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摘 要:詩詞教學常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新課標中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痹鯓勇鋵嵭抡n標對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的要求,特別是感受詩詞承載著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對于教師來說是個挑戰(zhàn)。
關鍵詞:興趣;閱讀和感悟
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教學常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新課標中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怎樣落實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的要求,怎樣讓學生了解詩詞,特別是感受詩詞承載著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對于教師來說是個挑戰(zhàn)。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有了一些詩詞教學的心得。
一、激發(fā)興趣讀詩文
小學階段的詩詞,大多篇目短小,有的字數(shù)少的篇目僅有20個字。但是為什么學生在理解詩詞的意思的時候常常是一頭霧水呢?首要的原因在于學生讀的太少。所以在讀的時候學生常常會讀不通順,所以,要想教好詩詞,就是落實閱讀。
1.注重背景教學,激發(fā)閱讀興趣
學生不愿意讀詩詞的一個原因是對詩詞無興趣,一提到詩詞就有畏難的情緒。要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教學,就要從詩詞的背景入手。在導入之初就應該給學生講述一些關于詩文及作者的歷史,也包括一些野史,這些常常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后進生在這方面表現(xiàn)的尤其明顯。例如在教學《蘇武牧羊》的時候我向學生講述了“虞常事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接著就有學生想問有關蘇武的生平經歷,學生情緒上來了,自然就有閱讀的想法,這也為我的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在教學《自題小像》的同時介紹了魯迅的文學成就及其所在的社會背景,因為學生對清末明初的社會背景尚且了解,有一些學生就會跟我產生共鳴,進而能聯(lián)想到五年級上冊的《一句話》的社會背景,學生感覺學有所用,朗讀的興趣自然就上來了。
2.注重有聲朗讀和默讀相結合
詩文還要注重朗讀的方式,有人倡導詩文朗讀就應該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在我看來,有聲朗讀和默讀的結合,才是朗讀詩歌的最好方式。在激發(fā)朗讀的興趣之后,大聲朗讀是必要的,出聲的朗讀能夠讓學生這樣才能把不會的字詞校準做到正真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尤其是在小組合作的大聲朗讀中彼此的出聲朗讀是會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朗讀中學生會得到情感的陶冶。組織朗讀之后應該是默讀,默讀時學生情緒沉穩(wěn),獨立思考能力突顯,有助于學生了解字音字義,為詩文的文義教學打好基礎。
3.注重朗讀中的重讀和節(jié)奏
小學階段的詩文雖有數(shù)十個字但要想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就要注重重讀和節(jié)奏。例如在教學《蘇武牧羊》中概括全文的那句話“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中的“節(jié)”要重讀,還有“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中的“猶”字要重讀,重讀會加深學生對此字的印象,從字中感受蘇武的堅貞不屈的精神,而這些字往往也都是教學的突破口。還有其他的詩歌更要強調朗讀的節(jié)奏和停頓。
二、多管齊下解詩文
1.從詩眼入手理解詩文含義
在詩文中,每首詩詞都會有詩眼,是詩的精華之處,點睛之筆,換句換說就是關鍵字,那么在教學過程中,這幾個字便是老師教學的突破口,也是學生理解詩文意思的著眼點。還拿《蘇武牧羊》為例,詩中“窮”、“愁”二字,便是詩眼?!哆^零丁洋》中“丹心”便是突破口。教師可以在詩眼上下功夫,以詩眼為研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以詩眼統(tǒng)領全詩,學生會以此了解詩文大意。
2.結合注釋和背景材料理解詩文含義
① 詩文雖說只有數(shù)十個字,但卻書寫了一個國家的強弱興衰或個人的喜怒哀樂,僅僅通過表面字眼不能馬上理解詩文的含義。所以就要結合教師講述的小故事及背景來理解,常常就事半功倍了。
②結合注釋,理解個別字的含義。在學生自己理解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生僻的字或詞,學生是無法理解的,那些字詞就是古漢語和白話文一些有出入的地方,這個時候就要結合書下的注釋和古漢語字典來解決,。
3.添字法和組詞法結合理解詩文含義
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用詩來翻譯詩這樣的錯誤,心中有而道不出的情況。這就是因為學生缺少翻譯詩文的方法。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添字法和組詞法對于學生理解詩文幫助很大。這兩種方法都要結合詩文的背景來理解才有效果。比如《蘇武牧羊》中那句“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兩句。開始學生的翻譯情況是這樣:夜坐在塞上,聽見笳聲心很酸。這樣基本明白詩的含義。但是缺少主語而且語言平平,還需要填字修辭及描寫。經過一番提示,學生的回答變得出乎我的意料了,有的學生翻譯的還特有文采。比如:寒冬晚上,北風呼嘯,蘇武一人坐在塞外的土地上,望著遠處的明月,這時遠處傳來胡笳的聲音,蘇武不僅淚流滿面,一種思鄉(xiāng)情油然而生。組詞法也是一種實用的方法。組詞顧名思義,就是把詩中的一些字組詞,然后子通讀句子看是否通順在進行調整。
三、感悟詩情愛詩文
詩文的教學重要的是引領學習詩文短小精悍的文體所傳達的精神,體味其中的感情,陶冶學生情操。比如我在教學陸游《訴衷情》時,由“夢“入手感悟詩人愛國夢由此可以引入《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來感受那“鐵馬冰河”的壯志,由“淚“入手感悟詩人的憂民淚時可以引入《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來感受那“遺民”家破人亡的心酸之感。由“空”字入手可以引入《示兒》來感受詩人對無法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那種遺憾和無奈。以一詩帶多詩,學生思維開闊起來,感情自然就會上來。
都說“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啊,教學需要教師一生去探索研究,而詩文教學更是這種藝術中的“高原區(qū)”。如何在課標的引領下,把短小的詩文中那種情感傳達給學生,更是難上加難。在平日的詩文教學中,我結合課堂中學生在詩文閱讀、理解,感悟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出這些點滴做法,也許這些已成為前輩們的過去,但這些實踐中的經歷對于我這個教壇新兵來說卻是一種成長的紀實.經過一年的嘗試實踐,我的學生在詩詞教學的課堂上,態(tài)度由尷尬到積極參與;表達由平實到華麗;思維由具體到抽象;情感由感性到理性。這只是我初淺的做法,以后我還會繼續(xù)潛心研究再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