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珍
【摘 要】健康不是一時半會鍛煉出來的,而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長期過程,教師要做快樂的保護者,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運動競賽,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既擁有健康的體魄,又能感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主體;創(chuàng)設情境;競賽;保護快樂;課外活動
當前健康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首要問題,健康問題牽扯到每家每戶,對社會有很大影響,健康不是一時半會鍛煉出來的,而是從小就要培養(yǎng)的一個長期過程。如何讓學生既擁有健康的體魄,又能感受體育帶來的快樂呢!
一、以學生為主體
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欲望,也有學習的權利,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要使每個學有所得,就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學習籃球技術,可以根據學生掌握技術程度的不同,分成拍球、運球、定點投籃、打半場,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組長負責。為每個小組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使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加以練習,掌握動作要領后,調整小組根據新目標繼續(xù)努力。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不斷的喚起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增進健康的同時,感受體育的快樂。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使整節(jié)課充滿著明快的節(jié)奏,快樂的氣氛。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形式、變換教學手段等辦法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中長跑,它的含義: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持續(xù)的運動,以達到鍛煉的目的。我們教學時往往采用定距跑,定時跑練習。同學們都在練習,但每次運動質量保證不了,一節(jié)課練下來,出工不出力,效果很差,也達不到發(fā)展興趣的目標,沒有興趣,他們畢業(yè)后也不會再練,更談不上“終身體育”如果換一種形式,繞圈跑,教師可以帶隊在校園里繞跑,可以穿過車棚,繞樹,圍繞各種建筑物進行跑,也可以改變速度等形式。其間教師邊跑邊講解,發(fā)展同學們的想像力,根據建筑物的形態(tài)來編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這樣同學們在奔跑中興趣很高。同樣可以發(fā)展耐力,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游戲是提高身體各機能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興趣的最好手段,而且可以加強同學們集體精神,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高社會適應力。教師在體育課上多融入一些游戲練習:可以根據場地大小進行一些追人,漁網,追拍,打沙包,分小組追人,或拍人身體的某一部分等。幾分鐘下來,每個都出汗了,而且很高興。力量、速度都提高了,比賽激烈,人人快樂。
三、參與運動競賽
人的興趣不是天賦的,是后天生活實踐影響的結果。小型的競賽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能引起學生的很大興趣,對豐富和活躍學校課余文化生活起積極作用。培養(yǎng)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以及為集體、學校的榮譽感。開展小型多樣的體育比賽,讓學生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滿足學生內心的學習需要,融洽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關系,無疑會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學習動作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身從事體
四、做快樂的保護者
“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有個好心情,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鍛煉”應該是每一位體育教師堅持不懈的追求。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一定要避免由于自身的不良言行,有意或者無意地傷害學生,導致學生的心理和學習障礙。作為體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尤其要尊重體育弱生的人格。教學中每個學生的表現都可能不同,教師不能“以勝敗論英雄”,而要關注學生,尤其是體育弱生的點滴進步,對于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不要當面指責,應多作全面分析,及時找出原因及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同時以正面的、積極的、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下得到身心的充分發(fā)展。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競技、腰鼓、太極扇等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學習。孩子們總是樂于參加課外的活動,因為課外活動比起上課來說,自由多了,也沒有學習方面的負擔。在學校,體育課不只是體育教學,它包括課外體育活動,學生在體育課中學到鍛煉身體的方法,體育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可以鞏固和提高體育課中學習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良好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同時能夠發(fā)展非智力因素。因此,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延續(xù)。
體育教學不僅要育體,而且還要育心。社會越向前發(fā)展,對人的道德情操和適宜社會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體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適應社會生活要求的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具有符合時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養(yǎng)、道德情操等。快樂體育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展個性的同時,也要求運動技能在積極參與下的提高,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 。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改革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