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霞
摘要:我縣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構建自主高效課堂,這樣就給教師提出了新的任務,即在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前提下,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從“學會”變?yōu)椤皶W”,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筆者經過自己的思想品德教學實踐認為情境教學法對解決這一問題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效課堂;思想品德課程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一味地追求考試成績,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講解,這種消極被動的“填鴨式”教學中,沒有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為了枯燥的分數而去枯燥地學習,沒有用“真心”去體驗,去參與,情感也就無法得到充分激發(fā),上課時“懨懨欲睡”。 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習與生活相聯系,以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情境教學,能充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啟發(fā)、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那么,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我談三點體會:
一、借助活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我們應該在授課中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在體驗中思考探究,從而學生才有真切的感受,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大大地提高。
例如,我在講授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時,讓學生上臺來做一個“比比誰力氣大”的實驗。實驗前準備了一只筷子和一把筷子,邀請了班里的兩位大力士,讓他們上臺來做實驗。其他同學仔細觀察折一根筷子與折一把筷子所用的時間、所花的力氣以及兩位同學的表情。實驗結束,我請一位同學描述剛才實驗中的情景:先折一根筷子,兩位同學毫不費力“啪”就折斷了,而當兩位同學折一把筷子時,似乎并不那么輕松。兩位同學漲紅了臉,嘴里發(fā)出“呀呀”的用力聲,甚至屏足氣蹲了下去,結果也沒折斷。這時我問:為什么一根筷子輕輕一折就斷了,而一把筷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也沒折斷?同學們馬上回答上來,一根筷子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由一根一根筷子累積起來的力量卻是巨大的。在回答了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我趁勢引導:這個實驗對我們創(chuàng)建優(yōu)秀班集體有什么啟示?學生自然而然得出了結論:團結就是力量。
再如,在八年級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講藝術》一課中,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打電話找同學的活動,讓學生來表演,切身感受禮貌用語的作用。此外,平時還可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其它多種形式的活動情境,可以運用“情景劇表演”、“唱文明禮貌歌”、“師生換位”、“ 講故事”、“辯論”等各種形式,促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氣氛,讓同學門在活動中深化理解,從而能延伸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去。
二、運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史上以及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著大量的故事。故事的內容不光吸引人,并且蘊含著一定的哲理。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心挑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的故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悟真理。
例如:我在講授《調控不良情緒》這一教學內容時,談到一位老奶奶情緒發(fā)生轉變的故事。老奶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二兒子開洗染店。天晴時,老奶奶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奶奶又擔心二兒子的生意不好做。每天以淚洗面,心情不好。鄰居勸她,老奶奶好福氣呀,無論天氣好壞,都能賺到錢。老奶奶一聽,高興了,情緒頓時變好了。故事講完,我提出問題,老奶奶的情緒發(fā)生轉變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都能答出:“老奶奶想問題的角度發(fā)生了變化”。我從而歸納講解,當我們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雖然不能改變周圍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問題的角度,轉變自己的態(tài)度來調控不良情緒。通過課堂檢測和課后反饋,這堂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三、緊密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學生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需要樹立榜樣的作用,需要正確思想的引領,同時需要學生的認真思考、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因此,需要選取具有感染力、思想教育意義大的事例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為此,我們可以而且應當聯系學生生活,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心的話題,圍繞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學科知識,理解和把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學會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例如,我在講《學會拒絕不良誘惑》這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我拿出一封信,把信中的內容讀給學生聽:“我中了幸運大獎,并叫我到某網站輸入身份證號碼領獎?!比缓筇岢鰡栴}:“如果是你,你如何決定?你怎樣看待這類事件?”這樣的教學情境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貼近學生實際,提出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究。
總之,在思品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大量的學習教育機會,會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二十一世紀教育創(chuàng)新理論》(馬仁典、鐘德濤主編,2000年由珠海出版社出版)
[2]《課程論》(施良方主編,2010年由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
[3]《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白月喬主編,2010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4]教育部的2001《思品課程標準》,北京師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