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琴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著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教材中學習,領會思想品德課程的內涵。在此,結合長期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應注重的方面。
關鍵詞:思想品德;導學;新課程標準
具有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來已久,長期以來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作為一門重要課程進行的,久而久之,青少年僅將其作為了一門課程去學習,純粹的為學而學,對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只是機械記憶,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因此,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變強行灌輸為主動吸收。
一、師生之間和諧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將教材內容強行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方式對于其他科目或許有效果,但對于思想品德課的意義不大,因為學校開設思想品德的目的不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教會學生明辨是非,這就要求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學習的內容,領會其中的精神。在課堂上老師不能像上其他課一樣嚴肅地講解,而是要和學生互動起來,根據要講解的內容營造虛擬情境,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例如,在進行粵教版八年級上冊《自尊自信》一節(jié)的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幾個學生在講臺上每人講一個關于自尊自信的故事,然后讓學生一起討論有自尊自信和無自尊自信的體會,最后老師把大家的討論內容進行總結,讓大家對自尊自信有了明確認識。通過學生生動而真實的講述,積極的討論,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學生對課堂內容也有了清晰的理解。
二、豐富教學活動
思想品德這門課程是對學生內心思想的塑造,能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采用恰當的教育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以往單調枯燥的課堂內容只會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參與到優(yōu)良品德的活動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自行感受到思想品德的魅力,讓他們明白具有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是多么的可貴,使學生自發(fā)地注重自己的思想品德。這比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
三、教學內容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充分聯系現實生活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教育有著不同的要求,在教學中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并將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以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為例對學生進行講解,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易于領會思想品德的內容。更多地將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范例應用到課程的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更加明確他們在生活中應該表現出來的思想品德,使他們在生活中切實地將這些思想品德應用起來,將這些品德的精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為中。
新課程標準對思想品德課的要求是重點強調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要求育人先育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中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中,更要注重育德,教給學生正確的做人方法和生活觀念。
參考文獻:
王馨丹.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吸引力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