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彩
(河西學院體育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甘肅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體質(zhì)狀況與生活方式的調(diào)查研究
石寶彩*
(河西學院體育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因子分析法,研究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調(diào)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形成不良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排在第一的是缺乏體育鍛煉,排第二的是不良飲食習慣,排第三的是不規(guī)律作息習慣。大學三年級時隨著體質(zhì)下降,生活方式也向不良生活方式轉變;女生生活方式好于男生,體質(zhì)優(yōu)秀的文、理學生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差異。
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 生活方式;因子分析;調(diào)查
近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影響健康因素的調(diào)査,結論是:“人的健康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條件,8%取決于醫(yī)療條件,7%取決于自然環(huán)境,而60%取決于其生活方式”[1]。這說明,生活方式對人類的健康影響很重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越來越意識到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我國政府對青少年體質(zhì)一貫高度重視。但是近年來對體質(zhì)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學生體質(zhì)在逐年下降,學生體質(zhì)狀況的形勢不容樂觀,提高學生體質(zhì)水平刻不容緩。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學生,他們的體質(zhì)健康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的民族發(fā)展和國際競爭能力。因此需要構建一個科學、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引導大學生的身體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使大學生的體質(zhì)有所改善。
1.1 研究對象
以西北師范大學、河西學院、蘭州城市學院、天水師院,隴東學院一至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每所學校選取男女生各100人。按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每個年級抽取50名學生,共1000名。同時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30份,有效回收率為93%,對其進行量表的預測試。正式測試按同樣方法選取上述5所學校的16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800名,女生800名,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等多種途徑查閱大學生生活方式和體質(zhì)、健康相關的文獻資料,為確立生活方式量表的相關題目及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在借鑒由Walker編寫的《生活方式量表》[2]和Prentice WE編寫的《生活方式自評量表》[3]的基礎上,設計“大學生生活方式自評量表”。量表采用Likert五點計分法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其中吸煙與酗酒采用反向計分法。此次正式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600份,回收有效問卷1500份,有效率為93.75%。
1.2.3 專家訪談法
訪問健康心理專家及體質(zhì)測評專家10人。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生活方式自評量表的確定
對預回收的930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依據(jù)因素分析理論,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27道條目的KMO=0.876,表明數(shù)據(jù)適合因子分析。同時,Bartlett球型檢驗結果也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數(shù)據(jù)適合因子分析。選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最大方差旋轉法;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6個,累計方差百分比為73.76%。根據(jù)因子分析的結果,將因子負荷低于0.12的、沒有落到公共因子的題目刪除掉,共有7個題目。由此得到一個20個題目的《大學生生活方式自評量表》。對確定的《大學生生活方式量表》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并進行了問卷效度的檢驗。KMO and Bartlett的球性檢驗結果為: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為0.793,說明因子分析效果比較好。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近似卡方系數(shù)為3088.977,自由度為171,顯著性水平值為0.000,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變量間存在相關性,該問卷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各維度總分與題目得分相關的相關系數(shù)在0.546-0.786之間,各題目與所屬的維度之間相關均達到了0.523以上,表明該問卷的結構效度較佳。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數(shù)計算,量表的同質(zhì)信度在0.564-0.869之間,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同質(zhì)性。
2.2 大學生生活方式自評量表問卷的分析
對確定的《大學生生活方式自評量表》選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子分析,以最大方差旋轉法;得到公因子6個;將公因子1命名為鍛煉與體能,其特征值為5.23,貢獻率為21.79%;將公因子2命名為飲食習慣,其特征值為4.11,貢獻率為17.13%;將公因子3命名為作息習慣,其特征值為3.43,貢獻率為14.29%;將公因子4命名為酒精與吸煙,其特征值為3.18,貢獻率為13.26%;將公因子5命名為應激控制,其特征值為2.32,貢獻率為9.65%;將公因子6命名為安全,其特征值為2.05,貢獻率為8.53%;6項因子累積貢獻率為86.75%。由此得知,缺乏體育鍛煉是影響不良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飲食、作息習慣、吸煙與酗酒、應激控制、安全。
2.3 學生體質(zhì)得分與生活方式的關系
根據(jù)《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的評價標準,總分86分以上為優(yōu)秀,76-85分為良好,60-75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下面對各等級和各因子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將各等級的六個因子平均值進行比較,得出男女生不同體質(zhì)等級與各因子的關系(如表1、表2)。
表1 不同等級男生各因子平均值和標準差
2.3.1 體質(zhì)得分等級不同男生與生活方式各因子的關系
由表1可知,不及格的男生和及格的男生,在鍛煉與體能上得分最低,而成績良好和優(yōu)秀的男生在鍛煉與體能上得分高,這說明影響男生體質(zhì)得分不及格和及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體育鍛煉;在吸煙與酗酒上,成績優(yōu)秀的男生比不及格的和及格的男生得分高,這說明吸煙與酗酒少對體質(zhì)好;在四個等級中作息習慣對體質(zhì)的好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成績良好和優(yōu)秀的男生在作息習慣上得分比不及格和及格的高。這說明,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好的作息習慣不可忽視,要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時間,盡量不要去熬夜;四個等級在飲食習慣、應激控制、安全這三個因素上差異不大,但是在應激控制和安全上得分低,說明,應該加強這兩個方面的重視。
2.3.2 體質(zhì)得分等級不同女生與生活方式各因子的關系
表2 不同等級女生各因子平均值和標準差
由表2可知,不及格的女生和及格的女生,在鍛煉與體能上得分最低,這說明影響女生體質(zhì)得分不及格和及格的主要因素也是缺乏體育鍛煉;其次是飲食習慣得分也低,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這些女生有86%的愛吃零食,90%的有挑食的習慣。這表明飲食習慣對體質(zhì)也有一定的影響;而成績良好和優(yōu)秀的女生與不及格的和及格的女生在得分上與此正好相反,這說明體質(zhì)好的女生除了平時喜歡體育鍛煉,還具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四個等級中吸煙與酗酒得分差異性不大,說明吸煙與酗酒對女生的體質(zhì)影響小,女生吸煙與酗酒的人少;四個等級在作息習慣、應激控制、安全這三個因素上差異不大,但是在應激控制和安全上得分低,說明女生也應該加強這兩個方面的重視。
2.4 男生與女生在各公因子上的差異分析
從表3可知,男生與女生在六個公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地差異。除了鍛煉與體能上男生比女生好,其它五個方面女生都好于男生,這說明總體女生的生活方式好于男生。
表3 男生與女生各因子的T檢驗
2.5年級之間體質(zhì)得分的差異分析
由表4可知,三、四年級學生體質(zhì)得分下降。一年級與二年級體質(zhì)得分不存在差異;一年級與二年級和三年級與四年級體質(zhì)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分析有如下原因:(1)一年級與二年級有體育課,學生不僅在課上進行體育鍛煉,而且害怕體育不及格,課外也進行體育鍛煉。三四年級沒有體育課,學生就不像以前去鍛煉。(2)三、四年級相對時間比較寬松,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多。學生的生活也不象以前有規(guī)律,并且隨著和社會的接觸,社會上存在的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對他們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部分學生因為不能正確處理好各種壓力,往往會用吸煙、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發(fā)泄情緒[4]。
表4 不同年級體質(zhì)得分的T檢驗
2.6 不同年級生活方式的差異分析
《大學生生活方式自評量表》表明得分越高,生活方式越健康。通過對不同年級生活方式得分進行T檢驗,發(fā)現(xiàn)一年級與二年級學生無差異。一年級和二年級與三、四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生活方式得分降低,四年級學生的生活方式得分最低。原因:由于考研、找工作、各種應聘等活動,打破了學生原有的生活規(guī)律。
表5 不同年級生活方式得分均值的T檢驗
2.7 不同文理學科體質(zhì)與生活方式的差異分析
表6 文理體質(zhì)等級相同學生生活方式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通過對文科與理科體質(zhì)得分相同的學生的生活方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在不及格、及格、良好體質(zhì)得分等級上,文理學科學生生活方式上無顯著差異。而在優(yōu)秀等級上,文理學科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體質(zhì)得分高的理科學生96%的喜歡體育鍛煉,每天會抽出一些時間自愿進行體育活動,且具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習慣。
4.1 結論
4.1.1 大學生形成不良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排在第一的是缺乏體育鍛煉,第二是不良的飲食習慣,第三是不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第四是吸煙與飲酒,第五是應激控制,第六是安全。4.1.2 大學生在二年級時體質(zhì)增長;三年級時體質(zhì)下降,同時生活方式也向不良生活方式轉變。
4.1.3 女生生活方式好于男生。鍛煉與體能對男女生的體質(zhì)影響最大,其次是男生的作息習慣和女生的飲食習慣;文理學生生活方式在不及格、及格、良好上不存在差異,在優(yōu)秀上存在差異。
4.2 建議
4.2.1 加大外界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力度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健康生活的意識,滿足學生的健康需求。學校應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大力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一、向學生發(fā)放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的資料,進行有獎問答和移動板報等多種方式的宣傳;二、普及飲食與健康、飲食與安全、養(yǎng)生與保健等知識的宣傳,讓學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吃動平衡,注重養(yǎng)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4.2.2 變被動為主動,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
在體育課上,老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引導和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課外,通過典型帶動,實踐教育,轉變大學生的體育觀念,使其自覺的投身到體育鍛煉之中,并逐漸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4.2.3 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健康生活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將其轉變?yōu)樾袆??尤其是大學生,這就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配合。其中家庭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力軍,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校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的先鋒,應當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努力組織各種活動;社會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后盾,要營造追求良好生活方式的氛圍。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正面引導,在全社會著力打造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風尚。
[1]王學良.醫(yī)學與保健[M].人民出版社,2002,2:49-50.
[2]Walker S N,Sechrist K R,Pender N I.The health promotions lifestyle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J].Nursing Research,1987,36(1):112-114.
[3]Prentice W E.Fitness and Wellness for life[M].1990,134-138.
[4]向陽,優(yōu)都斯·賽都拉,朱峽.大學生生活方式狀況調(diào)查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報,2008,31(12):1661-1663.
[5]陳衛(wèi)華.大學生體質(zhì)與體育生活方式相互關系[J].體育學刊,2007,14(8):88-91.
Investigation to the Status of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and Lifestyle in Part of Colleges in Gansu Province
SHI Bao-cai
(P.E. Deparment of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734000, Gansu ,China)
Using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factor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sty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d way of life, the first is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the second is bad eating habits, the third is irregular habits.Stuents’ life style change bad with the physical decline in the third grade; girls’ life style is better than boys’,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ife style of good physique level students of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lifestyle; factor analysis; survey
石寶彩(1978-),甘肅景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