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 : “英語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 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市各所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均突出了“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都在清晨開設了早讀 課。其目的在于利用清晨良好的自然條件,讓學生在頭腦清醒,記憶力好,精力旺盛的條件下,有效地利用“讀”的方 式來提高語言的學習效果。但在實際運用中,卻出現(xiàn)了“早讀不讀”或是“老師來了就讀”的“光控燈”現(xiàn)象。我將就 此問題,淺談一下如何有效地開展高中英語早讀課。
關鍵詞:新課程; 早讀; 有效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認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而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是其基礎之一,其中讀是理解的技能之一,即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之一,所以讀的技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至關重要。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時常有英語早讀課效率低下。筆者認為很值得探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和如何使學生在高中英語早讀課上提高學習效率。
一、高中英語早讀課的認識誤區(qū)
在高中教育階段,不但存在著部分學生覺得早讀課不重要,缺乏認真對待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一部分教師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認識誤區(qū),覺得早讀僅僅是學生自身的事情,和教師沒有直接的關系,教師僅起到巡視與監(jiān)督的實際作用。所以,早讀課上就出現(xiàn)了多種現(xiàn)象:寫作業(yè)、做筆記、打掃衛(wèi)生、教師找學生談話、完成班上的其它事務等方面。早讀課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學生不明確早讀課的合理安排,如選擇朗讀的課本、需要記憶的材料、需要區(qū)分精讀與泛讀的內(nèi)容。在這些環(huán)節(jié)教師缺少準備與統(tǒng)一的引導,直接使得早讀課出現(xiàn)盲目性、隨意性與單一性的實際狀況。學生早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下降。早讀課即為朗讀課文,這樣的簡單認識一定會導致學生對早讀課產(chǎn)生認識偏差,所以學生逐漸喪失對早讀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部分學生在早讀課基本上是屬于被動,甚至出現(xiàn)教師在教室的時候?qū)W生被動地應付;教師不在教室時學生就不朗讀的現(xiàn)象。早晨作為讀書的黃金時間段,也屬于學生記憶的最佳時間段。高中學生一般正處在思維活躍發(fā)展、記憶力較強的一個年齡階段時期。所以早讀課效果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英語這門工具語言的實際效果。早讀課的有效性通常是指在達到基本教學目標的實際基礎上,不斷追求早讀課的效率和效益。這種具體的追求是在進行早讀課的同時,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意識與自我引導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牢固的重要基礎。這里所提到的進步或者發(fā)展,不僅僅指獲取知識這一具體方面,還應當包含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各個方面的實質(zhì)性發(fā)展,即為學生有無實際發(fā)展或者有無實際進步是早讀課有效或者無效的主要指標。假如學生不想早讀,或者是早讀沒有實際收獲,即使有教師的相應指導,也是毫無效果的早讀。同樣,如果學生讀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也是無效的早讀。
二、用好的策略來引導學生進行早讀在早讀課上,教師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使早讀課的形式多樣,吸引學生的參與性,有效提高早讀課的效率
(一)每節(jié)早讀課都要設置目標,制造壓力
在早讀課進行英語學習時,會有很多學生只是對單詞詞匯進行記憶,每次早讀課就背誦單詞表中的單詞。但是學習效果卻不好,有很多單詞沒有記住。這是由于早讀課學生在學習時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完成目標的壓力,導致他們看似在認真記憶,其實專注力卻不高,記憶效果很不好。要是學生在早讀課的學習和記憶有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給自己每一次的英語早讀課制定一個計劃。例如,在早讀課上,背誦一個單元的單詞;或者背誦一篇課文等。學生在早讀計劃的指引下,就能有目標地進行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早讀課結(jié)束之后,讓學生對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看看是否完成了制定的計劃。在明確的計劃和目標下,學生能有效利用英語早讀課,使英語知識的積累量不斷提高。在早讀課上,不僅僅包括記憶英語單詞,還可以對語法句型進行學習和鞏固。通過朗讀課文來培養(yǎng)英語語感,背誦英語課文等。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認清早讀課的意義,使他們通過英語早讀的學習,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二)豐富早讀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師在英語早讀課上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例如,在進行單詞記憶時,讓學生以自由讀為主體,但在自由朗讀期間也可以穿插一些互動。例如,有時候可以教師帶著學生讀;有時候可以學生跟著磁帶讀;有時候可以男生女生交替讀;有時候可以同桌交替讀。教師應盡量豐富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三)要注意讀的方法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而對于20分鐘到30分鐘的早讀來講,以下幾種方法可供考慮選取。首先,可以利用領讀的方法。由于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可以自己在早讀課上領讀或者也可以讓朗讀能力好的同學領讀,還可以讓朗讀能力差的學生領讀,邊讀邊點撥,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閱讀水平,只有讀通了,讀順了,才能談得上理解與記憶。其次,可以在領讀一至兩周后進行小測試,開展一個朗讀比賽,可以在個人與個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比賽,比如說配樂朗讀,跟示范帶朗讀,分角色朗讀等等。當然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最好要去起一個指導與監(jiān)督的作用,否則可能會讓早讀成為亂讀與混讀的時段。
(四)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早讀課的趣味性
單一的課本閱讀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的感覺,長此以往,學生難免對英語早讀課產(chǎn)生厭煩感,草草應付了事,更談不上早讀課的效率了。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擴大閱讀面,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早讀課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依據(jù)每周早讀的安排,適當增加一些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欣賞或者報刊雜志上的經(jīng)典短文欣賞,來活躍英語早讀課的氣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欣賞好的文章,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讀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是英語課的目標之一。
總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基礎教育的改革目標之一,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改變傳統(tǒng)、被動的學習方式,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不斷地探索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重視高中英語早讀課,改變傳統(tǒng)的早讀方式,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有效的早讀策略,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學生掌握英語語言能力的必由之路,這一條路,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