化還是社會生活。當前,我國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借鑒流行文化將會使得高校的美學教育貼近學生生活,豐富美學教育的教育教學方法。藝術教育的關鍵在于,利用其獨特的教育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以此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在美學課程教育過程中,從流行文化中撿取適當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而靈活的運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審美知識對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事例進行分析,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真、善、美的判斷,同時也使得美學更加大眾化,更加符合學生實際需求,增加了審美教學的趣味性,沖淡了審美教學中的邏輯概念的枯燥意味。
三、流行文化引入高校美學教育的途徑
1. 抽象概念具體化
由于高校美學教育中晦澀難懂的概念過多,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谶@種情況,高校美學教師應當積極的尋求將抽象的美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解說下領會到美學概念不是空洞無味的,它是同實際生活密切相聯(lián)系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流行文化潛移默化的融入到學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教師們如果可以將流行文化和審美教學中的美學概念相聯(lián)系起來,將會大大降低美學概念的抽象程度,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快樂中感受到學習審美課程的樂趣。
具體說來,教師們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自然界中青天碧水的美和曾現出來不同顏色的被污染河流的區(qū)別。讓學生結合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表演同閱兵式上美的區(qū)別。讓學生通過實例認識到陰柔美和陽剛美的內涵和表現。在文化藝術美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感受名著中人物的命運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來提升學生對文學藝術美的感受。
流行文化是一個大染缸,里面包含著各式各樣的美學教育素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好可以讓高校學生利用所學的美學知識辨別其中的美與丑。
2. 具象事物抽象化
高校美學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僅僅教授學生面對一件事物直接給出美或者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美學教育肩負著將學生對美丑、善惡、真假的價值評判上升到精神層面。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特征、使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審美價值觀在高校學生身上得到升華。
所以,美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真切的認識到什么是美丑惡,更在于讓學生學會營造出美的氛圍,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潛移默化的升華自己的心靈,對生活更加的熱愛。
美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美的認識可以從抽象到具體化,然后是具體事物的抽象化。美學的時代性離不于精神的塑造,美學的現代感離不開人格的培養(yǎng)。高校成功的美學教育,是減少高校學術心理失衡與道德失范的一件行之有效的工具。
四、流行文化下的高校美學教育
1. 合理利用流行文化改善教學模式
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大眾去享樂、去消費。但是流行文化也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審美的具體對象。當人們欣賞流行文化的同時,也在進行審美活動。具體說來,比如我們去電影院觀看新上映的電影、我們去音樂廳聆聽音樂、去書店買書來看。我們在消費流行文化的同時也使得自己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流行文化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高校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流行文化的利弊,靈活的實用流行文化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服務。由于網絡的發(fā)展,現在大學生的信息來源十分廣泛,由于對這些信息關注程度和關注方面的不同導致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對當前的大學生來說過于死板,教師們照本宣科的教育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具有蓬勃朝氣和活躍思維的大學生的需求。所以,從事高校審美教育工作的教師們應當緊緊抓住學生們對流行文化充滿興趣的特點,利用流行文化來幫助學生們對審美學科的學習和思考。此外,教師們還應當跟上時代的潮流,使用當前在學生中流行的QQ、微信等聊天工具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從而及時的發(fā)現和解決學生審美方面的問題。此外,學生的空間動態(tài)也會真實的反映出來學生的審美趣味。
另外,高校還可以在校園中舉行攝影展、畫展、書法作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展等來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利用演講比賽、組織電影放映等方法也是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具體方法。
2. 利用流行文化魅力提高審美品位
筆者在上文說過,流行文化打破了陽春白雪同下里巴人的明顯界限。信息社會的到來為流行文化的普及帶來了強勁的動力。巨大的信息量使得流行文化高雅和庸俗并存,使得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追逐符合自己審美價值觀、自己喜歡的文化。當然,在人們追求流行文化的同時也暴露了人們各式各樣的審美價值觀。通俗和低俗之間并不能畫等號,低俗的流行文化會降低高校學生的審美品位,把審美當作單純的娛樂和感官上的享受從而忽視精神層面的滿足。鑒于這種情況,高校教師們應當積極的敦促學生們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抵制社會上不良流行文化的侵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3. 注重傳統(tǒng)文化實現美學教育真善美
中國具有五千年悠久和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高校學生在關注流行文化的同時也應當對傳統(tǒng)文化加以重視,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塑造自己的審美情趣。從《神農嘗百草》、《神筆馬良》等傳統(tǒng)故事中我們可以窺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祖先們通過淺顯的語言教育我們要辨清美丑惡。具有強烈民族色彩的中國戲曲是以中國繪畫、音樂、舞蹈、文學等燦爛文化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它綜合的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審美價值觀。中國國畫講究含蓄和意蘊美,不拘泥于事物外形的真實寫照,而是關注于作者在繪畫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同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是分不開的。高校學生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價值觀,對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為人處世也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受到社會、流行文化、審美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響。對高校大學生審美方面的培養(yǎng)應當是海納百川、兼并包容的。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孕育了中華名族獨特的氣質和風采,除了在美育方面,我們更應該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用于整個教育體系中。筆者認為,在高校美學教育教學中,審美能力的提高不僅在于高校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去品味美,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創(chuàng)造美。
五、總結
流行文化具有只屬于它自己的特殊性,流行文化的出現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流行文化迎合了大學生追求新穎的審美需求。對大學生的審美情趣的影響不可小視。所以,在高校中從事審美教育的教師應當正確的面對社會上流行文化的潮流,將流行文化運用在審美教學中去,以期突破審美教學中概念枯燥繁雜的教學瓶頸。
文章對流行文化在高校美學教育中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在一些章節(jié)中提出了改進當前高校審美教育教學方法的具體建議。當然,文章中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能夠積極的進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王雙平,滕守堯,王柯平,高艷萍.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影響探微[J].四川大學學報,2012,(06):2.
[2]劉愛玲,滕守堯,劉悅笛,許中云.全球化的美學與審美藝術的發(fā)展[J].美學與道德,2013,(10):102-105.
[3]弗里德里希,席勒,張玉能. 審美教育書簡(新版)[M].譯林出版社,2012.
[4]宋麗娟,溫慧麗,牛艷萍.淺談美學教育的基本特征[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07) :164 -166.
[5]劉德林,李文輝,盛冬冬.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影響研究[J].山東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12):162-163.
[6]仲小英,劉文麗,孫東送. 基于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探究教學及其應用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期刊,2011,(01): 134-135.
[7]丁忠校,吳雯雯,馬樹文.高職審美實踐教學質量的探討和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2,(06): 179-181.
[8]杜長強,劉莉莉,程文琦.高職院校美學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3, (02): 72-73.
[9]湯光華, 劉自華,周哲民等.流行文化對高校美學教育的影響課程建設探討[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03):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