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晴 龔杰克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兒童的生命教育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加強兒童生命教育刻不容緩。從時代特征著眼對兒童生命教育的起源、重要性、實施領域及所需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生命教育;兒童;社會問題
當代人類文明的飛速發(fā)展和極度繁榮為人類的享受式生存提供廣闊的空間,同時伴隨著世界不同國家區(qū)域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等的融合交織,人們開始對生命問題產(chǎn)生了迷茫和困惑,特別是心智尚在發(fā)展時期的青少年。近年,大學生自殺、自殘、傷人、殘害動物等惡性事件不斷發(fā)生,中小學生相約自殺事件,以及近期全國各地連續(xù)發(fā)生多起中小學生溺水身亡事件,都體現(xiàn)出我們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這已成為嚴重的時代問題和社會問題,所以當下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緩,且更應該從孩童時期抓起。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
生命教育是20世紀中葉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1968年,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最初提出。主要是針對當時美國吸毒、艾滋病、自殺和暴力等侵害生命現(xiàn)象而進行的教育。而后澳大利亞(1979年)和英國(1986年)相繼開展生命教育研究,上述兩國主要針對當時本國內出現(xiàn)的“藥物濫用、暴力與艾滋病”等社會問題而提出生命教育命題的。
我國大陸的生命教育始于21世紀,短短幾年內已由最初對西方和我國臺灣生命教育的引介,相繼到上海、湖南、遼寧、黑龍江等省市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我國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針對當代中國社會急速發(fā)展、價值取向多元、人生選擇多樣、生活競爭激烈的情況,青少年生命的脆弱感和無助感日益嚴重等社會問題而提出的。
從生命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可看出,生命教育都是針對本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社會問題而提出的。因此,生命教育具有時代特征和國家特征,而且它也在不斷超越國界、國情,走向統(tǒng)一。如世界各國青少年日益嚴重的自殺問題、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問題、水污染問題及頻發(fā)的食品安全問題等。
二、實施兒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兒童具有學習的天性和本能,是如饑似渴的學習者。教育就是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兒童內在的自然天性,保護和促進兒童生命力的正常發(fā)展,并為之提供最為合適的學習條件和教育環(huán)境,使之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加有效地學習。因此,在兒童時期開展科學有效的生命教育,培養(yǎng)他們熱愛生命、尊重生命,能正確面對成長旅途中的挫折、困難和失敗,樹立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避免或緩解一些可能給家庭、社會造成巨大損失的社會問題。
其次,社會的多元化和新舊觀念的沖突會對兒童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產(chǎn)生極大影響。當他們面對競爭激烈的學習考試、情感壓力及社會物質方面的誘惑時,他們往往會思想狀況不穩(wěn)定,缺乏合理的判斷和解決方式。另外,社會、學校和家庭對生命教育的忽視使兒童無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教師要注重每個孩子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特別是要關心那些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的孩子,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給每個孩子一片陽光。因此,對兒童進行生命教育勢在必行。
三、兒童生命教育涉及的主要領域
人的生命分為三個層面:生物性生命、社會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簡單來講就是人的生命是人與自己、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自己、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日益復雜,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社會發(fā)展所需的能源問題、生活質量提高所需的物質資源問題及文化娛樂需求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不僅給每個獨立的人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也給人類生存所需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壓力,甚至是災難。諸如青少年的價值觀問題、社會暴力吸毒及頻發(fā)的自殺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自然環(huán)境中的熱帶雨林的快速消失、生物多樣性急劇降低、土地的荒漠化、水體污染、全球變暖問題等。所以,兒童生命教育內容根據(jù)生命的三層關系和所面臨的核心問題,主要分為個體生命教育、社會性生命教育和自然環(huán)境生命教育這三大領域。
四、實施兒童生命教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構建祥和的“家庭”生命教育環(huán)境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是孩子的第一個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更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如何直接關系到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性質、方向、速度和水平,影響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和“終身的老師”。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家庭對生命教育缺乏重視,許多父母對子女的生命教育意識淡薄,特別是知識文化水平低下的家庭,家長不恰當?shù)慕逃椒ㄍ且鸷⒆幼詺⒌闹匾蛩亍?/p>
魯迅早在《隨感錄二十五》和《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兩篇文中就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責任,魯迅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要成為有資格做父親的人,成為懂得并主動承擔起對兒童生命的“健全的產(chǎn)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的責任,促進兒童生命的成長與發(fā)展。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2.構建良好的“校園”生命教育環(huán)境
學校是人生的重要驛站,擔負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責任,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具體實施者,自身素質將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質量。傳統(tǒng)的教育體制中,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基本是知識的單向灌輸,學生的生命張力難免受到壓抑,生命教育嚴重缺位,即使部分學校開展生命教育課程,但對兒童生命教育的理解比較淺薄,其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過于呆板,缺乏生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得學校的生命教育形同虛設。
同時生命教育是一種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活動,這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充分認識到生命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例如,在職教師可通過培訓、進修、研討班等提升實施兒童生命教育的能力;在校師范生應加強生命教育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使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后盡快擔負起兒童生命教育的重任。另外,學校要針對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特點,開設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課程,可從與生命教育內容相近的教學主題入手,或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或課外活動來對學生進行適時的生命教育,引發(fā)學生關于生命價值及意義相關問題的思考。例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實施生命教育的載體,其活動內容開放,重視孩子的興趣,強調孩子的親身體驗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選題合適,開展生命教育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構建和諧的“社會”生命教育環(huán)境
實施兒童生命教育除了強調營造良好的“家庭”和“校園”環(huán)境外,和諧的“社會”生命教育環(huán)境同樣十分重要。首先學術界要重視兒童生命教育研究,政府和社會要加強對兒童生命教育的關注,并積極倡導生命教育理念,在制度上明確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以此為兒童生命教育有效實施構建完善的社會大環(huán)境。在具體措施方面,學術界可建立兒童生命教育年會,定期開展學術研討會,拓展生命教育的社會影響力;社會可通過媒體加強對生命教育的宣傳普及,諸如可以從政府層面開發(fā)一些生動有趣的有關兒童生命教育的科教動畫片,代替目前質量參差不齊的兒童動漫市場,政府還可以引導社會編寫一批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兒童生命教育的科普讀物,為孩子們的生命教育鋪路搭橋。
總之,只有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生命教育環(huán)境的有力保障下,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理解生命的理念和目標,也為年輕的生命注入更多的激情和夢想,從而實現(xiàn)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勇,鄧鈺婷.對災區(qū)兒童生命教育的反思[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1,28(01):55-58.
[2]朱超華.關注兒童生命激發(fā)學習自覺[J].基礎教育論壇,2012(03).
[3]朱小紅.關注生命教育促進兒童健康成長[J].好家長·新教育,2006(09).
[4]李厚剛,張延華.將生命教育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1):60-63.
[5]汪薇,堯新瑜.魯迅教我們如何進行兒童生命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2(05):6-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