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張麥俠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明了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將微視頻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的主要優(yōu)勢,并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設計了微視頻支持下的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且在實際的教學中加以運用,從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等方面驗證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該模式的有效性。
關鍵詞:微視頻;信息技術;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9-0058-03
引言
目前,大部分學校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都存在很多問題。首先,信息技術課程長期被視為副科,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不足,課時每周一節(jié),有時還會被其他課程強占,導致學生所學知識長時間得不到鞏固,造成知識的遺忘與脫軌,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課堂上秩序混亂,學生單純地把信息技術課當成上網(wǎng)課,課堂效率低下。其次,由于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參差不齊,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全體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再次,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機械訓練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上這些問題成為每位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解決的難題,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既能夠彌補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的弊端,又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同時,微視頻是實施翻轉課堂的核心,教師可以根據(jù)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特有優(yōu)勢,將微視頻用于課堂上的講解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對信息技術課程變革的意義
微視頻“短、小、精”的特點是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支持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翻轉課堂支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學生在信息技術背景上有差異的矛盾,符合學習者個體的獨立性與主動性。其核心是從學習者本身出發(fā),基于自學基礎上的對話、討論與練習,并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從而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鼓勵學生達到高層次的要求。[1][2]因而,翻轉課堂能夠使信息技術課更加人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有效地解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有效的輔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與熱情的提升。
2.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術學科與一般學科相比,其知識更新頻率要快得多?!坝胧谌藵O,應先授人欲,自然就有漁”,教師不是蠟燭,而是點燃學生學習激情的火把,因此,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自學動機。而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在短時間內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并且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所遇到的問題,提高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效率,同時,學生的自學動機也在較短時間內被激發(fā)出來,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促進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
在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小組成員對在自學階段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且成員參與度及時間利用率也會提高。
基于微視頻的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的實施主要涉及三種形式:家校翻、校內翻、課內翻。[3]信息技術課的課時有限,大部分學校一周只有一節(jié),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課內翻”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前半節(jié)課觀看視頻和做相應的練習,后半節(jié)課討論。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是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時間安排比較緊湊,但是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筆者從師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了以微視頻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翻轉課堂“課內翻”教學模式(如圖1)。
1.課中第一階段:知識傳遞
翻轉課堂的第一階段是通過微視頻進行知識的傳遞,這是翻轉課堂的關鍵點。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質量直接影響翻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因此,本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維持課堂的紀律并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教師提供的微視頻和相應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完成相應的練習,及時記錄自己的困惑,完成知識的傳遞。
2.課中第二階段:知識內化
知識內化是學生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階段的學習效果。此時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和鞏固。
本階段教師的基礎任務是答疑解惑,幫助學生解決自學階段無法解決或有爭議的問題。最重要的任務是組織高質量的課堂活動,布置任務供學生選擇,進行獨立探索或合作探究,以幫助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等進行評價。學生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交流討論或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自學階段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教師提供的任務,進行獨立探索或合作探究,最后展示活動成果,匯報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及作品制作過程中收獲的經(jīng)驗與體會。
3.課后階段:反饋、反思
本階段教師的任務是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課堂表現(xiàn)修改微視頻和相應的資源,積累寶貴的教學資源。而學生的任務則是反思本節(jié)課的收獲,課后觀看微視頻起到復習的作用。
“課內翻”教學模式實施案例
1.研究對象
西安市某中學初二年級的13班和14班,兩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相同,學習水平相近,由相同的教師任課,教學進度基本一致。選定13班為實驗組,14班為對照組。
2.實驗目的
檢驗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使用“課內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有助于改善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現(xiàn)狀,提高教學效率。
3.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為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中“利用FrontPage 2003制作網(wǎng)站”的部分。根據(jù)教學內容,圍繞長城主題網(wǎng)站,引領學生逐步完成主題網(wǎng)站,并制作了系列微視頻:重識網(wǎng)站、網(wǎng)站的規(guī)劃、站點的創(chuàng)建與頁面布局、網(wǎng)站的頁面布局、網(wǎng)頁文件內容、視頻以及動畫的插入、表單的創(chuàng)建、組件的使用、超鏈接的創(chuàng)建和網(wǎng)頁過渡效果添加。每節(jié)課根據(jù)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1~2個微視頻。
4.教學實施過程
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選定的教學內容教學,對照組則延續(xù)教師一貫的教學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實施過程對比如下頁表所示。
5.教學效果分析
根據(jù)教師的課堂記錄和學生的反饋,筆者發(fā)現(xiàn),實驗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能集中注意力根據(jù)微教案觀看微視頻中的重要知識點,及時記錄學習中的困惑,并完成微視頻中的任務,時間利用率高,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提高,小組交流討論有針對性、參與度高。而對照組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演示為主,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講,且整個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表現(xiàn)消極。很多情況下,教師的講授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被壓縮,小組交流沒有目的性,效率低下。
教師制定評分標準,利用SPSS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最終主題網(wǎng)站作品成績,判斷翻轉課堂“課內翻”教學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成績,實驗結果如圖2、圖3所示。
從圖2看出,實驗組的成績均分為82.0000,而對照組的均分為77.1167,可以初步判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成績的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從圖3得出,該配對樣本t檢驗的Sig=0.009<0.01,這兩對配對樣本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可見翻轉課堂“課內翻”教學模式對信息課的成績有顯著性影響。
結語
面對信息技術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微視頻的應用有一定的價值,不僅可以分層次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完成知識傳遞,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微視頻來呈現(xiàn),教師也不是簡單地制作或搜集微視頻供學生觀看,而是要高效地組織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筆者希望通過微視頻和翻轉課堂二者的結合,能變革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2]林慧文.中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4):110.
[3]顧忠良.翻轉課堂路在腳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