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貴州畢節(jié) 551700)
排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項目,高校排球教學活動的開展不但有利于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升,而且還有助于學生身體各器官以及系統(tǒng)機能狀況的改善和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在排球運動中,既有跑、跳等動作,又有頻頻出現的翻滾和扣殺動作,所以對參與者的排球技術和身體素質的要求也較為全面。再加上,排球運動具有對抗性較強、運動強度較大、攻防轉換快等特點,因此,在開展高校排球教學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運動損傷事故。運動損傷事故一旦出現,輕則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重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由此可見,了解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出現的特點,分析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出現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降低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是非常必要的。
表1 高校排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n=76)
表2 高校排球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n=55,多選)
表3 高校排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統(tǒng)計(n=76,多選)
該文選取了筆者任教的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3個班級的78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研究。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查閱了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涉及了體育教學、運動生理學以及預防醫(yī)學等多個領域,為該研究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為了全面了解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特點和成因,先后多次針對學生進行了訪談。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重點,結合本校排球教學的實際制定了一個調查問卷,并對筆者任教的3個班級的7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共發(fā)放調查問卷78份,回收78分,回收率100%,有效問卷76份,有效率97.44%,符合研究開展的需要。
針對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采用Excel及社會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與處理。
為了對高校排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情況有一個整理的了解和把握,該文首先針對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具體的調查結果,見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76名學生中,有55名學生都曾經受過不同的程度的傷,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達到了72.37%。雖然說,這些運動損傷多數都是不太嚴重的輕度損傷,但是運動損傷發(fā)生率卻是非常高的。由此可見,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問題,已經成為了急需重視和關注的一個問題。
高校排球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見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發(fā)生率最高的三個部位依次為腰部、踝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腰部出現運動損傷的幾率比較高是因為,從運動生物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在排球的發(fā)力動作中,學生的上體相當于是一個杠桿,這個杠桿是以第五腰椎的中心為支點,以學生的體重和外負荷為阻力,通知以背伸肌肌力作為動力的,是一個典型的費力杠桿,一旦在動作完成的過程中發(fā)力不當就極易造成腰部損傷,再加上在排球運動中需要學生反復的做發(fā)球、扣球等需要腰部反弓發(fā)力的動作,所以使得腰部的損傷率相對較高。而踝關節(jié)之所以也是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高發(fā)部位之一多是由于在排球運動中的發(fā)球、扣球以及攔網等基本的技術動作都要求學生不斷的進行起跳、騰空、落地,一旦學生重心不穩(wěn)或者是踩到別人的腳上、球上,就容易造成損傷。膝關節(jié)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是因為排球運動中的發(fā)球、顛球以及扣球和攔網等基本的技術動作都需要膝關節(jié)采用半蹲位的站立、屈伸以及扭轉和發(fā)力,再加上膝關節(jié)在半蹲位時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相對減弱,因此常常就會因為膝關節(jié)內外翻、內外旋或者是不合槽等而造成膝關節(jié)的損傷。
在針對“你認為高校排球教學中引發(fā)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調查時,調查的具體結果見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最有可能引發(fā)運動損傷事故的原因從高到低依次為:技術動作錯誤、防范意識不強、準備活動不當、場地設施不完善、身體素質差以及運動量安排不合理幾個方面,以下就針對上述的致傷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是,技術動作錯誤。由調查可知,技術動作錯誤是高校排球教學中引發(fā)學生運動損傷的首要因素。由于錯誤的技術動作,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和各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規(guī)律以及運動力學的原理,因此,非常容易引發(fā)運動損傷事故,并由此造成學生機體組織損傷的問題。例如:在扣球動作中,要求學生身體“滿弓”,使得腰背極度后彎,然后再猛力向前。如果學生在完成扣球動作的過程中,出現錯誤,胸背及髖向后伸展的程度不夠,單單使得腰部極度后彎,就極易造成腰部損傷。
二是,防范意識不強。防范意識不強,主要指的是任課教師和學生對于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運動安全意識,以至于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積極的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運動損傷的出現,從而導致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出現的情況。防范意識不強也是引發(fā)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準備活動不當。高校排球教學中準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克服植物神經的惰性,同時,通過活動全身各個關節(jié)和各個部位的肌肉來加速機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速度,使得身體各個部位能夠獲得充分的血液供應,肌肉的力量彈性得到提升,并恢復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練習,以此來降低運動損傷出現的可能性。但是通過表4可知,準備活動并沒有引起引用的重視,準備活動不當仍然是目前高校排球教學中非常常見的一個致傷因素。四是,場地設施不完善。教學場地設施不夠完善,存在安全隱患,也是目前高校排球教學中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場地不夠平整或者是場地太硬,緩沖性差等問題,都有可能使得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升高。
五是,身體素質差。在排球運動中,多數技術動作都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肌肉收縮來完成。但是,在不同的技術動作中,肌肉收縮的特征是不一樣的,如果學生在完成技術動作的過程中,參加工作的肌群不能按照所要求的強度、速度或者是幅度來完成收縮,那么所做出的技術動作常常就會因為軟弱無力而導致技結構變形,使得學生受傷的危險系數大大增加。
七是,運動量安排不合理。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如果運動負荷的量過大或者是運動負荷的強度過高,以至于超出了人體的最大承受范圍,就常常會因為受力過激受到突然的擠壓或者是因為摩擦,而造成細微的運動損傷,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存在,就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慢性運動損傷,例如:肌肉勞損、關節(jié)勞損等運動損傷就多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而通過表4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到,目前,在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量安排不合理也是極易引發(fā)學生運動損傷的一個原因。
針對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特點和成因,特提出了如下幾點預防措施:一是,注意加強學生的身體防護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教育,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二是,注意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化教學,應積極的采用多種方式來讓學生全面的觀察、了解和掌握排球技術的構成、動作要點以及動作細節(jié),確保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正確掌握;三是,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并積極做好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特別是排球運動中的易傷部位的專項輔助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四是,做好教學場地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不但要仔細的檢查教學場地設施,而且還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條件和教學內容,提前做好安全防護,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運動損傷出現的可能性;五是,注意開展全面的身體素質訓練,通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來降低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六是,注意運動量的合理安排。任課教師應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年齡、健康狀況、運動能力、運動技術水平等多個方面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安排合理的運動量,切忌為了追求教學效果盲目安排過大的運動量,以免因為局部負擔過重引發(fā)運動損傷。
[1]王月.青少年排球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特點及預防措施[J].青少年體育,2012(1).
[2]黃麗娜.對北京高校排球代表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分[J].運動,2014(17):44-45.
[3]馬彩蘭.普通高校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及預防[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3):57-59.
[4]華英匯,陳世益,封旭華.專業(yè)排球運動員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C]//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