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山水廊橋記
劉靜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浙江慶元是一個深居浙南山區(qū)腹地的小山村,默默無聞,卻有著濃郁的歷史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慶元廊橋堪稱當世一絕,眾多廊橋如瑰寶散落于群山之間,如夢似幻。它們既是建筑藝術,又是信仰載體,也是風水理想,與周圍的青山綠水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幅幅精美的畫卷。
慶元;廊橋;建筑;信仰;風水
目前,慶元縣尚存各類廊橋97座,為全國各縣廊橋數(shù)量之最。綜合看來,慶元的廊橋有三個特點。
廊橋又名屋橋、風雨橋、蜈蚣橋,是在橋上加蓋亭臺樓閣等廊屋建筑而形成的特殊橋梁。按結(jié)構(gòu)可分為木拱、平梁、石拱三種。慶元現(xiàn)存的廊橋在此基礎上樣式有所變化,衍生出大約六種。這些廊橋,未用一釘一鉚,全靠椽、桁緊密銜接,橋、廊、樓、亭、閣、屋合一。以月山村“月山五橋”為例,如龍橋是全國有確切紀年、現(xiàn)存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其外觀,單跨木拱厚重樸素,重檐翹角飛揚靈動;其內(nèi)部,藻井的如意斗拱層層疊加,像朵朵盛開的蓮花。整座橋呈八字形,造型美觀,結(jié)構(gòu)復雜,工藝精湛,功能完備,具有宋代木構(gòu)建筑的遺風。這是一座國寶級的廊橋。與如龍橋遙遙相望的是來鳳橋,是一座石拱卷廊橋。半圓形石拱,在溪水的倒映下,石拱組成一個圓月形,水從橋洞緩緩流出,原來橋上有一副對聯(lián):“水從璧玉懷中出,人在蓮花瓣上行”,是此橋附近美好景色的真實寫照。步蟾橋則為大跨度石拱廊橋。步蟾,意味著“步入蟾宮”,暗合“進入月山村,必經(jīng)此橋”,又寓意“蟾宮折桂”。石拱與倒影合成一個大圓圈,互相映襯,遠望之,美得動人心魄。其名與月山村呼應,又寓意深遠,包含美好祝愿,橋上有對聯(lián)“筆伐桂枝何用斧,登云有路步蟾宮”。村民希望學子們走過此橋,均能高中,巧合的是當?shù)乜婆e出仕的確較多。橋形與橋名完美結(jié)合,可謂巧奪天工之作。還有別致的白云橋,是斜撐式平梁木廊橋。全長僅8米,凈跨只有7.5米,有廊屋3間。重檐歇山頂,下設花格窗,九檁四柱梁架,中心間頂部設八角天花藻井,明間為通道,兩次間設美人靠,中心次間東側(cè)為神龕,橋面用青磚和卵石以幾何紋鋪墁。該橋玲瓏別致,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科學、藝術研究價值。還有袖珍的秤坑橋,是伸臂式平梁木廊橋,全長6.9米,凈跨2.9米,這可能是全國最小的廊橋了。五座廊橋橋身斑駁,飛檐靈翹,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古韻悠然,在歲月的侵潤下內(nèi)化為一種婉約之美,組成了一幅精美絕倫的景觀圖。
從大的結(jié)構(gòu)上看,這些橋有著木拱支架的美妙弧線,十分契合力學原理,技術手法高超。從細節(jié)上看,橋上的花窗形態(tài)變化繁多,折扇形、葫蘆形、蕉葉形、壽桃形,一方面是透氣作用,另一方面是美化裝飾效應。人們行走在廊橋之中,如果沒有窗子,就會感到昏暗閉塞。有了這些別出心裁的花窗,通透的同時,又能觀借遠景,透過不同形狀的花窗看到的景色都框上了活潑流動的曲線,不僅賞心悅目,而且意味深長,從而體會到中國古典建筑中獨到的布局匠心和藝術旨趣。
可以這樣認為,慶元廊橋“可行”、“可望”、“可游”,將完美的視覺形象、傳統(tǒng)的實用功能與天人合一的審美意趣緊密結(jié)合,每座廊橋都是頗具特色的建筑典范。
在慶元,廊橋是交通建筑,同時是宗教建筑。此地多山多水少地,很少單獨修廟,他們寄托信仰的神壇、神龕就放在村落最豪華的公共建筑——廊橋上,形成了“橋廟一體”的獨特景觀。慶元廊橋大多建于明代,與當?shù)叵愎綐I(yè)的繁榮不無關系,許多廊橋由菇民捐建。由此,橋屋內(nèi)的神龕上供奉的神佛各不相同,有觀音、菇神、社公等。菇民離鄉(xiāng)前要到廊橋祭拜許愿,回鄉(xiāng)時要來還愿。我國現(xiàn)存單孔最大的木拱廊橋——蘭溪橋就是由菇農(nóng)捐資建造。蘭溪橋附近有一座粉墻黛瓦的硬山頂?shù)钐茫┓畹氖枪缴駞侨蛣⒉疁?,每逢“香期”,四里八鄉(xiāng)的菇民都要來此聚集祭祀。大濟村的雙門橋,橋中央設有神龕、社壇,村民們經(jīng)常在此祭拜,祈求風調(diào)雨順闔家平安。廊橋上的香火自古至今,青煙裊裊,千百年延續(xù)下來,是慶元人的重要精神寄托。
廊橋是信仰建筑,也是風水坐標。慶元人多管廊橋叫“風水橋”。此處是風水大師劉伯溫的故里,山多水多的慶元自然成了他風水理論的最佳試驗場所。風水學上有“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說法,認為水能給人帶來財富,強調(diào)好的地方以得水為上,于是又有“遇水則發(fā)”的說法。這一點從傳統(tǒng)民居中的天井可以看出?;丈堂窬拥奶炀拿姹粐袨榭盏?,四面屋檐均朝內(nèi)傾斜,天降雨雪全部內(nèi)流,匯集天井,順水槽流入屋內(nèi)下水道,這叫“四水歸堂”,俗稱“肥水不流外人田”。換個場所,村落的進水口是“天門”,出水口是“地門”。天門應大敞,表示“財源滾滾來”,地門流水卻不能被看到,象征財源的水流要被鎖住。黃水村的黃水長橋是典型的風水長橋。此橋修建在狀如兩犬的山峰之間,長長的廊屋像鐵鏈一樣“鎖住”了左右山巒,形成“雙犬看門”的布局。此類風水橋大多地處出水口,牢牢鎖住村民的財源,庇護村民的平安。還有由風水龍脈而衍生的交龍橋、回龍橋、接龍橋、抱龍橋,將斷裂的龍脈彌合在一起,保佑大山中的村莊興盛發(fā)達、萬世永昌。
寫到此處,想起以前看到這樣幾句話:“僧問趙州:‘久向趙州石橋,到頭來只見略彴?!菰疲骸曛灰娐詮?,且不見石橋。’僧云:‘如何是石橋?’州云:‘渡驢渡馬。’”在佛經(jīng)里,橋是菩薩的慈悲心,菩薩以身體輪回于六道,如橋默默地以身體承受驢馬的踐踏。或許慶元人在修建廊橋時并無此意,但這些品類繁多的廊橋橫臥了數(shù)百年,無聲承載了山村人迎來送往、祭祀祈禱以及商貿(mào)交易。它們是山村人的守護菩薩。
TU-86
A
1005-5312(2015)26-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