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霞
[摘要]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結(jié)合筆者的工作實踐從自身心理健康的修養(yǎng)及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幾個方面,較為詳盡地談談班主任工作中如何作好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班級管理層次。
[關鍵詞]心理健康 親情教育 人際關系 心理素質(zhì) 自信心 自我管理
班級是學校的一個基本單元,是學校中開展各類活動的最基本的基層組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場所,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一個健全的班集體,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結(jié)果,而且直接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教育實踐中,我以學校開展的“爭創(chuàng)優(yōu)秀班級”評比活動為契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一、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養(yǎng),讓健康的心理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師職業(y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yè)。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樂觀、豁達、寬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緒特征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頭,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綻開笑臉,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相反,教師遇事急躁,學生情緒就不穩(wěn)定。教師心里不健康,會把不良情緒帶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當?shù)姆绞綉土P學生。鑒于此,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為我今年做好班級工作的起點,首先,不斷要求自己學會解除或緩解高壓心態(tài),不再主要以學生分數(shù)論成敗;第二,努力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愛生情懷,時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對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第三,學習先進的教育藝術,掌握先進的適合當代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第四,學會把辦公室當作“教師心理健康成長的工作坊”,經(jīng)常把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與其他同事討論。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識的積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適時地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級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我在與學生交往時,就比較注意自己的情緒,每當遇到學生違紀時,總是提醒自己不要發(fā)火,先讓學生自己說說原因,繼而問道:“你認為這樣做,對嗎?你這樣做影響了誰?個人?還是集體?”或是采取“冷處理”的方式——好好想想,明天再說。運用這些方法,不僅給了當事的學生一個思想緩沖期,而且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我反省,等到時機成熟,再找當事人談話,效果是很明顯的。
二、營造班級“親情”氛圍,努力使自己成為班集體的一員
人為心理問題所困,無異于陷入一座“圍城”?!伴_始,學生有點不良表現(xiàn),受到老師批評,此后老師的工作又沒跟上,學生受到冷落,思想開始消沉,表現(xiàn)更加‘不良, 于是遭遇老師更加嚴厲的批評、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訓斥以至打罵。此時學生呢,越發(fā)‘逆反,輕則以惡作劇,重則以‘破壞性行為發(fā)泄不滿,表示抗爭。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從而被視為‘屢教不改者?!边@是班主任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在班里的滋生,我開始注重進行“親情”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一個寬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級環(huán)境。1.“教師寄語”:“進門來,你是二十五中的希望;出門去,你是二十五中的自豪?!?.利用新學期開學召開主題班會,精心設計的開場白令學生耳目一新:“同學們,我是你們的老師,更愿意成為你們的朋友,過去的一個學期,我們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在此謝謝大家。希望我們繼續(xù)保持,共同度過今年的教與學時光。”3.抓住學生生病的契機,提升學生的親情意識。
“親情”的營造,讓學生對班級有了家的感覺,學生也更注重塑造自己在集體中的形象了。
三、開展活動,提供交際平臺,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zhì)
交往是人的生活的需要,實踐證明,群體中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和諧的關系使人感到溫暖,產(chǎn)生安全感,促進人體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相反,彼此冷漠,互不來往,甚至仇視和猜忌的關系,使人產(chǎn)生壓抑和焦慮,缺乏安全感,導致多種心理問題,影響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貝多芬有句名言:“為了獲得‘更美的效果。沒有一條規(guī)律不可被破壞?!睂W生進行思想教育,也必須對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進行改革,舍其不合時代特點的觀念、做法。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如果自己主觀上認準了的事,難度再大,也會想方設法去完成。根據(jù)這種心理,我就為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教育作用,而讓他們的位置有所改變,即從“受教育者”變成“教育者”,變換一個角度,變換一個位置,從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教育自己和別人,從而依照正確的思想,自己從主觀上改造自己,心悅誠服地約束自己。
四、緩解學生心理負擔,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成功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需要有賴于自信。自信是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它帶來動力,帶來干勁。而自信來自成功的體驗。近代教育家俞子夷說:“要有自信,一定要有成功的體驗,常常做錯,常常受責,只有失敗,永無成功,怎能自信呢?”因此,在日常評價學生時,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和他們分享成功的喜悅:對那些成績欠佳卻進步顯著的學生,要毫不吝嗇熱情的表揚;對那些成績一般,原地踏步的學生,則著重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那些哪怕是很微小的閃光點,也能為他們帶來成功的體驗和歡樂,從而激發(fā)他們的上進之心。這樣,學生學習的內(nèi)誘因得到了正強化,自信心得到增強,學習需要也得到了激發(fā)。
我們班上有一位女生,學習成績中等偏下,每次都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但作業(yè)質(zhì)量不高,每次作業(yè)中,錯別字不少。我每次批改都得化較長時間,滿紙的勾勾畫畫。一次小作文《我的媽媽》,如果可以忽略錯別字和書寫不工整等不足,這是一篇相當成功的作文。文中媽媽的神態(tài)、動作、聲音、語言、心理活動等,都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沒想到像她這樣在作文上頗有幾分“靈氣”的學生,竟成了學習上的后進生,我這做老師的該負什么責任呢?在寫評語時,我肯定了這篇作文的成功之處,也明確表達了對她的期望和信心。從此,這位同學愛上了作文。每次作文,她都非常認真,一個后進的孩子正用她的自尊、自信、自強為自己理想中的 “白天鵝”編織著新羽衣。終于有一天,她的作文被當做范文在班里朗讀。漸漸地,她愛上了語文。我終于深深地理解了這樣一句話:“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 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來說, 贊賞和鼓勵并不亞于雪中送炭。
5.增強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盡量讓每個學生都來參與,使班級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在主活動中得到自我教育。為此,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追求的是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自我管理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力爭學生人人自覺參與,各司其責,自己管理自己,以便使學生在自我管理的實踐中,約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長工作和活動的才能。我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始終樹立民主意識,努力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認真起好調(diào)控、引導、服務的作用,決不包辦代替。這樣做,一方面教師可從班級日常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習慣,增強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讓每個人都參與集體的管理工作,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工作積極性,也推動了班級工作的正常運轉(zhuǎn)。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給我?guī)砹撕芏啾憷?,也進一步推動了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