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輝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之下,歷史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評價和感受,將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看作是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本文針對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新課程標準下歷史課堂學生評價的提高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 ?歷史教育 ? ?課堂教學 ? ?學生評價
在新課程標準之下,歷史教學之中更加明確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對于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來說,了解和分析當前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對歷史教學課堂中學生評價做出探討有其必要性。
一、當前歷史課堂之中學生的教學評價
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針對教師教學的風格、方法和技巧常常有著不少評價,其中提出的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的不足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拘泥于教材
學生對當前的歷史課堂教學的評價之中較多的批評集中于教師的講課內(nèi)容。不少教師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認為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書本內(nèi)容的掌握,因而將大部分課堂時間都用來講解書本知識,對于課堂效果的檢驗標準也局限于學生對于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程度,不僅忽視了歷史學教育教書育人、注重教化的特點,也極大地抹殺了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培養(yǎng)思辨能力、提出自身見解的機會,這樣的歷史學教育可以說距離歷史學學科的教學目標南轅北轍,學生缺乏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并有所批評也就在所難免。
同時還必須指出,應試所需要的對歷史學知識的記憶在僅僅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的條件下,學生難以長時間記憶,也難以記住大量信息,記憶保持時間和記憶效果完全比不上以理解為前提進行記憶。通過死記硬背以求應試相比在理解的情況之下進行記憶可以說事倍功半,這種學習效果差的學習方法也無法得到學生的支持。
2.講課方式單調(diào)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非常單一,基本可以概括為教師講課,學生聽講、記筆記。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學生越來越不滿于單調(diào)的講課方式,基于此,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之中引入了越來越多的活潑多彩的教學方法。而這一點在歷史學教育之中尤為顯見。歷史學作為研究人類過往的學科,留下了大量的素材作為研究材料和展示主題,而這些材料都可以在歷史課堂上得到良好的展現(xiàn)。
繪畫、音樂、戲劇、詩歌常常是取材于歷史傳說和歷史故事,而電影、小說等藝術形式常常是以某一個具體時間段為故事背景,優(yōu)秀的作品會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種種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以及隨之而來的渲染力和影響力是單調(diào)的歷史教材所不具備的。
3.課堂討論和問答較少
關于課堂討論少的批評在學生對歷史教學的評價之中也不鮮見。歷史是一門重視思辨的學科,也是一門思想和語言互相爭鋒、交匯的學科,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歷史也是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主義素養(yǎng)和思辨精神而存在的。歷史的這種先天特質(zhì)和教學目標對當前的歷史課堂提出了很高的教學要求,需要以課堂討論等形式加以實現(xiàn)。課堂討論既可以是師生間的問答,是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或是教師解答學生疑惑,也可以是在教師的組織下針對當前課程內(nèi)容和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之中,學生普遍反映課堂討論少之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和教師在思想認識上缺乏對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歷史教育客觀上的課堂時間過少、教學目標過多,但是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加強認識、調(diào)整計劃來進行改進。
二、改進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
1.增加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作為歷史學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歷史思辨精神和求實求是態(tài)度培養(yǎng)的主要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在已有的歷史學課堂教育之中增加課堂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備課時間。在現(xiàn)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條件下,教師為了掌控課堂時間和討論主題,必須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備課和教學計劃的安排。為了能夠回答學生的種種提問,教師相比簡單的講課需要儲備更多的知識以給出滿意的解答。為了提出符合學生現(xiàn)有能力的問題,教師需要在課后通過作業(yè)、考試等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而為了在已有的緊張的教學計劃之中安排足夠多的課堂討論,教師需要在每節(jié)課上都對課堂時間做出準確的掌控,并在課后針對現(xiàn)有問題對現(xiàn)有教學計劃做出及時調(diào)整??梢哉f,為了滿足學生對歷史學科課堂討論的需求,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豐富教學手段
豐富教學手段是改進單調(diào)的教學風格和枯燥的教學方法的主要方式,幸運的是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在歷史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技術等器材進行輔助教學可謂是事半功倍,可以起到突出的教學效果。
例如,當講解《法國大革命》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投影著名的以“法國大革命”為主題的油畫《自由引導人們》和《馬拉之死》,通過傳世名畫引入主題、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并賦予歷史一種親切感和直觀感受。在講解電影的發(fā)明時,教師可以播放早期的默片電影,例如卓別林的相關電影作為輔助。在講到二戰(zhàn)時期的法西斯影響時,由于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早期的影像技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聆聽希特勒的演講,以視頻的形式身臨其境地感受他和他的納粹思想的蠱惑作用,同時學生還能觀看到以《大獨裁者》《生死朗讀》為代表的以當時納粹集團為主題的影片。歷史的漫漫長河留下了大量的素材,這些素材都可以作為教學輔助豐富教學手段。
三、結(jié)語
當前的歷史教學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感受和評價在教師的教學效果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歷史課堂之中學生評價的探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針對現(xiàn)有的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做出更為重視學生評價的調(diào)整還需要大量的實踐,這有賴于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黃濟,王策三.現(xiàn)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