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瑩
摘要:中國的鋼琴教育是隨著鋼琴的傳播開始逐漸發(fā)展開來的。鋼琴的教學最初起源于外國的傳教士,當時的傳教士在教會學校的課程講授中將鋼琴作為一種伴奏的樂器在課堂上使用。那時候,由于大多數(shù)的傳教士都是初級的鋼琴彈奏水平,因此教授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簡單,他們用國外的一些鋼琴教材來教中國的孩子。后來隨著我國近代樂堂的漸漸興起,使得人們開始接受鋼琴這種樂器。
關鍵詞:鋼琴教育 發(fā)展
現(xiàn)代鋼琴的前身是古鋼琴,根據(jù)《元史·列傳》中對古鋼琴的記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起源于元代東征的時候,是那時候從歐洲被帶回來的。而在中國開始古琴教學的時間是在明清時期。通過查閱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最早在中國開始教授古琴的人是意大利的利瑪竇,在明萬歷28年,利瑪竇在宮廷里獻了樂器,這個樂器就是當時歐洲正在流行的古鋼琴。為了要推廣古鋼琴,利瑪竇特意編寫了八首歌詞。在公元1640年的時候,當時的皇帝突然想聽皇宮里面那架擊弦古鋼琴,于是請來了德國的湯若望,這位傳教士為此特意寫了《鋼琴學》并請修士徐福元來一起制作新的琴。17世紀撥弦古鋼琴被葡萄牙的傳教士傳到中國并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皇帝請了徐日升到宮里教他彈奏,當時,還有人將康熙皇帝學習古鋼琴的情景畫成圖。
由于很多的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推廣鋼琴,在清朝中葉的時候,西方的鋼琴藝術開始成為中國上流社會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藝術。早期的時候,傳教士們希望通過鋼琴打開中國音樂的市場。然而鋼琴的這種以多聲音樂思維為主要原則的樂器同中國傳統(tǒng)的單音體系為主的線性思維的審美稍有區(qū)別,因此,鋼琴在當時那個時期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播。這使得傳教士們開始了鋼琴教育,他們最初是小范圍的傳播這種鋼琴教育的思想。直到清朝末年,鴉片戰(zhàn)爭和維新變法等政治事件的爆發(fā)使得鋼琴教育絕處逢生,終于有了發(fā)展的契機。
中國的教會學校是最早將鋼琴運用在教學中的,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有很多新式的學校在中國興起,這些學校吸取了西方音樂文化,開始漸漸的建立起音樂教育的基本模式。這一時期有很多教會學校都開始創(chuàng)辦音樂課,鋼琴樂器開始在音樂課堂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1904年,《欽定學堂章程》的制定在政策方面為鋼琴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鋼琴開始逐漸被大家所接受,并且慢慢成為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1906年到1912年間創(chuàng)辦了南京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堂、天津中西女中、北京西什庫音樂??茖W校、北京師范學校等,在這些新創(chuàng)辦的學校中都開展了鋼琴課程,他們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上面都移植了西方的核心觀念,成為最早的中國鋼琴教學經(jīng)驗。這一時期的鋼琴老師由外國傳教士、留學歸來的中國人和外籍教師進行教授,他們將西方的鋼琴教程帶到國內(nèi),為鋼琴在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在鋼琴教學的初期有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鋼琴家,他是意大利的人梅·帕契。1904年他到上海從事鋼琴教學工作,他完全繼承了車爾尼、李斯特他們的鋼琴教學方法,他用這樣的方法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有名的鋼琴家,他教授國的學生朱工一、周廣仁等都對他記憶猶新,他對中國鋼琴教育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他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對手指的獨立性訓練要求非常嚴格,對指尖的力度訓練也是教學中緊抓的內(nèi)容,這些理念對中國早期的鋼琴教育和鋼琴演奏技術的訓練有著非常深遠的作用。除了梅·帕契之外,在這個時期也有很多著名的鋼琴家到我們國家來演出,這些演出帶動了中國現(xiàn)在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鋼琴愛好者,也讓更多人對鋼琴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開始聆聽鋼琴、學習鋼琴。
在“五四”運動時期,北京大學音樂研究協(xié)會、北京愛美樂社等音樂社團開始興起,這些社團幾乎都開設樂鋼琴課程,盡管當時的鋼琴教學的水平一般,但這是中國鋼琴教育史上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也為中國的鋼琴教育打好了基礎。這一時期,中國的鋼琴教育蓬勃發(fā)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都陸續(xù)開辦了很多鋼琴培訓班,雖然在創(chuàng)辦初期規(guī)模并不龐大,并且教學的設備也并不齊全,但是這為中國鋼琴教育走向專業(yè)化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這也預示著中國鋼琴教育正在蓬勃發(fā)展。
中國鋼琴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我國的歷史變遷無一不影響中我國鋼琴教育。由于我國的鋼琴教育源發(fā)于西方,鋼琴教育的模式難免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然而對于國外鋼琴教育的盲目模仿,在中國鋼琴教育的初期也弱化了我國鋼琴教育體系模式的形成,這使得鋼琴教育在之后的發(fā)展中受阻。但縱觀我國鋼琴教育的發(fā)展歷史,它在系統(tǒng)鋼琴教育的發(fā)展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