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數學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佳方式之一,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實踐探究能力,符合課程標準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與此同時,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思路及教學意義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開展思路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則更多需要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小學數學也不例外。所以教師利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使課堂更生動,課堂氛圍更輕松,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針對小學生獨有的年齡特征,利用生活情境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轉變得更具趣味化,更易理解,將抽象的理論放到生活中去,讓小學生學習數學更加輕松、快樂,使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高。
一、生活情境的融入對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將生活情境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成績。小學生屬于形象思維,對抽象事物難以把握, 所以老師必須將生硬、死板、抽象的數學知識將生活情境相結合,使學生置身于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在生活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將具體的知識轉換為形象、生動的實踐 ,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將每位學生都會遇到的生活情境帶入數學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改變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做主導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的探討。
(三)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保障
隨著課改的實施,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成為學校的一大課題。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注重說教、灌輸,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將生活情境的融入,為學生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條件,親自去感受,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效果。
生活中處處滲透著數學,生活情境的融入,幫助學生理解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使其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動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生活情境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不同的地區(qū)所呈現(xiàn)的學習水平、生活狀況有所不同,因此,針對不同的地區(qū)應利用不同的生活情境。同一班級的學生家庭條件及生活狀況有所不同,因此,生活情境的選擇必須符合大多數學生的生活,做到以人為本。例如,針對農村學校,老師應該結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進行生活情境的引入。針對城市學校,生活情境更多展示的是現(xiàn)代城市的生活特征。
2.不同的年齡具有不同的年齡特征,所以老師在生活情境融入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針對低年級學生(一至三年級),如果老師設置的教學生活情境太難,學生無法較好的理解,使其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針對高年級學生(四至六年級),如果老師設置的教學生活情境太簡單,學生會覺得無聊,從而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在生活情境引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從簡單到復雜,從形象到抽象的原則。
(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境
德育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不是一味的說教,而在于熏陶感受,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漸漸凈化自己的心靈。德育作為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程,需要各科老師的努力,數學生活情境的融入是學生德育發(fā)展的一方面。因此,在生活情境選擇時應借助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情境,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對素質教育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三、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思路
(一)問題導入法
問題導入法即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入實際教學。在引入生活情境之前,老師必須明白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的關系,利用這些關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統(tǒng)計時,老師從生活實例入手,提出問題??鹱友b有40個足球,而只有10個格子,該怎么辦?這是同學們眾說紛紜、各抒己見。在學生進行激烈討論中,有同學就會指出:一個格子表示4個足球,這就解決問題了,從而指導學生理解“表示的數額越大,一個格子代表的單位就越大”。這樣的生活情境利用問題開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
(二)游戲激發(fā)法
游戲激勵法即利用生活情趣中的游戲,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低年級“圖形認識”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將準備好的各種圖形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通過學生自己摸,然后說其特征,最后猜是什么圖形的游戲中,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相關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材探究法
教材是學習的依據,只有將教材研究透徹,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因此,在引入生活情境時必須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依托,去探究教材中的生活。例如,在“簡單的乘法計算”課堂上,老師請學生回憶自己和父母去買東西的場景,想一想老板是如何算價,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重視生活情境融入的同時,還應注意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究,進行合理的融入生活情境,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享受生活。
參考文獻:
[1]柯惠紅.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2,01:144-145.
[2]杜學哲. 將生活情境融入小學數學中的教學方法[J]. 學苑教育,2014,10:49.
[3]馮志強. 淺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學周刊,2015,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