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的學習往往只是對整個音樂學習的起步階段,因此該階段的音樂教學必須貼近學生的基本音樂要求,特別是對于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另外音樂的教學必須與相應音樂發(fā)展的背景交相輝映。
關鍵詞:音樂史 教學方式 理解力 創(chuàng)新
小學音樂的教學對于當前學生的藝術思維培養(yǎng)和發(fā)展而言一直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在小學階段,教學工作者能否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音樂理解欣賞能力對于學生基本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因此,該階段的音樂教學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一、小學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的背景
(一)音樂的教學在一些地方遭到忽視
縱觀音樂的發(fā)展史,我們不難發(fā)現,先賢們對于音樂的重視程度就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鬃訉τ谄涞茏右笳莆盏摹傲嚒敝芯桶艘袈蛇@一條,由此可見先賢對于音樂的重視。因此在當前的個人自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也就不難理解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將音樂這門課程的學習列入到小學生的學習范圍中。但是隨著應試教育在我國逐漸推廣,一些地方教學工作者片面地重視學生主干課程的學習,將音樂課程的教學時間不斷地人為縮短,導致學生無法享受基本的音樂學習,甚至在一些學校根本就沒有音樂這門課程。所以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要想將音樂教學的有效教學時間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音樂教學就很難得到改變。另外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在一些地方也比較缺乏,這對于音樂教學來說也是不利的,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的主動學習去共同承擔,并不是改善教學環(huán)境就能夠取得成效的。
(二)音樂教學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在小學的音樂學習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生對于基本的音樂樂感的感知能力和相關的理解力相對于教師而言必然是比較差的。但是在目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對于音樂的教學還是主要圍繞音樂教材去傳授相關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主要是因為這樣的音樂教學沒有充分認識到音樂作為藝術范疇的一部分始終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狀況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如果只是單一地按照教材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就會限制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想象空間,這對于部分具有音樂天賦的學生而言是不利的。所以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需要從教學理念以及音樂的基本屬性出發(fā)去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也是小學音樂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的重要因素。
二、小學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的主要方式
(一)音樂教學主要遵照音樂的基本屬性
小學音樂的教學范圍雖然只是基本的音樂樂理的講解,但是哪怕是簡單的樂理知識都包含了音樂先賢們的智慧和善于發(fā)現的精神。因此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展生活、探索自然的基本意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地了解音樂的起源和音律的基本規(guī)律,還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音樂歌曲譜曲和作詞的基本背景,這是小學音樂教學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大要點;另外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向學生強調主動學習的意識,因為由于小學生群體自控力在該階段本來就比較弱,其自身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需要督促學生去抵制一些消極因素,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顯然對于音樂本身而言,其畢竟是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只有教師和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音樂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歷史中的重要產物,并且基本了解其基本屬性,才能很好地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教學。
(二)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音樂理解認知能力
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首先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整體認知能力。具體來講,學生對于一首歌曲的詞、曲以及演唱方式是否能夠快速地記憶并且基本理解這是音樂學習中的核心問題,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力直接決定了教師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將某堂音樂課重點傳遞到學生那里。因此學生對于教學信息的反饋內容和基本的學習態(tài)度將會是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顯而易見的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并不可能完全要求學生在每一堂音樂教學中都能夠很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理念,但是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準確地獲取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對于其后續(xù)的音樂學習的信心而言是十分關鍵的。因此教師需要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不斷地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比如對“1、2、3、4、5、6、7”這七個音符的掌握就是音樂教學中需要重視的教學內容。因為這幾個音符可以說是所有音樂譜曲最基本的要素,顯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如果能夠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奧秘對于音樂教學的學習將是十分有幫助的。
總體來看,小學音樂教學需要教師從音樂特性和音樂的發(fā)展史出發(fā)去進行基本的教學思維的轉變,而對于學生而言,音樂的學習需要自身具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樂感,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自身對于具體的音樂元素的把握和分析是否能夠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延伸性,也就是說,學生對于音樂詞曲的認識理解能力是否可以進行利用甚至自身能夠靈活運用再加工,這也是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其實教學的主客體之間相互合作以及各自責任體的再出發(fā)和良好的本質循環(huán),而音樂的學習只是這種模式的基本體現。
參考文獻:
[1]王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
[2]劉明明.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大眾文藝,2011,(16).
[3]王海玲.論當代國外音樂教學模式及對我們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