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榮
在我長期的數(shù)學課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為,成功的教育,它不在于選擇什么適合教育的人給予教育,恰恰相反,是在于給不同的學生以合適的教育,這樣,就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自身應有的發(fā)展;其目的不在于一枝獨秀,而在于各展所長。使學生在豐富的體驗學習中各不相同,各得其所。
數(shù)學教育分層教學發(fā)展一、課堂的組織形式要以按需而變的形式展現(xiàn)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行的是單一的課堂形式,就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就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其一,是你教師講得深奧,只有少數(shù)學習好的學生聽得懂,其他學生就如鴨子聽雷,能聽其聲,而不懂其中意。其二,是你教師講得太淺顯,是使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聽懂了,可是對那些中上等生來說,又會出現(xiàn)“吃不飽飯”的現(xiàn)象。其三,是你教師講得不深也不淺,你是讓中等生聽明白了,符合他們的口味了,可是對學習好的學生來說還不夠用;對學習差的學生來說還跟不上。這樣一來,不管你教師怎樣做,無論如何,都存在著弊端。而在今天,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實行分層教學,就大大地改觀這種弊病,突出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作用?,F(xiàn)行的教學形式,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走下講臺和學生融為一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學生可以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根據(jù)具體學習需要而定,可以使前后桌為一個小組,還可以是七到十個人一組把課桌圍起來。這樣組內(nèi)的學生還可以根據(jù)不同課型,把學習知識的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換和增刪。還可以成立互相促進組,由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合而成的,這樣大多是上新課或者是試卷講析時的組合;還可以有分層組合,就是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一組,這大多是在上鞏固練習和復習課時候的組合;還有什么自由組合組,這是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進行自由組合,這大多是在動手操作、實驗演示的時候所采用的。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誠然,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一般都是教師一個人問,指定一個學生來回答這樣的情景,真的不知道打擊了多少想說而沒有機會表達的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f實在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在一個標準要求下進行,不同程度上使學生受到打磨,時間一久,使得好學生不好,差學生更差,所以,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必須改變這種不良傾向,使新課改得到很好的落實。
首先,我們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給每個學生表達的機會。其實,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時有一個由聽、看、思考、理解,之后再把理解了的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過程。可是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把理解了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對有的學生是很困難的。所以,學生這里的合作、探究就顯得十分重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空間。
其次,我們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給每個學生參與動手的機會。在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是有很多需要學生通過參與親手實驗操作建立概念的。讓學生能夠在體驗中自由組合的小組里活動,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再有,我們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給每個學生一個想算體驗的機會。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是一個人板演,其他學生在下面看著,這樣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不滿意。如今我們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想算實際操作的機會。比如說,我們在教學是三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時,可以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紙,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做,之后,再由小組內(nèi)進行評改,通過討論、研究、切磋得出答案;最后我們教師再板書例題,講計算過程,這樣的話,使得學生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都會認真來聽講,就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努力做到把兩極分化轉化為和諧參與發(fā)展
說實在的,每一個教學班級中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以及其它方面的情況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原因,大多是和我們教育教學上的做法和要求“統(tǒng)一”有關。由于什么都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這樣導致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情況差異,其實,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時候是以“中層學生”為對象,這就出現(xiàn)了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受不了的局面。再加之課外對好的學生還常有進行集中培訓,我們教師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形勢所逼,以此來應對應接不暇的各級各類的競賽,可是,差的學生就很少有集中輔導的時候,就算是有個別輔導,也很難以這個層面學生的基礎、能力為起點,還是原課堂教學的簡縮,這樣一來,更導致好的學生更好,差的學生更差,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分層要求,使我們的教學更小群體化、個別化,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新課改的舉措得到很好的實施和落實。
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教學與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輔導提升較差的學生要緊密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在鞏固練習課和復習課時,可以多是采用按層次集中分組,這樣的好處,可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當然,也有利于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邊教邊能做到培優(yōu)補差。對好的學生組在講授新課時可以突出重點,精當講解,重點是向他們講解掌握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獨立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能力。由于好的學生做作業(yè)速度快,教師也可以輔導他們做一些訓練思維能力、發(fā)展智力的趣味數(shù)學題,來激發(fā)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濃厚的興趣。而對中層組來說,則可以要求他們能將數(shù)學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具有初步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對所謂的差的學生組來說,我們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則主要是講解一些基礎知識、基礎題,使差的學生也能很好地完成必做的作業(yè),與此同時,還能進行補差和進行技能訓練,以此促進他們進步,提升到中層學生的隊伍層面上來。
總之,我們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實行分層次互相教學,這樣不僅使新課改落到實處,而且還使之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葛姍姍.有效分層合作,激活數(shù)學教學[J].考試周刊,2011,(21).
[2]顧燕平.中學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