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久
摘要:體育是生命的科學,是藝術的教育。毛主席說:“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由此可見體育的價值與學習體育的意義。學校體育在學校文化中獨樹一幟,不可或缺。要想成功地進行小學教學,對小學體育制度文化進行科學的創(chuàng)建是基礎。
關鍵詞:小學體育 體育制度 文化創(chuàng)建 體育組織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28
一、學校體育制度文化創(chuàng)建遵循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的原則,即貼近學生的原則
學生是第一位的,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在形成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要做到在規(guī)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時,充分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激勵學生、解放學生,而不是板著臉一味生硬地“管”學生和“卡”學生。
(二)科學構建的原則
校園體育制度文化的創(chuàng)建要全面遵循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它較之學校其他制度相比更應具有科學性,因為不同年齡特點的學生根據身體成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有不同身體質量的衡量指標,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小學、初中、高中各年級的學生在身體素質的耐力、韌性、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測試標準都有明確的指標要求。所以學校在制定體育系列制度、體育競賽活動中都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科學制定。而那些超越低于或高于學生體育鍛煉強度的訓練會給學生的健康帶來終生的傷害。
(三)剛柔結合的原則
“學校制度文化應該是一種柔性與剛性并蘊的文化,是一種階段穩(wěn)定與適時變易相結合的文化,也是一種可塑性與可控性共存的文化。”學校體育制度文化的創(chuàng)建也應遵循此項原則,也就是將柔性文化價值置于剛性的制度規(guī)范之中,從體制法規(guī)層面,將學校精神文化加以落實和推展,既有強制性的“規(guī)矩”,還要輔之以春風化雨式的思想教育和人性關懷,使執(zhí)行非但不冷冰冰,反而充滿溫情的色彩。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
一方面,學校制度的生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來不斷加以檢驗,以不斷修正完善。另一方面,當學校的每個成員都能根據既有制度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時,原有的規(guī)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又需要建立更高層面的規(guī)范。因此,學校制度的生成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與時俱進,動態(tài)完善和適時提升。
(五)成員認同的原則
加強師生及家長對制度的認同感,是嚴格執(zhí)行制度的重要保證,用制度來保證校園體育質量的實現,增強其歸屬感、凝聚力和執(zhí)行力。
二、學校全員體育制度的創(chuàng)建
(一)樹立“學校全員體育”的理念
加里寧也有句名言:“若要培養(yǎng)出健康、強壯、靈敏、機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難,又卓有信心正視前面的人,則體育和運動乃是很重要的因素?!蔽艺J為學校體育工作與德育工作在科學性、方法上、評價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如: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我們說小學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同樣一個人一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同樣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又如,學校德育工作倡導“全員、全程、全方位德育”,那么在學校教師是教育的主體,除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技能進行技術指導外,其余教職工亦應參與到組織、保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工作中,或者在思想意識上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磨練堅強、團結、奮進、拼搏的意志品質,或者在參與活動中給學生講解體育運動員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講解觀看國際賽事的點滴體會;講解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等故事和精神,也或者所有教師在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無形中引導學生愛上體育運動,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親師性決定了他們一定會成為廣大教師的忠實“粉絲”。所以我認為,特別在農村小學教師全員參與學校體育工作是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資源。
(二)創(chuàng)建全員體育組織體系
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毕駥W校智育、德育工作一樣,教職工應全員參與學校體育工作。這里首先要轉變教師“學校體育工作是體育教師的事”的錯誤認識。實踐中建立健全學校體育管理機構及體育師資隊伍。
1.明確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小組及成員分工。為確保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面實施,學校必須建立明確的領導小組。比如,校長任組長,全面指導學校體育工作,規(guī)劃體育思路;主管體育工作的副校長任副組長,主要負責按規(guī)劃制定學校體育工作計劃,挖掘利用促進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各種可利用資源,和學校教師一起組織好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體育活動;教學主任、德育主任及各完小校校長任組員,教導主任負責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指導,指導體育教研組開展教學研討、評優(yōu)、基本功培訓等,使校本體育教研特色化、具體化,增強實效性;德育主任負責體育教學中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以“三結合”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使學生在家長、學校、社區(qū)的立體監(jiān)督下促使體育鍛煉習慣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明確學校體育教研組及職責。學校體育教研組成員由體育工作主管領導、教導主任、德育主任和所有體育教師組成。體育教師中選拔業(yè)務強、組織能力強的教師為教研組組長,他的職責是根據學校體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體育工作的指導思路,制定體育教研組工作計劃,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學校體育教研活動,組織學校體育常務工作。每一位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要求做好本校體育常規(guī)工作,并且積極參加學校體育教研、科研活動,嚴格遵守國家及學校各項體育工作制度,認真上好每節(jié)體育課,指導學生科學參加體育鍛煉,配合班主任開展增強學生體質的班級競賽及體育課外活動的組織工作。
3.明確學校體育工作成員。學校體育骨干:1-6年級班主任,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國家體育政策法規(guī)知識,和小學生體育鍛煉技能、技術指導等知識,按照學校體育工作要求,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博大精深,我們教師應該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努力創(chuàng)新,認真研究,做好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