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平
摘要:語感的培養(yǎng)在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重視語言積累、加強語感實踐、重視語感分析等是有效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語感 語言積累
語感是人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覺,是在語言交流中人對詞語表達的直觀判斷或感受。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眳问逑嫦壬舱J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笨梢姡囵B(yǎng)學生的語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
1、重視語言積累
語感來自積累。前幾天,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剛剛落幕,“外賣小哥”雷海為戰(zhàn)勝北大才子、《詩刊》編輯、出口成章的第二季亞軍彭敏,出人意料卻也情理之中地獲得了總決賽的冠軍。父親從小就培養(yǎng)他對詩詞的興趣,把古詩寫出來,貼在廚房的墻上,教他朗誦。每天在送餐的途中或者間歇的時候,他都會刻意去背誦以前背會過的詩詞,他對詩詞的積累之多讓人印象深刻。
(1)經典詩詞積累。我對學生的詩詞積累非常重視,給學生們講《中國詩詞大會》,發(fā)動學生們觀看《中國詩詞大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并在課前讓學生齊讀或齊背經典詩詞。先從《弟子規(guī)》《三字經》《小學生必備古詩詞》等中精選,再背古詩詞名句或師生推薦的優(yōu)秀詩作,并不定期地舉辦“班級詩詞大會”,激發(fā)學生經典詩詞的積累興趣,效果很好。
(2)格言警句積累。格言警句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含義深刻,意義深遠,學生喜歡背誦。我經常把課前搜集好的內容在課堂上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當天內容當天記,讀熟、背會,讓名人的深邃思想在無形中陶冶學生的情操。
(3)廣泛閱讀中積累。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一點主要在課后落實。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我都是在課堂教學時對讀物的選擇、閱讀的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向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童話、兒童文學、校園小說等優(yōu)秀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做好閱讀記錄。
2、注重朗讀指導
讀,是語文學習的一扇窗口,是感受語言,是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了讀書對訓練語感的重要性。所以,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朗讀中思考,在吟誦中體味,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在積極創(chuàng)設課文描述情景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配樂想象讀等形式,讀出韻律,讀出節(jié)奏,從而入情入境地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景。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他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xiàn)。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努力激起對作品鮮明的“內心視象”,把作品的內容清晰而具體地浮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里,通過讀與想的結合促進學生的語感。
3、加強語言實踐
加強語言實踐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因為語感是在反復的語言實踐中,在對語言對象的直接感受中積淀而成的。培養(yǎng)語感一定要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真正去動嘴、動手、動腦、動情。如,在講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教師將課上的十五分鐘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當一回詩人,也來“創(chuàng)作”一首描寫夏天的詩。學生的熱情很高,寫得非常投入,有的一邊寫一邊竊笑,大概認為自己寫的根本不是詩;有的寫完一句就低吟一遍,認為通順了再寫下去。教師鼓勵學生:心中的詩是什么樣子的,就大膽地寫成什么樣子吧!讓我們來感受一次“古詩文”創(chuàng)作的快樂,喚起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向往。從一首首稚嫩的詩行中,我們看到了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靈光在閃耀。
4、啟發(fā)想象,強化語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想象課文描繪的情境,是激發(fā)思維,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手段。學生在熟讀或背誦的基礎上開展想象,進入情境中去感悟文章深遠的意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感情達到與作者共鳴。如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首先我演示課件,讓學生觀察畫面上“一團烈火把邱少云整個包住了,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然后讓學生從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動作展開想象,邱少云當時會想些什么?這樣結合畫面啟發(fā)學生想象,從而使學生在情結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收到以情傳情的效果,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啟發(fā)想象,不排斥學生對所閱讀內容做出的個性的反應,相反,要支持他們對范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所做出的積極反應。這樣做,是為他們自己的想象力做永久性的保鮮,甚至為“突發(fā)奇想”提供了保障。
5、拓展訓練,深化語感
古語有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毖噪m簡單,卻道出了語感形成的過程,點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因此,在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中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味與琢磨上,還應該把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訓練作為語感廣化、深化的途徑。有所感才能有所言,正所謂“由感而發(fā)”。因而在教學中,我們以讀促說,以說促寫,組織學生經常開展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創(chuàng)造性的口頭語言表達活動,或書面的寫作活動,讓學生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進一步感悟語言之神妙,不僅使課文的思想得以延續(xù),而且自身的語感也在水到渠成的引導中得以發(fā)展。如在小學語文s版教材三年級上冊<七顆鉆石》一文中,教師在金水罐變成七顆鉆石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想象大地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景象,就設計了一個發(fā)展語言的練習題:一股清澈的泉水噴涌而出,大地;花;草;人們。這既能讓學生的想象飛起來,又幫助學生體會了愛的神奇力量,理解了這則童話的深刻內涵,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實際語言的運用過程中,還提升了學生的語感,真可謂一舉多得。
結語
總之,語言是一切知識的載體,語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的、基礎的辦法。語感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期堅持,也需要各種各樣的方法。語感的培養(yǎng)和教師息息相關,教師需要使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經驗,朗讀課文,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語感。
參考文獻:
[1]元新桃.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的培養(yǎng)[J].都市家教,2014,(10).
[2]楊興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