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杰
【摘要】跟蹤審計工作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與質量、特別是造價控制等方面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工作的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任務。本文將從跟蹤審計的含義和作用出發(fā),對如何做好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工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工程造價;工作研究
跟蹤審計是一種全新的審計方法,是指審計機構依法、依規(guī)對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的造價管理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詢、鑒證和監(jiān)督活動。這種審計方法使整個工程實施處于受控狀態(tài),能有效地克服事后監(jiān)督的局限性,在促進相關管理單位提高投資效益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更好地達到控制造價的目的,并可以從源頭上遏制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從而對廉政建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做好跟蹤審計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控制投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含義
所謂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就是指獨立的審計人員與審計機構充分運用審計知識與技術,依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制度規(guī)范,對建設項目從投資立項到竣工交付使用等各個階段的經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效益進行監(jiān)督、審查以及分析評價的過程。對建設項目進行跟蹤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建設項目的合法權益、有效控制與反映建設項目真實的造價、提升建設項目管理的水平以及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特殊性
一是跟蹤審計的全過程具有復雜性。在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審計組織模式和審計方法,明確審計流程和重點,確保最大限度降低審計風險。二是跟蹤審計的時間具有持續(xù)性。傳統(tǒng)的審計模式具有嚴重的滯后性,不利于對建設項目全過程的監(jiān)督和控制,而跟蹤審計將關口前移,在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持續(xù)對某個專項資金或某項政策進行動態(tài)審計。持續(xù)審計促使被審計單位不斷做出整改,促進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大提升跟蹤審計的作用。三是跟蹤審計的目的具有預防性和建設性。它要求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緊緊圍繞審計目標,及時提出審計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邊審邊改。四是跟蹤審計的高效性。它要求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加強對跟蹤審計內在規(guī)模地把握,對跟蹤審計的經驗、做法和教訓及時進行歸納、總結。
三、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作用
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涉及的單位和人員眾多,加強跟蹤審計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可以規(guī)范建設行為。通過跟蹤審計,可以促進建設市場、招投標市場運行機制公開、公平,保障建設市場的良性運轉;可以規(guī)范施工行為、節(jié)約建設資金、保障工程質量,全面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同時可以促進政府加強建設市場的規(guī)范管理,從源頭上預防不正之風,促使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制度,減少個人權利空間,杜絕“一個項目建起來,一批干部倒下去”的現(xiàn)象,提高國家投資效益。
2)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審計的職能。將審計關口前移,提前介入,將事前、事中、事后審計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事先評估風險,更好地為工程造價控制服務。建設方的基建、財務與審計相關管理部門發(fā)揮各自作用,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可以更好的化解各種風險。
3)可以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監(jiān)督。改變傳統(tǒng)審計模式的同時,也擴展了視野,拓寬了審計領域,將審計延伸到全壽命過程的其他階段,著眼決策、管理、經濟、財務、技術不同方面,既強化了行政監(jiān)督,又能對資金使用,造價構成及技術措施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分階段審計監(jiān)督。
四、要做好跟蹤審計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正確把握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
政府投資由于資金雄厚,往往從事的是一些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以及社會效益好而經濟效益一般的項目。跟蹤審計應正確把握對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系的評價。為此,要正確區(qū)分建設項目的性質,在此基礎上,既要分析、對比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及時反映那些盲目建設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同時還應根據政府投資的特點,按照社會效益先于經濟效益的要求,綜合評價社會效益,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2)準確定位跟蹤審計的職能
審計機關參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幫助被審計單位提高管理水平,是審計監(jiān)督的職責,是寓監(jiān)督于服務之中。但審計監(jiān)督職責不能代替被審計單位的管理職責,審計機關要準確定位,依法履行監(jiān)督職能,堅持審計監(jiān)督的獨立性原則,不參與建設項目的決策和管理工作,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審計人員要把握好工作尺度,與被審計單位明確劃清各自的工作職責,避免因審計越位而引發(fā)審計風險。
3)全面掌握和理解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是發(fā)包人和承包人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裝工程,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合同。施工合同通過法定程序經甲乙雙方認可后簽訂的,對雙方都有約束作用。作為一個跟蹤審計的造價工作者來說,掌握施工合同非常重要。除了要掌握施工合同中的合同價形式、計量支付方法外,還應對工程變更和索賠的處理方法、價格變動的調整方法等做深入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準確把握工程造價的審計。
4)及時了確市場價格
如果合同價是可調合同價,就必須及時準確須掌握人工費、材料費和機械費的市場行情,這樣才能準確審核工程造價。如果跟蹤審計人員不及時掌握每個月的價格市場行情,就不容易準確審核所報造價的高低,導致在審計過程中處于被動位置。
5)掌握工程造價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和文件
作為一名造價工作者,不僅要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還必須掌握造價方面的相關法規(guī)。在造價審計過程,既不脫離實際也不與法規(guī)相沖突,做到審核有理可據,有法可依。
6)遵守職業(yè)道德
每個職業(yè)都有其道德準則,作為造價審計者,其道德素質尤為重要,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和規(guī)模,而且也關系到多方的經濟利益。在審計過程中要誠實、公平,嚴格執(zhí)行工程造價管理規(guī)章制度,要做到廉潔自律,盡職盡責,不得有欺詐行為,保證高質量地出具造價成果文件。
五、結語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fā)展工程建設并取得了萬眾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而跟蹤審計工作作為建設項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科學、合理確定和使用建設資金,發(fā)揮其最大效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加快對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工作的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不僅是對我國傳統(tǒng)審計方式的完善,更有助于提升建設項目的管理水平和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振東.淺議如何做好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J].審計文稿,2009(7).
[2]楊斌.淺談如何做好建設項目跟蹤審計[J].建筑科學與監(jiān)理,2011(3).
[3]崔銳敏,魏峰. 淺談建設工程跟蹤審計[J]. 山西建筑. 2010(20)
[4] 謝全惠. 工程造價審計的內容及控制措施[J]. 四川建材.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