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橋,招健明,張帥,姚見
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骨科,廣東 陽江 529500
術后配合中藥治療髖臼骨折療效觀察
張愛橋,招健明,張帥,姚見
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骨科,廣東 陽江 529500
目的:觀察手術配合中藥治療髖臼骨折臨床療效。方法:38例髖臼骨折患者,按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9例,對照組僅給予手術治療,觀察組手術后配合中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84.2%,對照組36.8%,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嚴重疼痛觀察組0例,對照組6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后配合中藥治療髖臼骨折臨床療效良好,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髖臼骨折;中醫(yī)治療;手術治療;臨床療效
髖骨是由髂骨、恥骨以及坐骨三個部分所組成的,其外側面有一個比較大且比較深的窩被稱為髖臼,它與股骨頭組成髖關節(jié)。髖臼是髖關節(jié)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髖關節(jié)的負重一般比較大,且活動度也比較大,是人類最常使用到的一個部位,因此很容易發(fā)生骨折的情況[1]。髖臼發(fā)生骨折時可導致盆腔內出現(xiàn)大出血的情況、或者引起尿道、神經等損傷,病情比較嚴重時可以使盆骨環(huán)發(fā)生斷裂或者同側的下肢發(fā)生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對其的治療顯得十分重要。目前臨床上對髖臼骨折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有研究表明[2],在患者手術之后使用中藥配合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筆者在髖臼骨折手術后配合中藥治療髖臼骨折,收到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髖臼骨折患者,共38例。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9例。對照組男11例,女8例;年齡20~58歲,平均(42.6±3.1)歲;車禍受傷9例,高處墜落6例,重物砸傷4例;多發(fā)骨折患者15例,合并失血性休克3例,顱腦損傷1例;輕度7例,重度8例,嚴重4例。觀察組男10例,女9例;年齡21~57歲,平均(41.6±4.5)歲;車禍受傷11例,高處墜落5例,重物砸傷3例;多發(fā)骨折患者13例,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顱腦損傷2例;輕度5例,重度6例,嚴重8例。2組年齡、性別、病程、受傷原因、病情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為新鮮骨折,入院之后均進行CT檢查證實。排除有其他嚴重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2.1 對照組 給予單純手術治療。其手術入路分別為Kocher-Langenbeck入路,該種方式主要適用于后壁骨折、后柱加后壁骨折以及橫行加后壁骨折的患者。對于涉及前后柱的橫行骨折患者以及橫行伴有后壁骨折的患者或T行骨折的患者,使用拉力螺釘固定前柱、鋼板固定后柱,其強度等同于用鋼板固定前后柱。以髖腹股溝入路的主要適用于前柱以及前壁骨折患者,對其使用鋼板內固定。根據不同的入路方式進行手術,在盡量減少骨膜剝離的范圍的情況之下將骨折部位顯露出來,依照解剖標志將骨折解剖復位[3]。術后給予3天左右的抗生素治療,并負壓引流36 h,在其術后3天左右給予低分子肝素并被動活動關節(jié)以預防靜脈血栓發(fā)生。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在患者術后2~3周給予血消腫方治療,處方:三七20 g,沉香、桃仁、紅花各15 g,當歸、川芎各10 g,赤芍、延胡索各8 g。術后4周后給予補腎接骨方治療,處方:杜仲、黃芪、黨參各20 g,骨碎補、土鱉蟲、熟地黃、桑寄生、續(xù)斷、何首烏各10 g。中藥每天1劑,水煎服,分早晚服用。
共治療8周。
3.1 觀察指標 2組臨床療效比較,術后疼痛比較。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4]擬定。優(yōu):疼痛消失,并且步態(tài)恢復正常,其關節(jié)活動度至少為正常者的75%,經X檢查時沒有明顯的關節(jié)間隙狹窄或者硬化;良:疼痛顯著改善,步態(tài)恢復正常,其關節(jié)活動度大于正常者的50%,經X線檢查其間隙狹窄并且有骨敖的形成;中:疼痛有改善,活動度小于50%,經X線檢查其關節(jié)面發(fā)生硬化,關節(jié)間隙狹窄;差:疼痛等癥狀沒有得到改善,股骨頭向髖臼中心移位。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傆行视^察組84.2%,對照組36.8%,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表2。術后嚴重疼痛觀察組0例,對照組6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例(%)
髖臼骨折是一種高能量的損傷,由于髖臼的生理解剖比較復雜,且是人體十分重要的負重部位,因此臨床對其的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關系著患者之后的生活質量。由于髖臼骨折所造成的損傷比較嚴重,且其骨折的類型比較復雜,移位又多種多樣,給臨床治療增加了許多的困難,過去對髖臼骨折的治療主要是以保守治療為主,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對其的治療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目前臨床上對髖臼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根據Judet和Letournel將其分為簡單骨折和復雜骨折,為其治療提供了依據[5],而手術之后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等原因導致關節(jié)愈合時間增長,影響其功能的恢復,近來有研究表明在患者手術之后配以中藥治療的效果比較好,能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中醫(yī)學認為,創(chuàng)傷骨折局部的組織受到損傷后會使其經脈受損造成阻滯不通,氣血運行發(fā)生障礙,不通則痛,痛則腫,由于經絡阻滯,筋骨肌肉失去氣血津液的濡養(yǎng),則使其的愈合時間增長。因此對其的治療原則應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強筋健骨為主[6]。在本次研究中,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術后疼痛改善情況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早期給予患者血消腫方中,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紅花、桃仁、川芎等藥物可以活血活絡、改善氣血功能,三七有補氣活血的作用。通過早期的治療可以促進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加速血腫的吸收。在后期使用補腎接骨方中,黃芪有補氣固表、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能補充元氣,使氣血行,可以健脾益氣;黨參有益氣補血的效果;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的功效;何首烏和續(xù)斷具有補精血、補肝腎、強筋健骨等作用;骨碎補、桑寄生等具有強筋健骨的功效。通過中后期的治療可以促進骨細胞的產生和轉化,而對骨細胞的影響可能是因為血液循環(huán)加快之后使其供氧量增加導致的。通過早期和中晚期的治療使得骨折愈合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1]李一博.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髖臼骨折25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1,25(3):76-77.
[2]湯志剛,王人彥,陸建陽,等.髖臼骨折手術治療入路選擇與并發(fā)癥的防治[J].中醫(yī)正骨,2011,18(4):12-13.
[3]楊洪武,鄭祖根,徐杰,等.手術復位治療髖臼骨折移位259例[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1,23(3):193-197.
[4]李柳炳,沈憶新,張鵬,等.髖臼骨折手術療效與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9,24(5):409-411.
[5]張育鋒,鐘志剛,邱雪立,等.復雜髖臼骨折前后聯(lián)合手術入路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0,31(15):2005-2006.
[6]錢天逸,樊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復雜髖臼骨折[J].中國骨科,2009,15(9):557-558.
(責任編輯:馬力)
R683.42
A
0256-7415(2015)06-0136-02
10.13457/j.cnki.jncm.2015.06.065
2014-11-06
張愛橋(1979-),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骨科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