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我?guī)У倪@群“實習生”平均年齡只有10歲,是我所帶班級的學生。別看他們年紀小,可他們人小“鬼”大,能玩、善辯、會演,把課堂“攪得”風生水起,使所有學生學得津津有味!一時間,“小老師”玩轉“大課堂”,我這個教學經驗“豐富”、有著“赫赫戰(zhàn)功”的資深老師,也只能“被迫”交出課堂,退居二線當指導老師了。
情景一 ? ?學習古詩詞
以往教學古詩詞,學生都是機械地背誦、呆板地理解,每次教學我都為自己沒有新穎的創(chuàng)意、沒有靈動的課堂而感到深深的遺憾!這次,我找到幾個“實習”小組長,給他們講明我的困惑,請他們想一想是否能找到突破傳統(tǒng)教學古詩詞的辦法。
辦法很快就找到了,但“實習”小組長透露給我的就只有一個字——玩!“怎么玩呢?”那個撲閃著一雙大眼睛的“壞小子”搖頭晃腦故作神秘地說:“保密!”于是,第二天的古詩詞課堂教學就成了這個樣子——
小組長:同學們,周末在家自學了三首古詩詞,大家有什么問題嗎?
同學們:沒問題!
小組長:下面,就讓我們第一小組的同學擔任小老師,帶著大家一起鞏固學習效果。
(第一組同學把自己制作的寫著詩句的卡片發(fā)到學生手中。)
(“鄭老師”舉著寫有《獨坐敬亭山》的卡片走上講臺。)
鄭老師:《獨坐敬亭山》,詩句排排隊。
同學們:聽你發(fā)號令,我們緊相隨。
鄭老師:第一句詩句在哪里?
學生答:“眾鳥高飛盡”在這里。(邊說邊舉著卡片走上講臺。)
鄭老師:第四句詩句在哪里?
學生答:“只有敬亭山”在這里。(站在相應位置。)
鄭老師:第二句詩句在哪里?
學生答:“孤云獨去閑”在這里。(按序站好。)
鄭老師:第三句詩句在哪里?
學生答:“相看兩不厭”在這里。(按序站好。)
鄭老師:詩句按序排好隊,大聲朗讀緊相隨。
(臺上舉卡片的學生朗讀《獨坐敬亭山》。)
(全班一起背誦《獨坐敬亭山》。)
…………
張老師:《望洞庭》,劉禹錫,詩句翻譯真好記。
同學們: 你提問,我回答,詩句翻譯要牢記。
張老師:(舉著“湖光秋月兩相和”的卡片上講臺。)我的朋友在哪里?
學生答:你的朋友在這里。(舉著詩句翻譯的卡片站在后面。)
宋老師:它的朋友在哪里?(舉著“潭面無風鏡未磨”的卡片上講臺。)
學生答:它的朋友在這里。(舉著詩句翻譯的卡片站在后面。)
趙老師:(拿著“遙望洞庭山無翠”的翻譯。)我的朋友在哪里?
學生答:你的朋友在這里。(舉著詩句卡片站在后面。)
王老師:(拿著“白銀盤里一青螺”翻譯。)它的朋友在哪里?
學生答:它的朋友在這里。(舉著詩句卡片站在后面。)
(學生問、答,讀背詩句、翻譯。)
…………
李老師:《憶江南》,白居易,寫作意圖在哪里?
同學們:字字句句細細品,真情實感詩句里。
李老師:大卡片,一二三,詩人的情感藏里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誰的卡片仔細辨。
(三位學生各舉著寫有不同句子的卡片走上講臺。)
(學生找出《憶江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卡片。)
…………
怎么樣,好玩嗎?課堂被這群“實習老師”玩得生機勃勃,熱氣騰騰,沒有一個孩子會坐視不動,他們都爭先恐后地積極參與,一不留神,三首古詩詞的教學任務,就這樣輕松愉悅地完成了。
情景二 ? ?互評小作文
大多數(shù)高年級的老師都曾有過這樣的幻想:什么時候能發(fā)明一種快速批改作文的機器,讓老師能大大提高批改作文的效率呢?一不小心,我們班的“實習生”又輕而易舉地幫我解決了這個最棘手的問題??纯催@節(jié)作文課——
作 ?文:《我敬佩的一個人》
小組長:同學們,昨天老師布置的作文《我敬佩的一個人》, 大家都完成了嗎?
同學們:完成了。
小組長:這節(jié)作文課,由我們第四小組的同學擔任小老師,指導大家互評作文?,F(xiàn)在大家交換作文本,并翻開老師指導的寫作提綱,準備評寫。
(“陳老師”走上講臺開始指導。)
陳老師:大家默讀作文本的第一段,找到關鍵詞(誰、品德、佩服)和點題的句子,并用“□”“﹏”做記號……
第一段的評語要直接、簡短,大家對照老師的寫作提綱進行評寫……
誰的第一段寫得好?讀讀他(她)的作文,再念念你寫的評語……
學生的第一段都寫得不錯:開門見山,指出了是人物的哪一種品德讓我佩服,點明了主題。
(“陳老師”回位,“呂老師”走上講臺。)
呂老師:開頭要點題,結尾也要總結點題,這叫首尾呼應。請大家默讀第三段,找到總結點題的句子,用“~”做記號……
好的結尾能讓人感到意味深長,你能幫小作者找到這樣的句子嗎?用“≈”做記號……
第三段的評語要簡短、有力,大家對照老師的寫作提綱進行評寫……
誰的結尾寫得好?讀讀他(她)的作文,再念念你的評語……
(“呂老師”上位,“郭”老師走上講臺。)
郭老師:第二段是整篇作文的重點,大家要多讀幾遍,充分了解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層次是否清楚、事情的經過是否寫得具體、好詞好句多不多、有沒有錯別字、字跡是否工整……endprint
大家開始讀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好詞、好句、錯別字,用“=”“≒”“○”做記號……
大家讀第二遍,找到描寫事情經過的部分,有沒有用一些關聯(lián)詞把事情寫得更細致、更具體,用“●”做記號……
大家讀第三遍,第二段中有沒有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動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想一想:這樣描寫對文章有什么好處呢……
大家對照老師的寫作提綱寫第二段的評語,要求細致、準確,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誰來讀讀你寫的評語……
誰把你寫的整篇評語讀一讀……
(下課鈴響,收作文本。)
怎么樣,效率高吧?以往一個老師一節(jié)課最多只能評10本學生的作文,每篇字數(shù)50個左右。而這群“實習老師”一節(jié)課把全班的作文都評完了,字數(shù)最少的100以上,最多的300多個,相當于又寫了一篇小作文!你說,這樣的“高效課堂”“高效老師”,能不受學生的歡迎嗎!
情景三 ? ?編演課文劇
我?guī)У倪@群“實習生”最喜歡、最拿手、最有成就感的“教學實驗”,就是把語文教材當“玩具”,充滿好奇、津津有味地把課文內容進行“拆卸”“組裝”“潤色”“包裝”成另一個更有趣、更好玩的“新玩具”——課本劇。然后自導自演,在編寫中提高寫作能力,在排練中強化合作意識,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把“一課一劇”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
例如:學習了本冊課文第12課《大自然的啟示》,這群“實習生”就編演了課文劇《森林法庭》。在劇中他們創(chuàng)作了原告鳥大嬸、樹爺爺,被告林務官,法官、律師等人物,生動地再現(xiàn)了森林“居民”們?yōu)榱吮Wo生態(tài)平衡,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利,狀告林務官因“打掃森林”而不遵守自然法則、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故事。同學們在表演、辯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道理,增長了見識,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學習了《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后,“實習生”被“母親河”慘痛的遭遇深深地震撼了!一股強烈的愛國責任心在他們心中升騰!他們根據(jù)課文內容編演了三幕小話劇——《搖籃》《禍河》《明天》,把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大唱了一曲保衛(wèi)黃河的贊歌!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篇幅很長,要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上講讀好,難度較大,可這照樣難不倒這群足智多謀的“實習生”!他們群策群力,在網上搜索到一段根據(jù)雨來英雄故事改編的敘事兒歌,加上快板就像模像樣地頌起來了。課堂上,大家都被這清脆好玩的快板所吸引,都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沒多大功夫,這篇超長難講的課文,就被大家輕而易舉地記住了。
怎么樣,精彩吧?本學期我所帶的這群“實習生”,他們根據(jù)課文自編、自導、自演了十多個課文劇,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地調動了同學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嘿,我?guī)У倪@群“實習生”真了不起!別看他們年紀小,可好學上進、無所畏懼的志氣高!用不了多久,他們終將把我“取而代之”。在改革創(chuàng)新的課堂上,必將唱響他們朝氣蓬勃、勇往直前的豪邁樂章!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翠北實驗小學)
編輯/趙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