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教師逐漸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如“嚴師出高徒”,對學生實行較為寬容的表揚教育策略。但教師在進行表揚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傾向,如使用評判性表揚,暗含比較性表揚,過度濫用的表揚。這些不良傾向會給學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實施表揚需要一定的策略,比如將個別表揚多換成集體表揚,表揚的形式避免單一,等等。
【關鍵詞】教師;表揚;評判;有效;策略
時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觀念,一直在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師付諸實踐。普遍認為,只有不斷夸獎孩子,孩子才會建立自信才會更加努力。一時間,“你真棒”、“你真聰明”等成為教師的口頭禪。
一、表揚的不良傾向
由于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未完全轉變,教師在實施表揚之時常常出現(xiàn)各種不良傾向,教師表揚學生的方式多種多樣,現(xiàn)選取最為典型和普遍的幾種方式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
(一)使用評判性的表揚
諸如“你真棒”,“你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等等,這樣的表揚是教師最常用的,前者是對學生品行的表揚,后者是對學生品性的表揚。而它們都有著一種共性,那就是對學生的行為與品格進行評判。這種表揚行為有可能對學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下面舉例言之。筆者曾經(jīng)在假期輔導過幾名初二學生的英語,第一次布置作業(yè),只有一位同學的作業(yè)正確率極高,我便表揚該生“你的英語成績很不錯”,話剛說完,其他學生都笑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漲紅了臉。一問才知他的作業(yè)是抄的,他英語成績也并不算好。一句不經(jīng)調查的評判性的表揚有時甚至會給學生帶來傷害。對于學生僅僅一次性的行為,我們是無法作出有關學生品格的評判的,即使是表揚。
(二)暗含比較性的表揚
教師通常為了給班級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而有意表揚某學生,但該行為存在著一些弊端。我們來看一個案例。教師在課堂上提問,點名讓一位同學發(fā)言,該生不會作答,教師便讓他旁邊的同學回答,第二位同學說出了答案,教師便表揚他“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也讓第一位同學坐下。教師夸獎第二位同學聰明,第一位同學心里會做何感想呢?他或許會氣餒。難道答不上來就不是聰明的孩子嗎?而受到表揚的學生也會有感到一種人際壓力。所以,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只需將第二位同學的答案重復一遍便可以起到肯定的作用。
(三)過度濫用的表揚
隨著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逐漸被接受,賞識教育在教育界受到推崇。而且,相較對學生實施懲罰來加深學生做某事的心理機能而言,表揚似乎更能達到教師的預期效果,而學生也樂于接受。因此,有些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預期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頻繁的表揚,使表揚泛濫。在學生并未做出任何需要表揚的積極行為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無疑不會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教師在自習課來晚了,看到同學們都在認真的做作業(yè),看書,沒有一個人講話、吵鬧。教師很高興地表揚了同學們,“你們的行為真是好極了!”可是沒過多久,教室里便不再安靜,有講話的,有吃東西的,一片混亂。當學生覺得自己不需要表揚而意外收獲了表揚時,便會變得肆無忌憚。
為了表揚而表揚,不該表揚的也給予表揚。這樣的表揚忽視了學生自己的獨特個性、自我意識和獨立判斷,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會覺得老師的表揚無的放矢,對教師的表揚無法心服口服。
二、學生出現(xiàn)的負面心理
(一)對表揚產(chǎn)生依賴心理
過度的表揚會讓學生認為,只有當教師評價是“太好了”“真棒”“好極了”的時候,任務才是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而當教師對孩子缺乏注意、沒對學生及時表揚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對教師交代的任務不在感興趣、敷衍了事,,不再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喜悅,患上“表揚綜合癥”。漸漸地,學生就會形成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允許失敗的心理。
過度的表揚往往無的放矢,學生沒有做出任何值得表揚的行為而受到表揚。這樣,學生容易喪失自我,判斷是否做某事的依據(jù)不在于自身,而在于教師是否給予表揚。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十分不利,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會變弱。
(二)出現(xiàn)“作秀”行為
筆者通過訪談和查閱文獻等手段了解到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在學校做勞動特別認真負責,跟在家里完全判若兩人。有些學生為了獲取教師的表揚,做出某些并不愿意的事情,特別是在德育方面。每年三月,一些學校組織學生“學雷鋒”的活動也流于形式。教師將表揚作為一種道德教育方法,會使得學生認為好事是做給人看的,從而一味的追求表揚,導致偽善。學生會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而故意做出一些“作秀”的行為,一些經(jīng)常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為了保持自己的“光輝形象”,也需要不斷地去創(chuàng)造道德事件,長期如此學生就養(yǎng)成了道德作秀的習慣。因此,學生偽善行為的產(chǎn)生與教師不合理的表揚有關。
三、實施恰當、有效表揚的策略
(一)不作評判性表揚,多描述事實
評價是對評價客體價值的評論,而評判式的表揚體現(xiàn)了教師的權威性。隨著教師的權威也往往不再是通過嚴厲的批評和懲罰來得以實現(xiàn),現(xiàn)在課堂中教師的權威更多的是通過表揚來得以實現(xiàn)。這不得不說是陳舊的教育觀的一種表現(xiàn)。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多為評判性表揚,諸如“棒棒棒,你真棒”的表揚比比皆是,而教師對學生表揚的標準在于學生是否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和預期目的。表揚實際上成了控制學生的工具,使學生變得不自由。
不僅如此,評價實際上是在某方面地位高者對地位低者進行的評判性行為,“評價性的表揚暗含著一種地位差別”,而評價者處于高處。沒有人會評論自己的父母或長輩的行為,因為我們不敢自詡為他們的評論員,即使是夸贊也是不妥的。
(二)多進行集體表揚
教師的表揚一般只針對少數(shù)同學和個別同學,很少進行集體表揚。部分表揚可能更突出重點,使表揚更具有針對性。但同時,部分表揚往往具有比較性,以犧牲一部分同學為代價表揚另一部分同學。部分表揚使用不當可能造成部分學生驕傲,部分學生感到不受教師重視等弊端。
因此,當班集體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和表現(xiàn)有所進步時,教師應給予集體表揚。集體表揚使每一位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集體榮譽感也會增強,教師在班級中的形象也得以樹立。
(三)進行多種方式的表揚
提到表揚,我們心中的第一反應便是口頭表揚,但表揚的方式其實多種多樣,諸如文字表揚,體態(tài)表揚,等等。反復的陳詞濫調只會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敷衍,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揚對學生更有激勵的作用。
文字表揚可在批改作業(yè)時使用,對學生的作業(yè)用心地批改,創(chuàng)造性地表揚會使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充滿信心,使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比如教師經(jīng)常批改“優(yōu)”來表揚學生,此時,教師若寫上符合學生作業(yè)的評語,對學生的激勵效果會更加明顯,學生會感覺到教師在用心地批閱自己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席作宏.表揚:從虛假無效走向真實有效[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01):15.
[2]張璟,王可.從青春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看表揚教育的無效性[J].教育科學研究,2007,(08):45.
[3]張開祥,馬延珍.表揚必須把握度,濫用表揚危害多[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22.
[4]李先軍.論學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揚[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5]呂星宇.教育過程公平——教育活動的內在品性[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劉敬(1992~),女,漢族,湖北仙桃人,單位: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