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彬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知識、提升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是目前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新課標明確闡述:“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tǒng)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知識、提升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是目前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通過多年政治教學實踐,筆者對初中政治課課堂教學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應根據(jù)教材需要和學情盡可能的提供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初中學生具有好動、善疑、思維活躍、注意力不易持久等特點。在這一年齡階段,他們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過在掌握復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撐。如果沒有具體形象作為支柱,他們就往往不能正確領會這些概念。初中思想政治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許多概念都比較抽象。這就要求引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興趣。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采用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既有自己的長處,又有自己的短處。教師根據(jù)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探索、研究、發(fā)現(xiàn)結論、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變“難學”為“易學”,在學生思維受阻或思維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指點迷津,撥開疑云,疏通障礙,在化難為易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二、教法靈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一定的活動,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研討、提問和動手操作,在現(xiàn)實的參與、體驗和實踐中學習。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小品劇、開展知識競賽、演講等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在相互啟發(fā)和感染中獲取知識,促進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和覺悟的健康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分組活動揭示主題。然后根據(jù)主題進行教學,層層展開。讓學生結合生活,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掌握運用,最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種探究式的教與學過程,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分析研究,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我還時常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講解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事例,特別是就當今社會發(fā)生的大事要事,國際新聞、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了所學知識,而且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對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時事》雜志等;二是每天讓學生收看《新聞》和《焦點訪談》,并作好摘記;三是開展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進行年段評比。這樣,思想品德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三、評價多元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建立寬松開放的評價氛圍,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注重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強調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獲得進步。在思想品德課中,很多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教師在課堂提問及考試命題時應該注意答案的多元化。在測試題中增加開放性試題有利于考察學生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認識獲得體驗,鼓勵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允許答案多元化,允許學生多角度答題必將是今后思想品德科試卷考察的變革方向。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不斷引入多種評價方式,課堂表現(xiàn)、發(fā)言情況、學習作業(yè)、課前新聞、資料收集、調查訪問、社會實踐、專題探究、小論文這些都可以作為評價的組成部分。將考試分數(shù)作為唯一評價變?yōu)榫C合多元評價,能更加客觀公正的反映學生的學習及思想道德水平。教師還應不斷引入多種評價主體,采用自評、互評、小組評相結合的方式已成為教學評價的又一方向。教學評價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習小組評價的作用,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他人的過程。新課標下的評價不能僅僅關注結果,更要注重過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采用多樣化的手段與形式,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發(fā)展性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包括學生參與程度、行為表現(xiàn)、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維策略、思維品質,包括能否結合具體情景提出問題,能否與他人合作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