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碩
摘要:手風琴是一個多元化發(fā)展的樂器,演奏形式多樣,和聲織體豐富,易攜帶。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演奏家在原有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將關(guān)注點更多地落在其演奏過程的全面性上。而流行手風琴作為其中最具有流行元素的門類,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運用則顯得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流行手風琴 肢體語言
一、流行手風琴演奏中的肢體語言的界定
肢體語言又被稱之為身體語言,也叫副語言。它可以輔助或者代替口頭語言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肢體語言的藝術(shù)性被抬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流行手風琴的肢體語言就是演奏流行手風琴時為表達內(nèi)容和情緒的需要所產(chǎn)生和運用的所有的肢體動作。
(一)與生活中的肢體語言的差異
日常生活中的肢體語言運用頻繁,可以很隨意,例如鼓掌表示興奮,頓足代表生氣,措手代表焦慮,垂頭代表沮喪,攤手表示無奈,捶胸代表痛苦……而流行手風琴演奏中的肢體語言是有音樂貫穿的,是為了烘托音樂而加入的。沒有特定的模式,完全是演奏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動作可以很夸張,但無論如何,都要與情、景相得益彰,不能超越樂曲本身的界限。
(二)與舞蹈表現(xiàn)中的肢體語言的差異
兩者并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但還是存在一些差異。
相對于舞蹈中的肢體語言,流行手風琴演奏中的肢體語言沒有那么嚴謹,主要是演奏者自身對于作品的理解的展現(xiàn),比較隨意。演奏不同曲風的作品時所需要的動作的界限也沒有那么清晰,大多就仰頭、抬腳,身體跟著音樂做一些恰當?shù)穆蓜拥鹊取6璧钢械闹w語言則要求精準,有一套完整的體系,還要穿插一些技巧的動作;不同舞種在動作的編排和情緒的宣泄上差異都很大。但歸根結(jié)底,兩者的肢體語言地運用都是美的表現(xiàn)。
(三)與其他手風琴演奏中的肢體語言的差異
流行手風琴和其他手風琴最大的區(qū)別在于:
1.從外形上來說:流行手風琴的體積小,現(xiàn)代感強,需要演奏者做一些大幅度的動作以帶動情緒的表達和現(xiàn)場的氣氛。相對于其他手風琴來說,流行手風琴的動作不會受到過多的約束。
2.從曲風上來說:其他手風琴的作品專業(yè)性強,曲風沒有流行作品多變,多以古典和浪漫為主。而流行手風琴作品的風格輕松活潑,如爵士、斗牛舞、繆亞特等,旋律感很強,還常用來演奏電影電視的插曲。演奏這些曲風的曲目時,身體的律動和面部表情的變化都能更好的襯托音樂。為了更貼近觀眾,流行手風琴的肢體語言比一般手風琴演奏必然會運用得更多,形式也會更豐富。
由此可見,流行手風琴的肢體語言不像生活中的那么隨性,不像舞蹈中的那么有體系,也不像其他手風琴演奏中的那么規(guī)矩,它的肢體語言是有音樂性的,是很隨性,很自由的。
二、肢體語言在流行手風琴演奏中的作用
(一)可行性
所有的樂器在演奏中的肢體語言都是可行的,相對于其他的樂器來說,流行手風琴演奏中的肢體語言則具有個性。
流行手風琴曲多以篇幅短小,輕松的樂章呈現(xiàn),風格多變,融合了多少流行元素的同時還需要MIDI的伴奏,因此,肢體語言在其演奏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起到了帶動氣氛的作用。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夸張的效果來襯托出樂曲的色彩感,使樂曲更具張力。
我國目前在對流行手風琴的認知上面已有了逐步提高,各類國內(nèi)外比賽中,肢體語言是否能幫助選手更好的演繹樂曲已成為評判的準則之一。越來越多的肢體形式逐漸呈現(xiàn)出來:隨著音樂扭動身軀的,有韻律地晃動腦袋的……我們在欣賞選手演奏的同時,并不覺得這些肢體語言顯得突兀,反而,更能快速地將聽眾帶入音樂。
不同的演奏者在控制風格迥異的曲目時都會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因為流行手風琴的特殊性,不拘一格的肢體語言很符合琴本身和特點和演奏需要的效果。
(二)重要性
任何一種藝術(shù)都是有靈性的,都有其不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流行手風琴的演奏中,肢體語言是演奏者自然的情感抒發(fā),通過樂曲來訴說內(nèi)心的聲音。沒有了這一份律動,音樂則顯得蒼白,沒有感動,沒有故事的音樂,再怎么優(yōu)美,也不能引起聽眾們的共鳴。所以說,肢體語言是演奏者從內(nèi)而外的情感體驗,是為了作品的內(nèi)涵而服務(wù)的,有時候也為演奏者表演氣質(zhì)的形成做好了鋪墊。
因為流行手風琴曲風各異,怎樣在演奏中凸顯個性則值得演奏者深思: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律動,手腕上的律動也是演奏悠緩、柔美樂曲時必要的動作。通過手腕的帶動,可以使音樂具有拋物線,起承轉(zhuǎn)合分明,聽起來也更加流暢。當演奏快速急板的樂曲時,則需要手腕用力,手指有力、清晰地觸鍵,要有顆粒感,顯得果斷,鏗鏘有力。
這些許的小動作在表現(xiàn)樂曲上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說,肢體語言是流行手風琴演奏的一部分,沒有好的肢體語言表達,很難成就優(yōu)秀的流行手風琴演奏。
1.審美的需求
從前,手風琴的演奏僅僅是一門聽覺藝術(shù),人們追求的是音色的飽滿、干凈。隨著人們審美水平地提高,他們不單單只是追求好聽,在此基礎(chǔ)上,人們更多的把焦點轉(zhuǎn)移到了視覺美感上。這種美感來自于演奏者在不同樂曲、不同節(jié)奏、不同曲風、不同情緒的醞釀,通過適合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呈現(xiàn)出來。這種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更能將聆聽帶入音樂的海洋。
流行手風琴在傳統(tǒng)手風琴的基礎(chǔ)上融合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元素,在聽覺上,音色更有立體感,可以模擬出鋼琴、薩克斯等多種流行樂器的聲音,顯得更時尚,更能滿足當下的審美趨勢:新,潮!視覺上,流行手風琴的表現(xiàn)力強,演奏時需要燈光、伴奏的烘托,演奏者可以規(guī)矩地坐在椅子上演奏,也可以合著節(jié)拍站立著拉,為了帶動全場氣氛還可以走動……演奏者深深地陶醉在樂曲之中,不由自主的屈膝、昂頭、甩手、閉眼等動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流行手風琴的美,顯得更有層次感和內(nèi)涵。總之,良好地肢體語言能使流行手風琴的演奏更吻合人們的審美需求。
2.詮釋樂曲的需求
法國流行手風琴逐漸成為了一種風格,潛移默化中被烙上了法蘭西風情。法國人的音樂一直以來都追求純正的音樂風格,他們以浪漫號稱,音樂作品總能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地中海的陽光、郁金香、玫瑰、情人的歡笑和淚水……在詮釋流行手風琴作品時除了嫻熟的技術(shù)技巧外,肢體語言地恰當運用也不可或缺。
除了正常地演奏音符外,為了作品的需要,流行手風琴作品中還穿插一些特殊的處理:
譜例1:
這是該樂曲的第一版譜例的前半部分。如圖:前13小節(jié)右手刮右手變音器和風箱,13-20小節(jié)右手按左邊的變音器,左手做16分音符的余音。變音器刮奏等肢體動作的運用會對樂曲的處理帶來一定影響。單純的刮奏還不能將流行手風琴的魅力發(fā)揮出來,有的演奏家會閉眼,用頭跟著節(jié)奏打拍子;有的演奏家則會跟著節(jié)奏輕聲附和等等。這些略帶夸張的動作對爵士風格的表現(xiàn)尤為重要。它們能在表達好樂曲本體的同也將探戈熱情奔放、節(jié)奏鮮明的特點呈現(xiàn)了出來。
甚至,演奏者還會吹口哨或邊拉邊演唱來抒發(fā)情感……在更隨性的狀態(tài)下表現(xiàn)作品,更符合流行手風琴對肢體語言的要求。
3.引導現(xiàn)場氣氛的需求
都拿饕餮盛宴來形容流行手風琴演出的現(xiàn)場,其實一點也不為過。流行手風琴演奏的現(xiàn)場氛圍很關(guān)鍵,因為它需要演奏者和觀眾互動,需要有歡呼、吶喊和律動。為了使得演出現(xiàn)場更具感染力,流行手風琴演奏通常會用伴奏帶來加重音響效果。演奏者除了坐著演奏外,還可以在舞臺上來回走動,甚至可以不演奏,帶頭鼓掌等。情到濃時,還可以肆意地屈膝、踏節(jié)拍、點頭等等。
華麗的舞臺,絢爛的燈光,色彩繽紛的流行琴,極具造型的演出服,表現(xiàn)力豐富的演奏者,熱情的觀眾等,完全就是一副內(nèi)容生動的畫卷。
綜上,我們探討的這些論點都離不開肢體語言地運用,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它在流行手風琴演奏過程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沒有肢體語言的配合就不能算是演奏,只是停留在初學者摸熟琴譜的階段。因此,肢體語言的運用是流行手風琴演奏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