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虹
摘要:陶行知有效教學思想主要圍繞“自主、和諧、實踐、發(fā)展”這八個字開展的,筆者學習借鑒陶行知有效教學思想,結合生物教學課堂實際,努力構建生物教學有效課堂。
關鍵詞:陶行知;教學思想;生物教學;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21-087-1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展示教師授業(yè)技巧的一種表演活動,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貫到底的課堂教學方式大大阻礙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陶行知先生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經世致用”的教學思想,并借鑒了西方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提出了現代有效教學理論。他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圍繞“自主、和諧、實踐、發(fā)展”這八個字開展的。結合生物課堂教學實際,踐行陶行知教學思想,構建高中生物有效課堂。
一、自主學習,構建生物有效課堂
有效教學過程包括有效教的過程和有效學的過程。這兩方面只有和諧統(tǒng)一,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過程。陶行知認為教師的責任并不在教,而是在教學,教學生學。學生是有效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有效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他認為在教學中“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并點明思維方向,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而學生通過積極的活動,主動的參與,開動思維器官,通過抽象概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習的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fā)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如在講到蛋白質的結構這部分內容時,先設置以下內容:(1)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特點?(2)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什么是脫水縮合?什么是二肽?什么是肽鍵?(3)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結合課本中的圖解,主動地去探究,使學生對蛋白質的結構達到理解的水平。
二、知情意合一,構建生物有效課堂
陶行知提出“育才學校辦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他指出“知的教育不是灌輸兒童死的知識,而是同時引起兒童的社會興趣與行動的意志?!彼麖娬{“在感情之調節(jié)與啟發(fā)中使兒童了解其意義與方法,便同時是知的教育使養(yǎng)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與奉行,便同時是意志教育?!彼J為“合理的意志之培養(yǎng)和正確的知識教育不能分開,堅強的意志之獲得和一定情況下的情緒激發(fā)與冷淡無從割裂”。所以,陶行知主張學校應實施“統(tǒng)一的教育中培養(yǎng)兒童知情意,啟發(fā)其自覺,使其人格得到完備的發(fā)展”。
在構建高中生物有效課堂中,注重知情意的結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課程標準實施的核心任務。提高科學素養(yǎng),知情意的統(tǒng)一十分重要。在人教版新教材中,利用每冊必修的“科學家訪談”欄目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家的崇拜,啟發(fā)學生追求真理的感情。利用科學發(fā)展史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行意志教育。如在講授“DNA分子結構”一節(jié)內容時,講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讓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發(fā)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艱苦的研究,堅持不懈的探索才能成功。
三、注重生活,構建生物有效課堂
學生扎實地掌握好理論知識,又能運用理論知識付之于實踐,解決實踐問題,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目標。陶行知一貫主張以生活教育為中心,認真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陶行知在教學上強調“做”,強調實踐,并不是輕視理論知識和不要接受前人的經驗,而是要求“手到心到”,“以期理論和實踐之統(tǒng)一”。他在育才學校就是按照這個原則,規(guī)定了“注重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方法,成為實施有效教學的典范。
在高中生物有效課堂的構建上,要注意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生物的很多發(fā)現都是從實驗中獲得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聯系實際,聯系生活。一方面可以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捕獲光能的色素”時,將課堂設置在實驗室中,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提取色素和分離色素,這樣的實踐方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學生對提取和分離色素的原理、步驟、各種試劑的作用、色素的種類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因材施教,構建生物有效課堂
陶行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重照顧差異,堅持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他們都能得到有效發(fā)展。他深有體會地說:“教什么和怎樣教,決不是凌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薄叭瞬煌瑒t教的東兩、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p>
在高中生物有效課堂的構建上,注重個體差異是十分必要的。在陶行知思想的指導下,教學的設計要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理解能力出發(f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如對于競賽班的同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注意知識面的拓展和理解方式。如在進行“減數分裂”知識講解的時候只要講清楚減數分裂的本質——染色體為什么要復制一次分裂兩次?把它的來龍去脈理解清楚,他們可以把這個減數分裂過程理解清楚,他們有這個理解能力。但如果面對普通班學生,就必須把過程講解清楚,他們才能理解其本質。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甚至我們還要注意同一節(jié)課在不同的時間段上我們也要有所改變。在下午第一節(jié)課和上午第一節(jié)課,同樣的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個體反應的差異。當一個問題拋出的時候,要注意絕大多數同學的反應。不能僅注意優(yōu)秀群體的反應,也不能光兼顧暫差群體的反應,課堂時間很寶貴,如果絕大多數都有良好的反應,這個問題就可以過了。注意不能及時反應的學生,課后要加強追蹤指導。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