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新 劉波 李國峰
摘要:模擬電路課程是電子類本科生的基礎課之一,在電子信息類本科教學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深入貫徹“講一練二考三”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對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提出改革措施,并在實踐中檢驗改革效果。
關鍵詞:模擬電路;講一練二考三;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7-0077-02
2011年,南開大學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實施綱要》,提升辦學理念,根據(jù)綱要中提出的“公能”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南開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提出了大學生也要全面發(fā)展,提倡從“學科為本”轉變?yōu)椤皩W生為本”。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推行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并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自主研究。探索以“講一練二考三”為特點的教學組織與課程考試方式,即精講、多練、廣考,強化“學習、實踐、協(xié)作、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以此為宗旨,大力開展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課程建設,積極調整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赌M電子技術》(以下簡稱模電)是面向電子信息類專業(yè)二年級本科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在電子信息類本科教學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模電課程要求學生對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和基本分析方法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并能夠對電路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電子信息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1,2]。對于模電課程而言,由于教學知識點較分散,僅僅通過相應的課堂學習是不夠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非常重要。
本文根據(jù)多年的模電教學經(jīng)驗,深入貫徹“講一練二考三”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對模電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對教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創(chuàng)新,提出體現(xiàn)“講一練二考三”要求的教學組織形式與課程考核方式,并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檢驗改革成果。
一、模電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模電課程是一門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課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又有很強的實踐性,是后續(xù)電子信息類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并且,隨著電子技術深入到國民經(jīng)濟的各個領域,這門課程也越來越多地成為非電子類專業(yè)本科生的必修課,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本科教學質量。但是在目前的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問題:教學大綱內容多,授課時理論課占時過多。教學內容涵蓋范圍廣,知識點相對分散。模電課程是學生第一次真正接觸電子電路,缺乏感性認識,進而影響了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雖然有模電實驗課與理論課配合,但實驗課內容仍較為基礎,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電子設計的需求。且考試形式相對單一。
本文結合學校自身的情況和要求以及電子類專業(yè)的特點,深入貫徹“講一練二考三”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通過對模電課程教學組織與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有益的改革與探索,解決模電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在獲得了模擬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了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實踐能力,為以后深入學習電子技術某些領域中的內容,以及為電子技術在專業(yè)中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凝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模電課程主要講授模擬電子器件和電路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半導體器件和典型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參數(shù),放大器、比較器、穩(wěn)壓器等電路的組成原理、性能特點、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計算及應用技術,等等。課程涉及內容較多,知識點較為分散,概念抽象,內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3,4]。為此,在理論教學中,要凝練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引入教學主線,做到精講多練,啟發(fā)引導,留有余地,歸納總結。兼顧必要的理論知識講解,重視實際應用的同時不拘泥于教材內容,適當引入新知識。在覆蓋電子專業(yè)要求的基本內容上,同時要根據(jù)我校學生“起點高”的實際情況,在深度和廣度上可以高于基本要求,適當?shù)丶由詈屯貙捊虒W內容,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并且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教師授課前廣泛查閱國內外相關教材,對教材的總體框架和教學內容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全面梳理,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調整,挖掘重點、難點,精心遴選教學內容。在授課過程中,避免進行煩瑣的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重點突出對電子電路概念的物理含義的理解和電路工作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電路實際應用的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授課效果。同時,重視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將科研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用科研經(jīng)驗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模擬電路的興趣和對電子設計的強烈需求。
通過本課程的講授與引導,要讓學生不但能夠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實驗技能,而且初步建立“系統(tǒng)觀念、工程觀念、科技進步觀念和創(chuàng)新觀念”,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
三、引入“課程設計主線”,加強課程練習比重
針對模電課程本身的課程特點,在保持原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通過引入“課程設計主線”,由教師綜合模電教學大綱結合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子信息技術,提出模電課程設計內容。在學期初始即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制定設計目標。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調整講授學時比例,增加與該設計相關的練習。在學期中結合課程進度,向學生提出不同階段的設計要求,加強電路系統(tǒng)設計練習。從而使學生的每一章節(jié)的理論學習內容都能夠與設計主線聯(lián)系起來,形成統(tǒng)一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加強課程練習的比重。通過練習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并逐步轉化為能力。讓學生不僅親身體驗到從實踐中學習知識,更可貴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從而使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實現(xiàn)學生的理論與系統(tǒng)設計能力的雙贏。在綜合考慮了模電教學內容、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模電教學課程設計的內容,要求學生在所學的模擬電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單元電路的基礎上,緊密聯(lián)系實際,自己動手設計單通道電壓測量的模擬示波器。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指導,鼓勵分組完成任務,3~5人為一個團隊,采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建議學生按照系統(tǒng)分析、原理框圖設計、各模塊分解原理及設計等結構,進行電路設計和性能的分析。引導有能力的學生進行電路的軟件仿真,并鼓勵學生使用元器件搭建相應的硬件電路,最終實現(xiàn)模擬示波器的功能。endprint
通過模擬電路課程設計,學生能夠系統(tǒng)掌握所學的各章節(jié)知識,同時具備模擬電路的分析和設計能力,從元件到電路,最終達到了系統(tǒng)級的認識,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設計的反饋結果,學生接受了這種課程教學的新方式,并且希望能夠繼續(xù)推廣,因為學生在整個課程設計過程中受益匪淺,真正把模電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電路、設計電路的興趣和熱情,達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并且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教師通過與學生共同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也加強了教師的指導能力,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
四、改革教學組織及考核方式
1.教學組織的改革。以課程設計為基礎,充分利用學院已有的開放實驗室資源和社團管理資源,將模電理論課程與社團相結合,教師與學生相合作,即促進了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又可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基礎。以學生感興趣的電子設計競賽、國創(chuàng)、百項等為合作目標,利用開放實驗室資源,組織學生形成研發(fā)設計小組。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系統(tǒng)設計、電路焊接調試等動手練習,并組織專業(yè)教師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進一步加強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為電子競賽等項目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考核方式的探索??荚嚤旧聿⒉皇墙虒W的目的,而是一種有效地促進教學的手段??荚嚨哪康氖菣z測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獲得知識并靈活應用的能力,促進學生査漏補缺;同時,也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反思教學得失,進而改進提高的重要依據(jù)。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多種形式、多次考核,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
本文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探索,綜合學生筆試、練習和設計報告等評價,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考核,形成模電課程考核評價新方法。通過筆試和習題,考察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掌握學生汲取知識的情況,反饋到課堂教學任務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通過提交課程設計報告,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表達溝通能力以及團隊精神。這樣不僅能夠考核學生記憶性、認知性的知識,還能全面考察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質疑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等。
五、結語
本文針對模擬電路課程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圍繞著“講一練二考三”的本科教學指導思想,進行了模擬電路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文中提出了幾點改革措施,真正做到了精講、多練、廣考,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有機的整體,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取得了預期目標和良好的效果。學生們在掌握了模擬電路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專業(yè)實踐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對電子電路的學習熱情與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秦世才,賈香鸞.模擬電路基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
[3]李寧,郭東亮,黃元福.模擬電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莫家慶,呂小毅,賈振紅.通信電子電路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6):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