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國
摘要:隨著新課改革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傳統(tǒng)的只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轉(zhuǎn)變?yōu)樾抡n程標準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改變語文教學方式勢在必行。文章主要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初中語文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多元化教學 方法
1、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的特點
小學的語文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具備讀、寫的能力,而初中的語文教學涵蓋的內(nèi)容卻非常廣泛,除了要讓學生具備讀、寫的語文基本能力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等。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拓展視野,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讓學生形成語文思維方式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總之,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情感、思維、素質(zhì)、想象力等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能夠培養(yǎng)出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zhì)人才。
2、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的作用
初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首先要做的是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摒棄因循守舊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文章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重視知識講解,而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同時提升其情感認知能力,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另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3、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的探析
3.1教學目標應當多元化
語文是一種富有情感的藝術(shù)品,語文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因為語文當中存在著知識點和技能訓練的確定性,但是同時也包含著情感、人文、社會背景等等的不確定性。因此語文教學的目標應當從情感、知識點、技能等多個方面進行多元化設計。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不應當只考慮將知識點和技能訓練作為學生學習的唯一目標,多元化教學中,應當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根據(jù)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文章。例如我們在設計《背影》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的時候:1富有感情的閱讀、朗誦這篇文章,將自己代入,聯(lián)系生活體會文中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以及那種無言之愛的表達。2.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層次,理解每個層次的作用和含義,同時理解背影的深層含義。3.學習文章中作者對于人物形象,情感的描繪方法,學習作者寫作的語言,如何用簡潔的語言來將一個人物進行深度的刻畫。這種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滿足了學生對于課內(nèi)知識的學習需求,同時聯(lián)系現(xiàn)實,有助于學生對于情感的理解,也對日后學生寫作提供了幫助,可以寫出更加真情實感的文章。
3.2對于文章的解讀應當多元化
對于一篇文章的閱讀,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應該用死板的標準答案來要求學生,應當鼓勵學生多多發(fā)表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對于文章的解讀方面應當要引而不發(fā),教師并不是這個課堂的中心,應當以學生為這個課堂的中心,對學生要善于指引和引導“說而不滿”,比如課文《“兩彈”元勛鄧稼先》一課,要求對鄧稼先先生的人物進行評價,這個時候應當是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評價,所謂“千人千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熱心的引導而不是批評。多元化解讀,對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是一種很大的提升,同時可以教會學生從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人或者事物,久而久之,便會使學生產(chǎn)生爆炸性的創(chuàng)造能力。當然,在學生解讀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明顯的偏差老師必須及時的予以矯正。
3.3語言的多元化
語言是一種思維的表達,語言不單單是文字,更是一種情感的體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最終是要落在書面上,考查的電是學生寫的能力,所以在這種時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語言的指導,抓住了語言就是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受,每個人的思維的不同,也會導致對文章中語句的認同感不同。例如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且說出為什么喜歡這句話,每個學生的回答都很踴躍,有人沉醉于文中對于雨的描述,有的則是更喜歡倒數(shù)幾段的擬人,學生在閱讀、尋找和理解的過程中,不是消極的去接受這件事情,而是積極主動的去發(fā)現(xiàn)、尋找自己所喜歡的句子,并且分析為什么這句話令我沉迷,學生學到了如何去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將這種方式加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
3.4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授課模式中,都是教師站在講臺上進行講述,進行授課,把所有的知識都倒給學生,而學生則是被迫接受這些知識,學生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往往也就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在多元化教學的模式下,則更注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性和思考的過程,教師應當寫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與其他人進行溝通,自己去尋找這個答案,再把這個答案和別人交流,融合,最終得出一個經(jīng)過思考的交流的滿意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了思考的過程,同時加深了印象,也增加了課堂授課的活躍性和積極性。
結(jié)語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關系到學生未來的交流能力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多元化教學,是教學方式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趨勢,對強化學生素質(zhì)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元化教學,拓展教學的知識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為多元化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發(fā)展基礎。
參考文獻:
[1]蔣梅生.淺析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4(12).
[2]楊黨清.積極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升初中語文科目教學效率[J].課外語文(下),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