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榮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學生學習音樂課程越來越重視,音樂不僅可以陶冶學生們的情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因此教授學生音樂,教好學生音樂是重要的。
關鍵詞:創(chuàng)新 勤思 業(yè)精 五年級 音樂課
對于小學生而言,全面的學習全面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人們也應重視學生音樂的教學,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yǎng)人們的興趣愛好,是學生的生活更加的積極向上。本文就對小學五年級音樂現(xiàn)場課《大河之舞》的授課情況進行探討。
一、成功于創(chuàng)新
“進步”離不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國家,是社會也是一個行業(yè)進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對小學五年級音樂現(xiàn)場課《大河之舞》的授課情況進行探討。
(一)選材新
《大河之舞》在世界上都享譽盛名,在世界巡回演出時,創(chuàng)下了不菲的票房,可見,《大河之舞》是背時街上絕大多數(shù)人所喜愛的?!洞蠛又琛肥菒蹱柼m藝術的精華,是踢踏舞中的佳作,它激烈鮮明與動人的表演,符合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審美。
(二)教學思路新
在對《大河之舞》的授課中,首先讓學生欣賞《大河之舞》,且學會如何辨認,通過對該舞劇有了了解之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講授,按照由簡到難的順序進行授課。在課堂上即興演奏《大河之舞》,使得表演在學生面前做到具體的呈現(xiàn),使得學生融入到表演中,體會到該舞劇所帶有的生命的旋律,達到知、情、意統(tǒng)一的境界。
(三)教學互動形式新
在對《大河之舞》的授課中,做到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一場優(yōu)秀的表演不是一個人就能夠完成的,所以在授課時,有老師演奏,而學生配合來時的演奏進行演唱。而一般在課堂上授課時,僅是用鋼琴演奏,缺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本次課程為了增加課程的新穎性,更加符合《大河之舞》的音樂情況,教師用小提琴演奏。小提琴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使得教師與學生能夠更好的溝通,有利于形成良好而和諧的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放松,學生就更加容易融入教師的教學中。
二、始于勤思
此次授課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思考,如此優(yōu)秀的授課形式,完美的授課軟件,都是需要教師花費很長的時間的思考與研究才能夠發(fā)現(xiàn)的。
(一)經過教師認真的思考與勤奮修改制作出的軟件
在教師授課中,應用的軟件是經過教師認真思考與研究制作出來的,并且對這次教師授課所應用的教學媒體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教師所應用的多媒體的軟件經過教師認真的整合,無論是在教學的藝術性,還是教學的系統(tǒng)性,抑或是教學的嚴肅性上都達到了要求。更易于學生欣賞。此次授課,教師在多媒體軟件中穿插了《大河之舞》表演的片段,在適合的地方配了圖片,有利于學生的思考,不像以往只是文字,過于單調。而且教學對于多媒體軟件色彩的搭配也做了研究,使得畫面更加的和諧。教師在軟件的排版上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邏輯性較強,易于學生接受與理解。
(二)教師授課的理念經過教師的思考總結
本次授課的理念不同于以往的授課形式,此次更利于學生接受。教師授課時希望學生自己尋求到問題的答案,老師在提出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對音樂的反復欣賞,對舞蹈的反復觀看,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答案。由于反復的欣賞比較單調,教師可以在每一次欣賞中穿插一部分關于《大河之舞》的傳說和歷史,改變過于單調的事實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理解《大河之舞》的內涵,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業(yè)精于勤
(一)勤奮研究,才會發(fā)現(xiàn)新穎的視角
在這次授課中,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經過反復的研究,且對音樂課程經過反復的思考,才會挖掘出如此新穎的教學視角?!洞蠛又琛返膭∏槭莾?yōu)美而又動人的,就像是一首融入了神話傳說,卻又像是愛爾蘭歷史的著作,它不僅僅是音樂、舞蹈,還融入了詩歌、繪畫、雜技等的表演形式,讓人耳目一新,其引人的效果,受到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喜愛。在《大河之舞》的舞蹈表演中,其所具有的形式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包括了舞蹈表演、舞蹈節(jié)奏和舞蹈構圖三個方面,在對《大河之舞》的授課中,以音樂劇即踢踏舞的表演節(jié)奏作為授課的節(jié)奏,輕快的而又緊迫的節(jié)奏使得學生更加融入其中。在授課中,從《大河之舞》舞蹈劇的起源開始到其接受,教師只要僅僅抓住表演的節(jié)奏進行授課,課程即成功了一半。
(二)良好的思路,優(yōu)秀的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時,只有具有良好且系統(tǒng)的教學思路,才能夠讓學生學好知識。在《大河之舞》音樂現(xiàn)場課中,教師的教學思路是系統(tǒng)的合理的,而良好的思路是需要教師經過反復的思考與研究的,可見“業(yè)精于勤”。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但從授課所用的軟件上來看,就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在課程的開始,教師先給學生播放《大河之舞》的片段,然后讓學生帶著對于這一舉動的疑問聽課,而在授課的過程中,現(xiàn)簡單的較少一下《大河之舞》,然后老師進行講課,在對《大河之舞》進行欣賞時,教師在詳細的介紹有關《大河之舞》的歷史與神話傳說。這是比較合理的,同時有利于學生理解。
四、結語
在此次《大河之舞》的授課中,教師就做的很好。教師將授課的重點放在了學生身上而不是自己,有利于學生融入到教師的授課中去。且新穎而系統(tǒng)的多媒體軟件更能為課程加分。
參考文獻:
[1]李春燕.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2]唐海燕.音樂教育與人的發(fā)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