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倩
韓愈對袁州文化教育事業(yè)的影響
■溫倩
韓愈,這位享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美譽的唐代著名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在其53歲時被貶為袁州刺史,盡管時間短暫,但他倡明道學,令宜春在中唐時期的文風大盛,先后造就了一批影響卓越的人才。據(jù)考證,江西第一位和第二位狀元盧肇、易重皆來自宜春,其后又斷斷續(xù)續(xù)出了30多位進士,宜春也贏得了“江西進士半袁州”的美稱,這些說明韓愈對袁州區(qū)域文化教育事業(yè)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和十四年(819)因上表諫迎佛骨,被貶擔任潮州刺史,由于其政績突出,第二年便趕赴袁州擔任袁州刺史。根據(jù)《舊唐書》一五:“(元和十四年)冬十月丙午朔……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為安南都護,潮州刺史韓愈為袁州刺史?!敝锌梢缘玫娇甲C。雖然韓愈擔任袁州刺史的時間不到一年,但其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治行尤卓卓”的政績,他還為袁州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江西進士半袁州”的美譽不得不說與韓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眾所周知,韓愈在其仕途生涯中擔任過國子監(jiān)一職,正是這種經(jīng)歷使他對文化教育的理解精深獨特,主要體現(xiàn)在個性化的儒家文化宣揚方式、極富有時代特色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以教化為己任的育才理念等方面。韓愈在任職袁州刺史期間對當?shù)貐^(qū)域文化教育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式實現(xiàn):
(一)興文教、敦教化、倡禮儀
韓愈被貶袁州,他并沒有因此而沉寂,而是運用自己的真才實學為當?shù)卦旄?,他興文教,敦教化,倡禮儀,還創(chuàng)建類似書院性質(zhì)的講學之所,正如《民國宜春縣志》記載道韓愈“左遷來袁陽,矯矯賢刺史。惠政紀豐碑,書院自公始”。韓愈刺袁的這些作為,為袁州造就人才做出了杰出貢獻,至中晚唐,宜春文風大盛,盧肇、易重分別為江西第一、第二位狀元,皆出于宜春。據(jù)史料記載,以袁州進士名額為例,當時江西的進士中舉總?cè)藬?shù)為65名,袁州占有26名,為總?cè)藬?shù)的40%,而以韓愈刺袁為分水嶺,此前袁州僅有5名進士,之后有21位左右。袁州城區(qū)有一座昌黎書院是紀念韓愈的標志性史跡,該書院的前身是宋皇祐五年(1053年)的韓文公祠,由時任袁州知州的祖無擇督促興建,他贊美韓愈“公之器業(yè),可謂宏深魁偉;施于行事,細大夷險,無所不宜;其文章博辨卓詭,與商盤周誥相上下?!?/p>
與歷任不同的是,盡管被貶袁州,韓愈卻很積極處理當?shù)厥聞?wù),他常以發(fā)揚孔孟之道的“圣人”自居,在當?shù)爻珜?dǎo)禮儀,建立“道統(tǒng)”,澄清社會風氣?!敖`”便是韓愈刺袁做的一件大好事,據(jù)《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余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边@種做法有利于打破愚昧落后的社會風貌,創(chuàng)建風清氣正的社會,為興文教、敦教化打下了基礎(chǔ)。
(二)韓愈本人的詩文創(chuàng)作以及文人交游
韓愈三歲而孤,由兄嫂撫養(yǎng)成人,自幼勤奮苦讀,25歲舉進士第,其擔任四門博士期間,曾經(jīng)建議恢復(fù)國子監(jiān)生徒,廣收門徒,面對當時“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他果斷“抗顏為師”,《師說》便極具代表性。《師說》為我們闡述了教師的價值、任務(wù)以及標準問題?!肮胖畬W者必有師”,“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等內(nèi)容明確了老師的地位和價值;“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中明確了教師的任務(wù)和責任,這也是在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了教師的任務(wù),盡管“傳道”指的是傳儒家思想道統(tǒng),包含了修身、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儒家正統(tǒng)思想,具有濃厚的封建時代特點,但其教學理念與當今的教師為主導(dǎo)、德育教育相結(jié)合的教育方針相吻合。韓愈《進學解》中結(jié)合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提到“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告誡求學的人要做到學業(yè)精湛,就要勤于思考,勤學苦練,如果隨意游樂則會荒廢學業(yè);“貪多務(wù)得,細大不捐”“提其要,鉤其玄”中明確了博與精的關(guān)系,學習要善于提高挈領(lǐng),作為老師要幫助學生領(lǐng)會學習的要點和精華,做到融會貫通。
作為一位嚴謹治學、注重教育的教育家,韓愈其推崇的因材施教、德育為先智育次之的教學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與韓愈的努力分不開。
據(jù)悉,韓愈刺袁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很活躍,在韓愈入袁時有《從潮州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離袁時有《自袁州還京行次安陸先寄隨州周員外》等,據(jù)宜春學院傅義教授考證,韓愈刺袁期間共創(chuàng)散文20篇,其中《祭柳子厚文》與《柳子厚墓志銘》表達了韓愈對柳宗元英年早逝、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憤憤不平及沉痛悼念之情?!都老婢蛉宋摹?、《與孟簡書》、《南海神廟碑》等名作都是刺袁作品。《袁州刺史謝上表》反映的是當?shù)厣鐣F(xiàn)狀,《應(yīng)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等狀》反映的是社會風俗,《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反映的是袁州釋道思想……此外,韓愈刺袁時與京城及各地文人交游甚密。當時江西使府王仲舒重修滕王閣,因與韓愈關(guān)系密切,便請韓愈作記,于是韓愈寫下了《新修滕王閣記》;王仲舒的幕僚陸暢、王績、盧簡求等人也與韓愈有著頻繁的詩書往來;當任吉州司戶孟簡與韓愈交情頗深,韓愈寫下了《與孟簡書》,據(jù)悉韓愈刺袁途徑吉州時,孟簡盛情款待,離袁返京又邀其到蕭洲受道藥。韓愈也與京城的柳宗元、劉禹錫都有書信往來,其中劉禹錫千里馳書便是有力說明。
韓愈刺袁,歷時不長,但為袁州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在刺袁歷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明代的高琬《韓文公祠》“刺袁名宦首書公,遺廟穹碑著懋功。不獨此邦人仰止,泰山北斗古今同。”即在袁州為官的這些人中,韓愈的功德不僅僅為袁州人所景仰,更應(yīng)該像泰山北斗一樣受到人民大眾的廣泛推崇,生生不息。至中晚唐,宜春文風大盛,并贏得了“江西進士半袁州”的美譽,這些成就的取得與韓愈刺袁的所作所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袁州歷代“詠韓詩”》王亞聯(lián)、羅名鑫、袁贛湘)
(宜春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