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礫元
摘要: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今天,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生訓練和課堂評價等方面進行分層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這樣,大大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效果
在當前的教育現狀下,大多數學校實行平行班級授課。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如果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以致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可能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種現象,就必須在課堂上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逐步摸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分層教學的嘗試。
一、根據學情對學生進行分層
要想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分層教學,就要首先全面了解學生。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了解。根據這些了解,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類生(高層)”、“B類生”(中層)、“C類生”(低層)。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給予他們最大的滿足。既讓A類生吃得飽,又讓C類生吃得好,讓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均有滿意收獲。
二、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
1.教學目的標分層
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一定要有所不同。A類學生的特點是基礎知識水平高,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夠強。所以,針對這類學生將教學目標定在能力的提升這個角度。B類學生的特點是基礎知識水平一般,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較弱。教師針對這類學生將教學目標定在夯實基礎,強化閱讀和寫作的訓練這個角度。C類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相對很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更差,。教師針對這類學生將教學目標定為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主要培養(yǎng)他們對閱讀和寫作的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過程的分層
從導學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除了文本引讀中包含的對文章作者的介紹和寫作背景以及文體知識鏈接等共性知識以外,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題目的設計,都要努力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具體表現導學案設計的層次性方面,除了設計一些全體學生公共學習的內容之外,尤其是在自主學習中,題目設計盡量向B類生和C類生傾斜,讓他們從回答對簡單的問題過程中找到自信,鍛煉其獨立學習的習慣。在合作學習的題目設計中,要兼顧三類學生的不同特點,題目設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并注意所選問題必須有討論的必要性。確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A類生對B類生C類生幫扶作用。在能力提升環(huán)節(jié)中注意對A類生進行拔高,讓他們吃飽。這樣,可以全面的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他們在語文課堂中均有收獲。
3.檢測訓練的分層
檢測訓練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針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分層,在檢測訓練時也必須體現層次差異來。例如:在檢測學生對文言文的掌握情況時,只給C類生設計最基礎的字、詞、句的翻譯和文章主旨的題目進行考察,B類生在此基礎上增加對課文內容理解的考察和課內文言詞語課外應用能力的考察,A類生在B類生的基礎上再增加對課外文言文的翻譯和主旨的歸納,以提高A類生的閱讀遷移能力。這樣,不同層次學生得到了不同的檢測,同時,達到了屬于自己層次的目標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均有顯著提高。
4.評價的分層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大都是優(yōu)等生表揚,被“夸上了天”;學困生遭到批評,被“貶入了地”。這樣,就大大滋長了優(yōu)等生的驕傲情緒,也沉重的打擊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分層教學中,評價也要有針對性,A類生以勉勵為主,B類生以鼓勵為主,C類生以表揚為主教學。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tǒng)評價的弊端。
三 、分層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
1、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學習《馬說》一文后,我將A、B、C類學生均衡分組進行了一些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圍繞“伯樂與千里馬”展開討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各組發(fā)揮C類生的反應速度快,B類生的整理能力強,A類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強的等不同優(yōu)勢,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這場辯論會,不僅提高了表達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和競爭的意識。此外,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語文教學中設計了分層朗讀、背誦的競賽。各層次學生的參與積極,競爭激烈,尤其是一部分C類生的熱情更是空前高漲。
2、有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
在語文課上進行分層次教學之后,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不同層次的檢測。這樣,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對各層次學生的進步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各層次的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均有收獲。
3、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
由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優(yōu)等生評價的感情傾向,致使學困生和教師的關系緊張,甚至有的學生專門和某位教師“對著干”的現象。分層教學在語文課堂推進后,C類生也能在課堂教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通過努力學習到簡單的知識。不僅學習方面有所進步,在紀律方面更是進步顯著。再加上分層評價的機制,大力表揚C類生。C類生也能吃得好了,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開始良性循環(huán)。
以上這些是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次教學的探索和體會,雖然不太成熟,但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將分層次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繼續(xù)進行推進。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會有更大的進步和收獲。
參考文獻:
[1]《德育報》2003年3月第651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作者:徐浙珉。
[2]《中學語文研究》(2001年第4期),華南師范大學語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