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卷三十四·王嬌鸞百年長恨》是明末時期由馮夢龍所編著的白話短篇小說之中的一篇,描述了王嬌鸞與周廷章的愛情悲劇。與一般意義上的癡情女子負心漢中女性的表現(xiàn)不同,王嬌鸞在以身殉情之時,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薄幸的男子周廷章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筆者嘗試從社會身份的角度對于《王嬌鸞百年長恨》中的王嬌鸞的個性特征進行分析,以企闡釋王嬌鸞這一人物形象的內(nèi)在意蘊與獨特內(nèi)涵。
在中國小說史中,表現(xiàn)愛情的作品俯拾皆是,其中愛情悲劇更是讓人唏噓感嘆。在愛情悲劇故事中,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框架似乎成為了一種較為常見的模式。女子的癡情與男子的負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與之前作品不同的是,馮夢龍不僅對癡情的女子抱有深切的同情,同時也為女子的癡情未得到男子的應有回報而痛惜與悲傷。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與唐傳奇中女子遭遇到負心男子時的寬容抑或無可奈何相比,“三言”中癡情女子一旦遭遇到負心漢,一改之前女子遭遇丈夫“情變”的一味隱忍,奮起反抗,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杜十娘,《王嬌鸞百年長恨》中的王嬌鸞,《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雖她們的反抗方式各異,結(jié)局也有所不同,但同樣令人深思。本文所要研究的文本 《王嬌鸞百年長恨》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樣,所描寫都是愛情悲劇,前者寫李甲與杜十娘的相愛,頗具喜劇色彩,直到高潮李甲才露嫌棄之心,且將她賣給孫富,杜十娘怒斥孫、李,抱匣沉江而死,悲劇始得完成,整篇小說悲憤而不低沉,女主人公雖沉江身亡,卻在道義上獲得勝利,李甲郁成狂疾,孫富奄奄而終,悲劇性得到緩解中和。后者寫王嬌鸞與周廷章相愛,詩詞酬答,二者情深意濃,山盟海誓,全無悲劇意味。但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在周廷章歸鄉(xiāng)后,聘了“美色無雙”、“妝奩甚豐”的魏同知的女兒,“竟不知王嬌鸞為何人也”,由原初的郎情妾意突變?yōu)樨撔乃?。王嬌鸞得知真相后,利用聰明才智得以報復,把周廷章的惡行及悔婚證據(jù)巧妙交給了吳江縣的闕大尹,最終負心漢周廷章被一頓亂棒打死,然而自己也自縊身亡。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悲劇性又得以緩解。本文嘗試探討王嬌鸞獨特的角色定位下所體現(xiàn)中的個性特色,以企揭示王嬌鸞這一人物形象的內(nèi)在意蘊。
首先,王嬌鸞是一位大家閨秀,是王千戶家的千金,她“幼通書史,舉筆能文”。雖衣食無憂,但因相對來說較為嚴格的家規(guī),也使她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這樣的身份設定,一方面加大了她追求愛情的難度,同時也正是由于她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愛情。所以她在自己的后花園遇見書生周廷章后,二人正是通過詩歌傳情,相互傾慕。但嬌鸞仍保持著大家閨秀的矜持,告知男方“央曹姨為媒,誓諧伉儷”,且寫下了婚書??梢?,嬌鸞與周廷章,與一般意義上的私定終身又有所區(qū)別,這也體現(xiàn)了王嬌鸞作為大家閨秀的傳統(tǒng)與矜持。
嬌鸞的父親是行武出身,父親“年六十余”,雖有一子,但卻不在身邊。衛(wèi)中的文書筆札全由她王嬌鸞審閱整理。年邁的父親不舍“精通文墨”的得力助手女兒遠嫁,對于周廷章的求婚“遲疑未許”。王嬌鸞聽從“父母之命”,加之先前的“曹姨為媒”,事實上,在她與周廷章的愛情與婚姻中,她實際未能超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也是造成她與周廷章愛情婚姻悲劇的重要原因。面對愛人,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所愛,書信往來,她收禮知進退。但可貴的是,在恪守封建禮教的大家閨秀之外,作者又賦予了王嬌鸞新的個性特征。
首先,知書達理。在故事的開頭,作者就寫到“嬌鸞幼通書史,舉筆成文?!奔胰藢ζ涓菍檺塾屑?,其母更是“因愛女慎于擇配,所以及笄未嫁,每每臨風感嘆,對月凄涼?!痹诿鎸χ芡⒄碌耐蝗魂J入,她也表現(xiàn)的是普通閨秀的樣子:“慌得嬌鸞滿臉通紅,推著曹姨的背,急回香房,侍女也進去了?!痹谇樵姷膫鬟f之中,也表現(xiàn)了才情,作者更是通過周廷章的口來表達了對于王嬌鸞才情的贊賞:“廷章將詩讀了一遍,益慕嬌鸞之才,必欲得之?!边B丫鬟明霞也對其贊賞的說:“小姐大才,何不作一詩罵之,以絕其意?”即使在兩個人情投意合之時,她也能遵守禮儀:“廷章步進香房,與鸞施禮,便欲摟抱,鸞將生擋開,喚明霞快請曹姨來同坐。廷章大失所望,自陳苦情,責其變卦,一時急淚欲流。鸞道:“妾本貞姬,君非蕩子。只因有才有貌,所以相愛相憐。妾既私君,終當守君之節(jié);君若棄妾,豈不負妾之誠?必矢明神,誓同白首,若還茍合,有死不從?!蔽闹幸舱f:“嬌鸞一時勸廷章歸省,是他賢慧達理之處?!弊员M的時候,也是“嬌鸞沐浴更衣,哄明霞出去烹茶,關(guān)了房門?!?/p>
其次,愛恨分明。王嬌鸞剛剛見到周廷章的時候,“雖則一時慚愧,卻也挑動個‘情’字??谥胁徽Z,心下躊躇道:‘好個俊俏郎君!若嫁得此人,也不枉聰明一世?!泵鎸Ψ剿鶄鬟f的情詩“奈嬌鸞一來是及瓜不嫁,知情慕色的女子,二來滿肚才情不肯埋沒,亦取薛濤箋答詩八句”。面對愛情王嬌鸞好不軟弱,與周廷章鴻雁傳書“自此一倡一和,漸漸情熟,往來不絕?!泵鎸廴说碾x去“鸞自此寢廢餐忘,香消玉減,暗地淚流,懨懨成病。”面對父母欲為擇配,“嬌鸞不肯,情愿長齋奉佛?!泵鎸廴说谋承艞壛x,她“怨氣填胸,怒色盈面?!弊隽私^命詩與長恨歌,最后卻是懸梁自盡了?!坝描蛔犹钭?,先將白練掛于梁上,取原日香羅帕,向咽喉扣住,接連白練,打個死結(jié),蹬開杌子,兩腳懸空,煞時間,三魂漂渺,七魄幽沉,剛年二十一歲?!?/p>
再次,勇敢果斷。在面對自己真心所愛之人,她便與之書信往來,在兩人見面之時“嬌鸞松筠之志雖存,風月之情已動。況既在席間,眉來眼去,怎當?shù)脠@上鳳隔鸞分。愁緒無聊,郁成一病,朝涼暮熱,茶飯不沾?!奔词勾珠|中,也是“每到園亭,廷章便得相見,同行同坐。有時亦到廷章書房中吃茶,漸漸不避嫌疑,挨肩擦背。”得知周廷章負心另娶的真相后,特別是面對定情之物以及同婚書的退還,王嬌鸞卻做了不同于以往封建女性該做的事,她痛斥了周廷章的背信棄義。面對愛人的背信棄義,她本想自盡但是心中卻想:“我嬌鸞名門愛女,美貌多才。若嘿嘿而死,卻便宜了薄情之人。”于是寫了三十二首絕命詩與《長恨歌》一篇,與公文一起,送到了吳江縣的官文之內(nèi),然后自縊而亡。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大家閨秀少有的剛烈的個性。面對已經(jīng)失去的愛情,王嬌鸞選擇了用生命去祭奠,相對于以死殉情的杜十娘,王嬌鸞則更像復仇女神美狄亞,她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懲罰了負心人——周廷章。這或許正是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在意義,王嬌鸞不同于杜十娘,王嬌鸞是大家閨秀,是封建時代女性之中居于上層的,
總之,王嬌鸞以其鮮明的個性特色,為中國古代小說人物畫廊中增色添彩。王嬌鸞的故事,為讀者揭示了晚明時代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女性對自己愛情的忠貞追求。
(河南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