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開封 475000)
單簧管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劉 艷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開封 475000)
本文通過筆者多年的演奏、教學經驗,從氣息的運用、指法技巧、音準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本文對學習單簧管的愛好者能有所幫助。
單簧管 教學 呼吸 指法 音準
單簧管自17世紀出現(xiàn)在樂器大家族中以后,就以其極具表現(xiàn)力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和華麗的演奏技巧而深受歡迎。本文從呼吸的運用、指法技巧、音準三個方面論述,希望對學習單簧管的愛好者能有所幫助。
氣息是演奏單簧管的基礎動力,氣息運用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聲音效果的發(fā)揮。單簧管的氣息方法與歌唱是一樣的,都是使用胸腹式呼吸法。這是一種胸部和腹部聯(lián)合控制呼吸和氣息的方法。其原理是,在人體內胸部和腹部之間有一個橫膈膜,是用來控制氣息的肌肉。橫膈膜的彈性很大,吸氣時通過口鼻將氣息吸到橫膈膜處,橫膈膜會自主的下拉,氣息就會下沉至腰部。這樣氣息的容積就會相應的擴大,同時氣息是受到胸腔、橫膈膜、腹肌三方面的支撐,使氣息的穩(wěn)定性和控制力增強,呼出的氣均勻而持久,并且能對氣息的強弱做出調節(jié),使單簧管演奏的聲音高低強弱變化控制自如。在練習氣息時,我們不但要注意吹奏出的音色,同時還要注意口型和咽喉的狀態(tài)。經過長時間的吹奏練習后,如果嘴唇有些累那是正常,但是如果喉部出現(xiàn)疼痛感,那么就是呼吸方法不正確,說明你吹奏單簧管所發(fā)出的音色是用喉部擠出來的,而不是靠氣息震動哨片發(fā)聲,音色也不會好聽,要在呼吸方法上進行調整。
單簧管的演奏指法是否正確,是影響單簧管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初學階段,如果指法不正確,后果將非常嚴重,甚至可導致引起手指變形等職業(yè)病。因此,教師從開始學習時就應該特別注意正確指法的訓練,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予以糾正,幫助學生功課在指法學習中產生的各種難點。但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來說,開始學習單簧管的時候,往往因為手指不夠長,學生經常十分吃力的伸長手指按音孔,導致手指扭曲,這樣的話必然影響手指的運動的靈活度,且手指無力。無法達到正確的按鍵姿勢。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證明,如果從一開始學習就過于強調全部的指位和指法,學生很難掌握。尤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急于求成,偏重于讓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指法,而這樣急于求成的指法訓練只會適得其反。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如果沒有適合的小單簧管,可以讓學生從學習樂器部件開始。例如:讓學生只持單簧管的下節(jié)和喇叭口,在椅子上坐好,雙膝并攏微屈,將下節(jié)管和喇叭口連接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放好。之后,把指托放在右手的拇指上,右手其余的四個手指呈半握狀。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分別按在相應的音孔上,而小指則放在第3、4鍵或B鍵上,用手指的指肚按壓音孔,不需要十分的用力,但一定要蓋嚴音孔。特別要注意第四指(即無名指)的姿勢,這個手指較為無力,因此在開始學習時不容易按嚴音孔,無名指便費力的向外伸,極易造成指關節(jié)扭曲,從而導致手指變彎、僵直,這是執(zhí)法學習中最常出現(xiàn)的一個錯誤,此外第四指的姿勢不正確也會影響到其他右手手指的姿勢。為了學習正確的指法練習,可做以下“無聲練習”:學生在練習時,右手各指在單簧管上按照樂譜,進行慢節(jié)奏的練習,但實際上不必發(fā)聲,在反復練習中,逐漸熟悉每個音孔和音鍵的位置,體驗真實發(fā)聲時的“手感”。運指技巧的訓練要循序漸進,理智地進行,單求演奏指法的快速度,只能適得其反。在掌握正確指法的同時,選擇適當?shù)慕滩牟⒅饾u增強難度。指法練習的專門教材,主要內容就是各個大小調調式的音階和琶音,要熟練地掌握這些內容,一般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要同時學習呼吸,發(fā)音以及指法,這時的指法練習就不能難度過高。在完成基礎內容的學習之后,才可以開始學習大調的音階和琶音,之后再學習小調的。開始練習音階與琶音時,演奏速度決不能過快,以慢練為宜,要循序漸進,系統(tǒng)而長期地進行練習,只有這些練習達到一定程度的積累之后,才能開始快速地練習音階和琶音。近幾年來,隨著大量國外專業(yè)針對性較強的教材,不斷進入國內,傳統(tǒng)的音階和琶音的練習方式也出現(xiàn)了一些改變,這些教材中增加了新的內容——如各種七和弦、六和弦以及和聲小調等,以及各種不同度數(shù)的音程練習,對手指的訓練大有益處。長期的實踐證明,每天進行專業(yè)的,針對于某一指,或某一特別指法的練習,將會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和益處,如匈牙利的瓦茲其、俄羅斯的彼得羅夫等編寫的手指練習都是很好的教材。而音階和練習曲以及每日練習也不能輕視,在演奏這些基礎練習時,也應該盡量表達出應有的音樂表情與感覺,力求達到完美的地步。指法技巧是一項長期的訓練,而學生每天進行一定時間的無聲練習,好處也是十分明顯的。無聲練習的目的是解除指法練習中不必要的緊張與拘束。增強手指的彈性與靈活性,使之輕巧靈便地完成最困難的指法動作,尤其是在高音區(qū)兩手手指上下、交叉動作,最需要協(xié)調一致的時候。每天的無聲練習不需要很長時間,大約5—10分鐘即可。手指如同進行過熱身活動后,更易進入演奏狀態(tài),而練習的內容應該相對簡潔明了。
音準在演奏中是最重要的,而判斷音準是否準確一般有兩條原則:(1)樂器的設計與其調律,(2)音樂聽覺與意識感覺的水平。在這兩條原則中,應該把第二條做為最根本的要求,因為只有聽覺的水平發(fā)達,才能判斷音準是否標準,并加以修正。音準是否正確應該是由演奏者的聽力來判斷,因此必須以此為目標加以練習,以此提高聽力水平。練習包括音階、樂曲和練習曲,以及系統(tǒng)的重奏、合奏課程學習。在練習中應該要學會想象所需演奏聲音的音高,也就是能夠依靠聽覺構建出清晰的聲音形象。一般來說演奏者修正音準的方法有兩種:(1)在演奏之前細微改動樂器的部件和結構;(2)在演奏進行時,由演奏者根據需要自行修正。第一種方法,是演奏者自己對樂器進行細微調整:比如加長或者縮短二節(jié)的長度以得到最佳音準;也可以將哨片加“厚”使聲音略高,或者將哨片變“薄”使聲音略低;以及調節(jié)音孔墊的厚度,(厚度增加,音高降低,音量下降,厚度減少,音則升高,音量提高),這些方法都可以對音準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二種方法是,在演奏中準備發(fā)音之前,改變口型的位置和緊張度,從而調整哨片的震動狀態(tài),以調整音準;使用混合指法或者備用的音孔音鍵同樣可以調整音準。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盡管調整音準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演奏者必須具有相當準確的音樂聽覺能力。因此,演奏者必須從開始學習單簧管時起,就同時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進行聽覺的訓練,以擁有能夠準確判斷音準的能力。而對音準的訓練并不能單一地進行,必須結合其它的音樂表現(xiàn)手段,例如:與節(jié)拍、速度、音色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單簧管與其他樂器一樣,音準練習的基礎是音階和針對性的練習曲,練習時以慢速練習為主,以便隨時檢查練習效果,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正。為了提高判斷音準的能力,還應該盡可能多的練習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從藝術分析的角度鍛煉音準。各種系統(tǒng)而持續(xù)的室內樂練習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因為室內樂是全體演奏員一起練習協(xié)調音準,掌握正確集體音準的最好方法。
單簧管的教學中,對于呼吸的運用、指法技巧、音準等三個方面的配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根據不同的學習情況調整相應的教學方法,以保證取得滿意的學習與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