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瑜鑫
(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福建,廈門 361021)
外國學生漢語插入語系統(tǒng)習得研究①
郝瑜鑫
(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福建,廈門 361021)
插入語;習得;發(fā)展模式;偏誤
在以本族語語料為參照的情況下,對漢語中介語語料庫中外國學生漢語插入語系統(tǒng)的習得情況進行了考察,嘗試概括了外國學生漢語插入語發(fā)展的基本過程,并描寫解釋了習得中出現的偏誤。結果發(fā)現:外國學生對插入語的使用與本族人匹配度較低,要么使用過度,要么使用不足,但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這種情況逐漸好轉;外國學生插入語使用的正確率與其漢語水平正相關;中介語中插入語系統(tǒng)的發(fā)展經歷了4個時期,即發(fā)生期、爆炸期、發(fā)展期和穩(wěn)固期;偏誤的主要原因是教學的不重視以及學習者語言知識的欠缺和文化差異。
插入語是篇章組織不可缺少的部分(廖秋忠,1986),使用插入語是各種語言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外語學習者要掌握甚至精通一種語言,插入語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插入語和一般句法分析關注的核心句不在一個層面上,它們附著在表示理性意義的核心句上,幫助核心句表達言語行為主體某種主觀性的語義(司紅霞,2009)。由于主觀性的表達比較難把握,因此插入語的學習對于外國人來說不僅是重點,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難點。漢語插入語因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漢語本體研究中很早就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其中王力(1945、1956)較早述及這個問題。此后,學者們從插入語的定義、性質、特點、分類、功能等角度進行了研究(葉南薰等,1985;范曉,1998;于根元,2003)。漢語插入語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漢語本體及漢外對比方面,從外學人學習的角度對其進行關照的研究還不多見。
近年來,隨著對外漢語教學體系的完善和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的需求,開始有學者意識到插入語教學和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陳作宏,2003;白曉紅,2008)。上述研究大多從個人經驗出發(fā)討論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插入語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問題,學者們就此問題基本達成一致,即插入語是漢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漢語學界亟須關注此類語言項目的教學。徐志剛(2006)、張靜(2009)、姜丹丹(2010)等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搜集偏誤語料,研究發(fā)現缺失、誤用代、泛用是學習者插入語偏誤的主要類型。不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針對對外漢語插入語教學的研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也在外國學生的語料中發(fā)現了不少插入語使用的偏誤,如:“眾所知道,我們周圍平時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些聲音不斷地對我們起著某個作用”,這是學生使用“眾所周知”出現的偏誤;“據說現在人們累得過分,需要安靜的地方?!?,“據說”使用不當。從上面的偏誤可以看出插入語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梢?,重視對外漢語插
入語教學研究,提高插入語的教學質量是目前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然而,目前尚無在大規(guī)模中介語語料的基礎上對外國學生習得漢語插入語系統(tǒng)進行細致調查分析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基于大規(guī)模外國學生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和漢語本族人語料庫進行考察,對比兩庫插入語使用情況的異同,以期發(fā)現學習者習得漢語插入語系統(tǒng)的基本規(guī)律。首先,根據邢紅兵(2005)和徐志剛(2006)基于大規(guī)?,F代漢語語料庫對漢語插入語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數據①邢紅兵(2005)使用的語料庫為北京語言大學200萬字的“現代漢語研究語料庫系統(tǒng)”,檢索到漢語插入語194個;徐志剛(2006)使用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1061萬字的“中文標注語料庫”對69個漢語常用插入語的出現頻次進行了統(tǒng)計。,并參考《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yè)教學大綱》(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2001),選取了69個高頻插入語作為考察對象。鑒于本研究的取向為教學視角,因此以各類教材中普遍采用的做法,即以語義功能為主要分類標準,在參照前人(葉南薰等,1985;于根元,2003;邢紅兵,2005)分類的基礎上②葉南薰等(1985)分為14類;于根元(2003)分為8類;邢紅兵(2005)分為16類,詳見相關文獻。,本研究把要考察的69個插入語分為12個小類,各小類插入語的數量和具體詞語請參看表1。
接下來,統(tǒng)計了北京語言大學的“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課題組,2009)④“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共430萬字,是參加高等漢語水平考試的學習者作文語料的匯集,根據被試是否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把語料分為兩個級別,即未獲得證書和獲得證書,其中獲得證書A為11級(最高水平),證書B 為10級,C為9級。本研究把獲得證書A和B學習者語料作為高級學習者語料,C為中級下學習者語料,未獲得證書語料定為中級上。中的相關數據,中級上學習者和中級下學習者語料各140萬字,高級學習者
語料共150萬字。然后,提取了本研究要考察的69個插入語的所有用例,共得到17386條中介語語例。
表1:插入語分類表③“周知類信息來源”“引證類信息來源”“真實類態(tài)度”“惋惜類態(tài)度”“對程度的估計”以下分別簡稱“周知類”“引證類”“真實類”“惋惜類”和“程度估計”。
根據中介語語料的性質,即敘述文和議論文大致各占一半的特點①“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共有25個作文題目,其中12個為敘述文,13個為議論文,敘述文語料共5484篇,議論文語料共5314篇。,我們選取了本族人語料敘述文和議論文各50萬字自建語料庫作為參照②自建本族人語料庫語料分別取自《王朔全集》、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錄音轉寫文本和本族高三學生作文。,得到有效用例1444條。
在對上述語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擬從中介語與本族語對比、中介語插入語動態(tài)發(fā)展以及偏誤分析的角度,對外國學生漢語中介語插入語系統(tǒng)的習得情況進行考察。
3.1 使用頻次、頻率及類型對比
為了具有可比性,我們統(tǒng)計了本族語和中介語各類插入語每百萬字出現的頻次,即表2中的“使用頻次”(下文如無特殊說明,“使用頻次”均為每百萬字出現的頻次);另外統(tǒng)計了使用頻率(使用頻率為該類插入語使用頻次與所有插入語使用頻次之比),并且根據使用頻率由高到低進行了排序,具體情況請參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兩種語料中各種插入語的使用頻率存在著大致相同的順序。首先,本族人使用的插入語類型都出現在了中介語語料中,這表明漢語的高頻插入語已經廣泛地被外國學生使用。其次,外國學生使用高頻的插入語在本族語語料中也居于前列,比如外國學生使用的前八種插入語在本族人語料中的累計頻率超過90%。具體到兩種語料各類插入語使用頻率的排序,我們可以看出,本族語的前四位
分別對應中介語的第二、一、五、四;本族語中使用頻率較低的“周知類”“程度估計類”“惋惜類”在中介語中使用頻率也很低??傊瑑蓭熘胁煌愋筒迦胝Z的使用頻率基本上是一致的。
表2:本族人語料與外國學生語料插入語使用情況對比表
與本族人相比,外國學生漢語插入語的使用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本族人插入語的使用比較均衡,而外國學生卻很集中,比如中介語使用頻率最高的前五位累計頻率接近90%,而本族語最高頻的前五位累計頻率還不足70%。其次,就每百萬字出現插入語的頻次來看,中介語和本族語匹配度很低,比如介入評價類中介語是本族語的6倍,而程度估計類本族語是中介語的15倍之多;從每百萬字插入語使用的總量來看,中介語是本族語的2.8倍。具體來說,中介語要么遠遠高于本族語,如“介入評價”“解釋說明”“周知類”“真實類”“強調”“總結類”等;要么遠遠低于本族語,如“推測”“程度估計”“引起注意”,總之和本族語匹配的相當少,僅有“引證類”和“惋惜類”比較一致。
我們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頻率問題。我們發(fā)現中介語插入語的使用高度集中在幾種類型上,而這幾種插入語在本族語中使用頻率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這就會對外國學生的輸入產生影響。根據第二語言教學和習得的研究,語言材料的輸入在習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Long,1985;VanPattem&Sanz,1995),因此我們認為輸入頻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高頻的語言項目易被外語學習者過度使用,而低頻的語言項目很可能會使用不足。其次,插入語本身使用難度較大。雖然每種語言都有插入語系統(tǒng),但是每種語言的插入語系統(tǒng)都與該民族的心理、文化等密切相關,外國學生想恰如其分地使用插入語,除了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法、詞匯、修辭知識外,還應該對漢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特質以及生活習慣等有深入的了解。再次,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界對插入語系統(tǒng)的教學顯然是不夠重視的。經調查,我們發(fā)現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類大綱中,僅有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2011)研制的《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和《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yè)教學大綱》兩個大綱在語法部分涉及到了插入語,但是都是舉例性地提到而已。這在某種程度上就給教材編寫者和對外漢語教師一個信號,即插入語教學不重要。徐志剛(2006)對108萬字對外漢語教材的統(tǒng)計發(fā)現每百萬字出現插入語的頻次僅為49.07,在教材中插入語沒有作為知識點列出,更沒有詳細講解和相關練習題的設計①徐志剛(2006)統(tǒng)計的對外漢語教材是楊寄洲主編的《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中的讀寫教材《漢語教程》,1~3冊,共6本。。再者,大綱及教材對待插入語的態(tài)度和漢語本體對插入語的研究是不無關系的。以前有不少學者認為插入語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不改變命題的實際表達,這顯然沒有認識到插入語對于語篇生成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認為相對于語法成分的研究和教學而言,插入語的相關研究和在教學中的地位遠遠沒有得到重視,可以說對外漢語教學幾乎把插入語忽視了,缺乏組織、計劃的教學導致的后果就是外國學生的成段表達只是支離破碎的一個個句子,而非連貫的篇章結構,這種現象在外國學生的作文中比比皆是。
3.2 使用差異較大的插入語對比
雖然兩種語料使用頻率存在著基本一致的順序,但是差異也是明顯的,下面對使用差異較大的類別進行討論。
3.2.1 介入評價:中介語使用頻率高于本族語
外國學生中介語語料中介入評價類插入語使用頻率為34.11%,而本族人僅有16.76%,造成二者懸殊的原因是外國學生過度使用了“我認為”。在介入評價類的4個插入語中,“我認為”的用例占了將近70%。在交際中,言語行為主體通過各種方式標示自己的存在,其中使用帶有第一人稱的插入語是最常見的方式,而與同多義的“想”“看”相比,“認為”只有一個義項,在語義上也更具有申明自己觀點、標示自己存在的特點,所以這個介入評價的插入語最為外國學生青睞。在中介語中我們發(fā)現,有很多地方是不需要“我認為”的,如:
(1)我認為雖然饑餓問題也是非常重要,可是環(huán)境保護更重要,因此我認為開發(fā)綠色食品是……
(2)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青年人到了一定戀愛時期自由戀愛是最理想的。
(3)對我而言,我認為廣告對一間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例(1)中的第二個“我認為”顯然是多余部分,因為前面的“我認為”已經傳遞了言語行為主體要介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完全可以管到后面的部分;例(2)中的“我認為”與前面的“以我的觀點來看”語義重復,也是多余的;例(3)也是如此。之所以出現這種不必要的“我認為”,雖然與言語行為主體的心理以及語言使用習慣不無關系,但更為重要的外國學生沒有掌握使用插入語的方法。
3.2.2 引起注意、推測、真實類:中介語使用頻率低于本族語
這種差異與插入語類型本身的難度有關。“推測”是言語行為主體根據某一現象推斷出一個結論;“真實類”表達的是言語行為主體告訴給受話人其所述內容的事實性,或者試圖拉近同受話人的距離,或者言語行為主體認為受話人得到的信息不真實欲告知其真實內容,很明顯這兩類都有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前者表達的是說話人的認識,后者表達的是說話人的情感。主觀性強的語言項目語義更為虛靈,對于外國學生的習得來說無疑是有很大難度的,因為這不僅僅是句法、語義的問題,更與漢民族的文化心理有莫大的關系。表達交互主觀性的“引起注意”類的習得難度就更大了。交互主觀性指的是說/寫者用明確的語言形式表達對聽/讀者“自我”的關注,這種關注可以體現在認識意義上,即關注聽/讀者對命題內容的態(tài)度;但更多的是體現在社會意義上,即關注聽/讀者的面子或者形象需要(沈家煊,2001),引起注意這類插入語所表達的語用功能正是交互主觀性,其組成部分均有第二人稱“你”。如果說主觀性使意義變得更強烈地聚焦于說話者,而交互主觀性則使意義更強烈地聚焦于受話人。由此可見,表達交互主觀性的引起注意類插入語所涉及的是言語行為主體的另一方,即受話人,從自身到受話人聚焦的轉移無疑更加增大了學習的難度。
外國學生對插入語系統(tǒng)的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筆者統(tǒng)計了三個漢語水平外國學生作文中的語料,通過對不同漢語水平外國學生插入語使用情況的考察,探索中介語插入語系統(tǒng)的發(fā)展模式。
4.1 不同漢語水平外國學生插入語使用頻次及正確率
從表3可以看出,插入語的習得與外國學生的漢語水平具有相關性,這種相關性沿著兩條線索發(fā)展。
第一條線索是使用頻次,即每百萬字出現的頻次。首先,本研究考察的12種插入語在三個階段的外國學生作文中都出現了。這說明,到了中級上階段外國學生已經普遍具備了使用插入語的意識。其次,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外國學生作文中使用漢語插入語的頻次逐漸下降,有些類型的使用頻次已經趨于和本族人一致,即漢語水平和使用頻次在某種程度上負相關。請看數據,中級上階段,外國學生使用插入語總頻次為5327.86,到了中級下為5010.71,高級階段為1941.33,作為參照組的本族人為1444。換言之,漢語水平相對較低的中級上使用頻次最高,中級下有所降低,到了高級階段插入語的使用頻次跟本族人較為接近,但是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漢語水平較低的外國學生使用頻次反而高,那么他們對插入語掌握情況如何,也就是說正確率是不是也比較高?下面請看第二條線索,即正確率。
表3顯示,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外國學生使用插入語的正確率不斷提高,即漢語水平和正確率正相關。中級上階段,有4種類型插入語的正確率僅有60%左右,5種插入語的正確率在70%左右,僅有3種超過了80%;到了中級下,已經有9種插入語的正確率在80%以上;高級水平的外國學生大多數插入語類型的正確率都在90%左右,可見外國學生插入語習得水平比前一階段有了明顯提高。
4.2 中介語插入語發(fā)展過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級上水平的外國學生已經普遍具備了插入語使用意識,使用頻率已經相當高,由此我們推斷,初級下水平的外國學生已經開始使用插入語了,應該是插入語使用的發(fā)生期。綜合以上推斷及三個階段外國學生插入語使用的種類、頻率和正確率的發(fā)展狀況,我們將外國學生漢語中介語插入語的習得過程大致劃分為發(fā)生期、爆炸期、發(fā)展期和穩(wěn)固期四個階段。1)發(fā)生期:初級下階段,其特點是開始具有插入語使用意識,但是使用種類少、使用頻次低、正確率低;2)爆炸期:中級上階段,其特點是具備較強的插入語使用意識,使用種類比較全面、使用頻次非常高但不均衡、正確率低;3)發(fā)展期:中級下階段,其特點是插入語使用意識繼續(xù)保持,使用頻次有所降低、正確率提高;4)穩(wěn)固期:高級階段,其特點是使用頻次大幅下降,使用正確率較高,但與母語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表3:不同漢語水平外國學生插入語使用頻次及正確率
到了穩(wěn)固期雖然正確率比較高,使用頻率已經穩(wěn)固,正確率比較高,但是大部分插入語的使用頻率仍然高于本族語,部分插入語使用的正確率仍有待繼續(xù)提高(如周知類、總結類),故而,我們認為高級階段外國學生插入語的使用情況雖然比較穩(wěn)固,但是仍然處于發(fā)展狀態(tài),還沒有達到能夠嫻熟、恰當使用的成熟期。
5.1 中介語插入語偏誤率
中介語插入語的使用不僅在頻次上跟本族語者差距較大,并且其中存在著不少偏誤用例。在17386條中介語用例中,共有2524條偏誤用例,總體偏誤率為14.52%,各種插入語偏誤的詳細分布請參看表4。
從分布上看,偏誤率較高的四種插入語是強調、周知類、總結類和解釋說明。周知類、總結類和解釋說明偏誤率較高與這幾類插入語本身的復雜程度有關,它們大多是四個字的短語,并且這些短語里面有文言成分和不能單用的語素,如“眾所周知”的“所”“周”與“知”,“總而言之”的“而”“言”“之”和“總”,這勢必會增大學習的難度。插入語和一般短語相比,其形式相對凝固,語義功能不能完全由其組成部分推知,因此其語表形式不能隨意更改(司紅霞,2009;邱闖仙,2010)。我們認為,語表形式比較復雜的插入語的習得難度可能要大一些,也較容易出錯,通過對外國學生偏誤的分析,驗證了上述假設,請看下面幾個“眾所周知”和“總而言之”的偏誤用例。
表4:外國學生插入語使用偏誤率
(4)眾周所知,男生在數理科方面比較強,而女生在文商科中會有優(yōu)異的成績。
(5)其中之一,吸煙對健康的影響是眾多所知的。
(6)為人所知,人吸煙時所呼吸的煙是各種疾病、尤其是和氣管、肺有關的疾病的主要原因。
(7)總括而言,我認為男女分班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過去幾十年來,采納的男女混合式教育都沒出現太大的問題,還是值得繼續(xù)延用。
(8)總言而說,遇到困難時,不要想不開,要繼續(xù)享受生活。
強調是言語行為主體從情感的角度表達主觀意見的一種常用手段,常常帶有某種強烈的主觀感情,這種主觀感情通常是和上下文有密切關系的,如果言語行為主體沒有弄清楚上下文關系,那么就容易出現偏誤,請看:
(9)韓國跟中國剛建交了,怪不得,所以現在很多公司、旅游公司招聘。
例(9)的言語行為主體想表達“韓國跟中國剛建交”與“現在很多公司、旅游公司招聘”之間的因果關系,但是又想表達強調的感情,因此就錯用了“怪不得”。
5.2 中介語偏誤的類型
外國學生使用漢語插入語偏誤的主要類型有遺漏、誤加、誤代、雜糅等。
其中,遺漏偏誤語料有540例,占總偏誤數之21.4%。遺漏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該用插入語而沒有用;另一種是插入語殘缺,即插入語某個部分的遺漏,請看:
(10)相反,如果我們?yōu)榱松a更多的食品而使用太多的化肥和農藥,結果是雖然農作物的產量很高,蔬菜或其它果實長得大,挺讓人滿意,可是它本身的質量降低……
(11)很可惜的當其中三個子女進入大學時,父親因工作壓力過重,操勞過度,在一個令驚訝意外的晚上,靜靜地離開了我們。
例(10)“挺讓人滿意”的前后感覺不連貫,原因是“挺讓人滿意”的前面缺少了“看起來”這個插入語;例(11)中“可惜的是”遺漏了“是”。
誤加類偏誤有815例,占總數之32.3%。誤加也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指插入語多出一部分的情況,即插入語被外國學生加上了其他成分,請看:
(12)一方面來說,家長們說的男女分班的做法可以避免學生早戀,這也不能否定。
例(12)之所以出現偏誤,是因為外國學生把“來說”錯誤地添加到了“一方面”上。
另一種誤加是指不必用而用的情況,請看例(13),這里的“也就是說”顯然是多余的。
(13)所以有效閱讀,也就是說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也能把書的內容理解透徹。
誤代偏誤語料485例,占偏誤語料之19.2%。誤代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即用其他詞語替代當用插入語和用某個插入語替代其他當用詞,請看:
(14)總結,我認為“安樂死”是可以采取的。
(15)看起來她的興奮,我也感到很幸福。
例(14)外國學生使用“總結”錯誤替代了“總之”“總而言之”總括性的插入語;插入語“看起來”在例(15)中錯誤地替代了“看到”這個動詞短語。
雜糅偏誤語料684例,占總數的27.1%。這類偏誤指的是外國學生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近的插入語雜糅在一起使用的情況,請看:
(16)例如說輪到我工作的那天,我就裝病,溜得不見人影等。
這個偏誤顯然是“例如”和“比如說”的雜糅。
上述幾種偏誤主要是外國學生對插入語本身掌握不好造成的,這與插入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不無關系;另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偏誤,如語法方面的、文化差異方面的,請看:
(17)如果還是擔心自己的健康的話,我認為買綠色食品。
(18)俗話說:針沒雙頭利嘛?。ㄓ《饶嵛鱽啠?/p>
(19)俗話說:沒生孩子的人,不能真正了解父母之心。(韓國)
有些插入語從語法上對它后面的核心句有特殊要求,譬如“我認為”核心句的動詞通常是虛擬情態(tài),因此常有“應該”“會”等表示虛擬情態(tài)的詞語,例(17)顯然是缺少了相應的情態(tài)助詞。例(18)(19)中,外國學生之所以使用“俗話說”這個插入語,很可能與其民族語言文化的特點有關。
以本族語語料為參照對漢語中介語語料庫中外國學生漢語插入語系統(tǒng)的習得情況進行了考察,嘗試概括了插入語習得的過程,描寫解釋了習得中出現的偏誤。總體上看,外國學生作文中的插入語使用情況與本族語語料相差較大,要么使用過度,要么使用不足,與本族語匹配度比較低,但是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這種情況有所改善。從偏誤類型以及成因來看,插入語的使用不單單是它本身的問題,還牽涉到外國學生其他目的語語言知識以及母語語言文化特點等。有鑒于此,我們認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大綱研制、教材編寫以及課堂教學,一方面應該認識到插入語教學的重要性,加強插入語的教學;另一方面,因為插入語跟主觀性的表達密切相關,要加強漢民族文化知識的輸入,讓學習者了解漢民族的思維方式與文化,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外國學生插入語的使用水平。
“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課題組2009“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正式開通[J].語言教學與研究(1).
白曉紅2008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插入語教學[J].漢語學習(4).
陳作宏2003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插入語教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
范曉1996三個平面的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353.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1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1.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1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yè)教學大綱[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78-79.
姜丹丹2010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廖秋忠1986現代漢語篇章中的連接成分[J].中國語文(6).
邱闖仙2010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沈家煊2001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7).
司紅霞2009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5-8.
王力1945中國現代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323-325.
———1956漢語史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546-547.
邢紅兵2005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A].漢語字詞研究[C].北京:語文出版社:103-114.
徐志剛2006留學生漢語插入語學習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葉南薰,張中行1985復指和插說[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50-73.
于根元2003實用語法修辭[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65-73.張靜2009對外漢語教學中插入語教學考察[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
Long,M.1985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A].In S.Gass&C.Madden(eds.),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ss.:Newbury House:377-393. Van Pattem,B.&C.Sanz1995From input to output:
processing i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ve tasks[A].In F.R.Eckman,D.Highland,P.W.Lee,R.Rutkowski-Weber&J.Mileham(e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d Pedagogy[C].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70-187.
O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Parenthesis System by CSL Learners
Hao Yuxin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Huaqiao University,Fujian,Xiamen 361021,China)
parenthesis;acquisition;developing phase;error
Compared with native speakers'corpus,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use of parenthesis system in the Chinese interlanguage of foreign learn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age of foreign learner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ative speakers.Accuracy of parenthesis by learners is impro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iciency.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parenthesis system has experienced four periods,i.e.,occurring period,explosive period,developing period and stable period,respectively.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errors in interlanguage parenthesis of speech are as follows,i.e.,absence of teaching,lack of target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H195;H146.3
A
1674-8174(2015)02-0027-08
【責任編輯張耀文】
2014-05-27
郝瑜鑫(1985-),男,河南南陽人,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第二語言習得、華文教育。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外國留學生漢語書面語詞匯進步模式研究”(14CYY020);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華裔學生漢語深度詞匯知識發(fā)展研究”(14SKBS310)
①感謝《華文教學與研究》編輯部和匿名審稿人提出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