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芬
【摘要】由于橋梁施工是道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因此,對于橋梁施工材料的選擇要遵循經濟合理的原則,在保證道路質量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道路的持久性。可靠性施工、結構優(yōu)化施工的施工辦法都是道路橋梁施工中常用的技術,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條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節(jié)約建設資金。本文主要對道橋施工中常見的技術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道橋施工、常見技術、解決對策
一、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道橋工程的質量與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道橋工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是提高施工企業(yè)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要想使得企業(y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優(yōu)勢,就必須不斷加強道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然而,目前,一些道橋施工企業(yè)對于其施工技術的重視度還不夠高,導致道橋工程發(fā)生不安全事故的頻率增加,嚴重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由此可見,不斷加強道橋施工技術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目前我國道橋面臨的狀況
1、道路橋梁施工現狀道
路橋梁的施工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施工當地的地質條件、選擇的道路橋梁施工工藝、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以及施工原材料的選用等。受這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對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也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道路橋梁裂縫的出現和橋梁鋼筋的腐蝕都與這些因素有關系。這些施工質量的出現大大降低了道路橋梁施工的耐久性,大大縮短了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進而對道路承載的運輸效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嚴重的還會對道路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只有對橋梁施工采取具體預防措施,制定具體管理制度,才能使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不斷提高。
2、我國道路橋梁施工管理現狀
我國道路橋梁施工的管理要追溯到 20 世紀的 90 年代,至今已經有了 20 多年的發(fā)展歷史,經過這 20 多年的經驗總結已經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管理辦法,盡管如此,我國的道路橋梁施工還是涌現出了諸多的質量問題。道路橋梁施工建設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高速公路和橋梁的建造,所以,對兩者的施工管理相對來說是比較特殊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道路橋梁的種類多種多樣,因此對其的施工管理也呈現一定的復雜和多樣性;道路橋梁的施工建設地點不是固定的,即其建設地點呈現較大的流動性,因此在無形中加大了對各位置道路橋梁施工的管理難度;道路橋梁施工的計劃要根據實際的特點滿足道路橋梁建設對可行性和預見性的要求;道路橋梁施工周期的長度也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難度。
三、我國道橋施工中常見的技術問題
1、路面平整度問題,
確保路基路面的平整度,是加強道橋施工控制,提高工程質量的基本要求之一。若路面平整度過低就會讓車輛受到較大的顛簸;車輛顛簸程度的加劇又會直接破壞道橋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使得整個路面平整度的衰減程度加劇,造成路面不平、開裂或松動脫落。路面不平是指因路基強度不夠,使路面在負荷過重的情況下變形,產生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而開裂或松動則是由于瀝青面層的抗變形能力小于路面的變形改造成的,與整個路面的強度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2、橋頭過渡段問題分析
一是橋頭臺階問題。在橋梁與公路的聯結處,由于橋頭搭板設計不科學、規(guī)范,搭板的施工質量控制得不夠好,道橋聯結的平穩(wěn)性、安全性較低,橋頭過渡段的順暢性效果不佳,因此便出現了橋頭臺階。橋頭臺階的是致使橋頭跳車的主要原因;
二是在路橋工程建設中,為了有效解決或緩解橋頭臺階跳車的問題,一般通常采用搭板結構的方法。但是,在設置搭板后,橋頭跳車的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道橋工程施工中,橋頭過渡段的路堤處于高填方,道橋間的相對沉降差較大,在搭板長度不足時,就無法起到順接的作用,因此容易出現橋頭跳車的現象;另一方面,搭板本身的強度較差,產生嚴重變形或斷板,致使橋頭線形突變,從而出現橋頭跳車;
三是有的橋頭所在的是軟土路基,對路基軟土層處理不當,極易引發(fā)路基沉降,導致橋頭跳車。主要是因為施工設計不當,對路基的勘測不到位、力學性質計量不全面、計算與實際的相差甚遠,造成橋頭路基處理疏漏,采取的軟土層處治方法不當,使軟土處理效果不佳,沒能達到規(guī)定要求;
3、道路施工中的接縫處理不當
在道路工程中,雨水井。排水主管及檢查井等輔助設施頗多,而且大多設在行車道上。如果井背的寬度比較小,就會影響回填壓實。再加上施工中經常發(fā)生的疏忽或監(jiān)控不嚴,就會使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導致雨水井及檢查井與路面接縫處出現塌落缺陷,容易使車輛在行駛時發(fā)生跳車現象,影響交通安全。
4、橋梁裂縫
在炎熱的夏天或者冬天溫度驟降、溫差變化大時橋梁就很容易產生裂縫。相應的溫度是控制是對橋梁裂縫預防的主要措施,例如進行通冷水來對混凝土內部降溫;在攪拌混凝土時,對石子來降低澆筑時的溫度,嚴格控制好入模時的混凝土溫度;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避免混凝土的直接暴曬等。
四、道橋施工中常見技術問題的解決措施
1、科學設計,嚴格規(guī)范施工過程管理
一是施工前的勘測調查必須深入實際,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應對影響路基的穩(wěn)定性、強度、密實度的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為軟土層的處理提供第一手資料;二是注重對路面平整度設計的考慮,從設計層面提升工程質量。
2、加大技術管理力度
路橋施工技術管理是消除大部分施工技術問題最有效地措施之一。在實際施工中,應當不斷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檢驗工作,并嚴格按照相關的設計方案和交底方案組織施工,建立健全相應的質量責任制度,并落實到崗到人。同時還應加強計量監(jiān)測,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進行檢查。在實施階段,應當按照施工方案落實到位,并加強對振搗、養(yǎng)護等關鍵施工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盡可能減少裂縫的產生,以確保工程整體質量。
3、選擇恰當的施工方法
現階段,路橋工程中以綜合機械化施工法和機械化施工最為常見,不同機械配套使用,主機與輔機互相配合,協調完成機械作業(yè)。在工程實踐中,要根據作業(yè)的內容和具體環(huán)境進行合理分配,選擇出最為恰當的施工方法,使機械操作既能夠滿足工程要求,又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勞動強度、節(jié)約施工成本。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統籌施工組織、施工技術、施工現場以及財物管理四方面的關系,對施工程度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安排,并進行嚴格的監(jiān)控和管理。
施工的技術人員必須對工程組織設計以及監(jiān)理工程的正確指令進行嚴格的執(zhí)行、認真設計,進而開展施工工作。路基土石方一般的施工工序大致如下:首先對路基的基底進行處理,確定挖填的具體方法,最后再將路基壓實。
5、嚴格控制施工工藝
嚴格控制施工工藝,特別是保證預應力束的張拉效果。在后張法時由十應力損失使的控制應力小于0.75fpk,要采取管道、錨圈、錨具和實測錨摩回縮造成的應力損失,對其進行超張拉并同步進行約束控制應力檢測使得鎖錨時達到設計張拉控制應力等于0.75fpk,最終達到有效預應力的建立。
五、結束語
作為路橋施工企業(yè)應該明確技術應用的價值和作用,對路橋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展開分析,應用技術的手段和方法進行干預和處理,在提高責任心、素質、工藝等要素的前提下,形成路橋施工質量的可靠保障,順利實現路橋施工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參考文獻:
[1]林冬梅,劉向錄.基于道橋施工技術的應用與分析魅力中國,2011(7).
[2] 邱祖聲,王波.淺析道路橋梁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民營科技,2012.
[3]郭曉磊.探討路橋施工中常見的技術問題及解決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