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百
摘 要:在歷史教學當中,通過對史料的簡述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歷史,讓他們對歷史更加感興趣,在教學當中,加入史料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辨別善惡的能力,讓他們有一個自己的思辨能力,也更加強了對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更好地達到新課改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思辨能力
在歷史課程的改革中,史料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重要的教育教學理念,它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F在的中學歷史教材已經對史料的引用非常重視了,而新課改與以往不同的是更加重視對歷史閱讀能力的關注和考察,讓史料的部分呈現得更加嚴謹,更加真實,也使更多的歷史老師關注到史料教學的重要性,為歷史課程又更新了一個概念。讓教師能夠更出色地完成課改教學目標。
一、要注意有選擇性
現在網絡資原的廣泛運用,讓歷史教師在選擇史料方面會有很大的方便,由于網絡上有一部分史料是民間杜撰,或是現代人因需要而杜撰的內容,所以,教師在選擇時一定要更加慎重,要有實有據。而且也要懂得,史料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雜越好。在選擇時,教師要先看這個史料是否與歷史課程中的教學需求相吻合,要重點以教材為主。還要看這個史料是否對教材內容有幫助補充的作用,還要看這個史料是否有其生動的一面,一定要是典型的、深刻的,讓學生容易理解又能夠闡述問題的。這一切條件具備之后,還要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史料是否真的適用于教材內容。
二、要注意有針對性
在史料的選擇上一定要有針對性,要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讓歷史課內容更加形象,要針對于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接受能力來進行備課,要有區(qū)分地引用史料,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教師要找到他們易懂的點來幫助他們對歷史教材深入理解,要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舒適的學習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來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歷史學習成績。
三、要注意形式多樣性
史料的作用主要就是輔助教材,讓他們更容易去理解,知道歷史是多么的豐富,而史料的記載也更加的多種多樣,所以,教師一定要利用這種史料的多種性來結合課堂的具體需求結合可利用資源,采取多種形式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
總之,史料是歷史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在歷史教學中要將其合理地運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興趣,讓他們愿意和主動地去學習歷史,讓史料在歷史課程教學中起到作用。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