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摘要】 ?焦耳定律是電路的一個重要定律,是初、高中物理教學必講的內(nèi)容。筆者在本文中就高中焦耳定律展開論述,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 ?高中 物理教學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7-044-02
一、實驗創(chuàng)新背景
焦耳定律只涉及到電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問題,電路的電能除了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外,還可以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化學能與磁場能,由于高中物理教學中不涉及反電動勢的問題,高中教學常常只討論純電阻電路,所以許多高中學生也常常認為UI、I2R和U2/R 三者總是相等的,對電路中能量的轉(zhuǎn)化問題,出現(xiàn)了認識偏差。
教育科學出版社《高中物理選修3-1》第二章恒定電流6焦耳定律 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該節(jié)先講“電功和電功率”,再講“焦耳定律、熱功率”,最后講“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在“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中雖然也談到電動機電路的P電=P熱+P其他問題 ,在“練習與評價”中,五道習題中也有一道排氣扇的題目,其他全是純電阻的習題。
初中學生在準備中考時,關于電功率UI與熱功率I2R; 電功UIt與電熱I2Rt 的習題做過幾百、上千道,對于這些公式掌握的非常熟練?,F(xiàn)在高中的學生,還認為無論什么情況下,初中講的歐姆定律都成立,認為UI、I2R和U2/R 總是相等的。殊不知初中講的歐姆定律也有不適用的時候,這種情況下,上述三個公式就不再相等了,其中,U2/R甚至沒有意義了。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認為高中關于焦耳定律的教學,應該在學生能夠熟練運用電功率UI與熱功率I2R; 電功UIt與電熱I2Rt這些公式的基礎上,從歐姆定律不適用的問題入手,例如從電動機電路入手,討論在這種情況下, UI與I2R; UIt與I2Rt各自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們何時相等,何時又不相等……等問題。與此同時滲透如下的思想:“算清電路中各種能量之間的關系(有人稱之為“能量賬”),是加深理解電路問題的基礎,也是解有關電路習題的基礎?!?/p>
實現(xiàn)我們上述設計思想的關鍵,在于能否用實驗演示出:電動機電路中,輸入的電功率UI等于熱功率I2R與輸出的機械功率之和,該實驗的誤差只要控制在10%之內(nèi),就算成功。
二、實驗創(chuàng)新作品教學(即使用說明)
上課伊始。老師為學生演示電動機的實驗,說明
電能————→機械能
根據(jù)電動機上面都貼著電動機的電阻,大約11.2Ω,兩端接有12.2V,讓學生猜想電動機工作時,電路中的電流多大?——學生大多根據(jù)初中的歐姆定律,猜想電流大約為1 A——而實驗驗證(如圖1)實際結(jié)果卻是0.07A——為什么?
由此總結(jié)出:在電動機的電路——有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不能再用我們初中的歐姆定律來計算電路的電流。
計算這種狀態(tài)下,電動機獲得多大的機械能?
已知:U=12.2V、I=0.07A、R=11.2Ω
電路的輸入功率為:UI=12.2×0.07=0.854 (W)
發(fā)熱功率為:I2R =0.072×11.2=0.055 (W)
電動機獲得的機械功率:P機= UI - I2R =0.799W
由這部分機械功率“干什么了?”——引出這部分機械功率主要轉(zhuǎn)化成為克服摩擦的功率?!獮楸咎谜n最后半定量實驗的修正埋下伏筆。
仍然利用圖四的實驗,用手指增加電動機軸的摩擦力,發(fā)現(xiàn)電動機變慢,電路電流增大;摩擦力越大,轉(zhuǎn)速越慢,電路電流越大。如果將電動機的軸用手指捏死,通過電動機的電流倒是1.1A 。
由這些實驗,得出如下結(jié)論:
1.電動機工作時,初中學習的歐姆定律不再適用,通過電動機的電流與電動機的工作狀態(tài)有關。
2.電動機不轉(zhuǎn),沒有機械功率輸出,已經(jīng)不成為電動機了,這時電路就是純電阻電路了,初中歐姆定律當然成立了。
請注意:使用電動機時,如果電動機卡死不轉(zhuǎn),電路的電流與發(fā)熱功率都很大,可能很快將電動機燒毀。這是個極端—甚至是破壞性的實驗,時間不能長。這時,應該盡快把電源斷開。
為了深入探討電路中的能量轉(zhuǎn)化關系,再演示一個半定量實驗:讓電動機吊起一個m=300g的砝碼,在勻速上升(并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其速度為V=0.61m/s)的過程中,討論電路能量之間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實驗數(shù)據(jù)還有: U=12.2V ; ?I=0.3A ; ?R=11.2Ω
輸入功率:UI = 12.2×0.3=3.66(W)
發(fā)熱功率: I2R = 0.32×11.2=1.008(W)
提升重物的機械功率 P機=Fv=mgv =1.793(W)
為什么 I2R+P機=2.801W 不等于UI=3.66W 呢?相差還不少。問題出在哪里?
由于我們沒有計算電動機轉(zhuǎn)動軸消耗的摩擦功率,必然引起誤差—如何測定這部分的摩擦功率呢?——我們無法測定這部分功率,但,可以借助同樣的電動機在同樣的電壓下空轉(zhuǎn)時,克服轉(zhuǎn)動軸摩擦功率的大小,來進行修正。
由前述的伏筆可知:P機2=UI- I2R=0.799(W) ,這樣發(fā)熱功率、提升重物的功率與克服摩擦的功率之和:I2R+ P機+ P機2=1.008+1.793 +0.799=3.60(W)
與輸入功率:UI = 12.2×0.3=3.66(W) 比較,兩者就很接近了,誤差大約2% 。”
本課的總結(jié)略。
四、實驗創(chuàng)新展望(本標題最好改為:幾點說明)
1.本課的半定量實驗中,測定重物上升中段的速度,也可以用三個光電門,在上升中段相近的三個點進行測定。這樣在課堂上可以重復兩次、三次實驗,而不用播放事先錄制的錄像,增加實驗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2.《新課程標準》提倡:盡量讓學生親自通過實驗,體驗某些物理過程。
學生實驗的小電動機型號為PPN13PB125C,售價5元/臺,外型如圖2所示。電阻約6Ω。實驗時,電動機接3V電壓,短路(卡死)電流約0.5A ?;空載電流約0.05A 。其實驗數(shù)據(jù)也可以很好反映電動機工作的定性情況。
3.有老師對小型電動機的電阻有如下意見:用電阻表測定小型電動機的電阻,離散度很大,幾乎沒有一個集中的數(shù)值。
對于型號為PPN13PB125C小電動機,我們用電阻表測定其電阻,令轉(zhuǎn)子在不同位置,只要轉(zhuǎn)子不動,其電阻都在6.2-6.4Ω之間。另一種測定方法:電動機接3V電壓,轉(zhuǎn)子在不同位置,短路(卡死)電流大約0.5A ,因此算出電阻約6Ω ,兩種測定方法一致。
對于電動機的電阻問題,我們有如下的看法:
直流電動機應用非常廣泛,工藝也已經(jīng)很成熟了;電工學中有關直流電動機的理論也已經(jīng)很成熟了,所以,電動機的電阻不可能成為不解之謎!。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二章恒定電流5焦耳定律,有一道直流電動機的例題,其中也有電動機線圈電阻0.4Ω的條件,可見,電動機有一定的電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