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
著眼我園這所農(nóng)村幼兒園實際,外來務(wù)工子女占幼兒園總?cè)藬?shù)的40%左右,這些孩子很小就隨父母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太倉,父母因為生計忙于打工無暇教育孩子,他們對文明禮儀知識知之甚少;還有獨生子女占總?cè)藬?shù)的93.5%,這些孩子大都由爺爺奶奶帶,隔代教育的溺愛造成的這些孩子的不良習氣,他們有的自私、任性,有的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行為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guān)愛他人、嚴于律己格格不入,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把“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列為教育的內(nèi)容和要求?!毒V要》的要求為幼兒園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開發(fā)園本課程提供了理論和政策依據(jù)。對幼兒進行交往禮儀教育十分必要。但如何進行幼兒交往禮儀的培養(yǎng)呢?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略有心得。
一、注重榜樣作用,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禮儀行為習慣
從“孟母三遷”中可以看出孩子愛模仿的天性,幼兒就像是一張純凈的白紙,你把他放在何種顏色的染缸里就會染成何種顏色。我們在采取說教方式教育幼兒時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對幼兒的教育要像春雨一樣潤物而無聲,在平時注重利用幼兒身邊榜樣的示范作用,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這就是常日里說的身教重于言教。
(一)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孩子心中完美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引導著幼兒的日常行為,常聽家長說“昨天,我家孩子回家講老師…….”。 在幼兒園,老師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對象。老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tài)度隨時都對幼兒的發(fā)展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做有心人,平時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為幼兒做好行為示范。
(二)家長的示范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fù)雜的任務(wù)?!鄙鐣袨榈膶W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xù)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yǎng),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從小獨自慣了,不愿意、不善于與別人相處;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嬌慣,到了幼兒園常與同伴發(fā)生沖突等等。為了協(xié)調(diào)家、園教育,我們通過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專欄等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認識培養(yǎng)孩子交往的良好習慣與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交往行為習慣。
二、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幼兒學習交往禮儀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弊鋈耸橇⑸碇?,而尊敬師長和友愛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也是我們對幼兒從小應(yīng)進行培養(yǎng)的內(nèi)容之一。為此,我們制定了一些有關(guān)的幼兒易于實踐的禮儀內(nèi)容和要求,如: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師或熟悉的人能主動打招呼;能主動熱情向客人、老師打招呼并交談;和客人、老師交朋友,活動時認真聽講;知道要尊重別人,不隨便叫喊、打擾等;在行走時能主動禮讓師長;同伴之間相互打招呼、問候;游戲中友好合作一起玩;活動中會禮讓、照顧小年齡的朋友、生病的朋友及遇到困難的朋友;能友好和同伴相處,如:得到小朋友的幫助會道謝、不小心碰撞了朋友會道歉等。
(一)開展“禮儀寶寶”晨迎活動
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外,我們還通過開展一些活動來培養(yǎng),如“禮儀寶寶”晨迎活動,我園每天早上都有兩名大班幼兒胸佩禮儀綢帶在園門口迎候入園的家長和孩子、老師,一次次鞠躬,一聲聲“老師早、阿姨早、小朋友早”深深感染著家長,也凈化著家長,家長總對自己的孩子說“哥哥姐姐真有禮貌,我們也要有禮貌”。 這不僅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鍛煉,也是進行文明禮貌教育的一次次宣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又如大班教師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來園、離園能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打招呼的習慣,針對幼兒好勝心強的特點,設(shè)計一張行為評比表,記錄幼兒每周行為表現(xiàn),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幼兒由一開始的難為情到不時忘記變?yōu)槟苄纬闪晳T,每天自覺主動向老師、阿姨鞠躬問好,這不能不說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開展禮儀兒歌表演活動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具體形象的,通過念禮儀兒歌,豐富幼兒的禮儀認知,讓幼兒明確禮儀規(guī)范的要求,激發(fā)其內(nèi)部情感,建立新認知,提高其道德判斷能力。
(三)開展“禮儀寶寶”的評選活動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家里的優(yōu)越地位、家長的遷就等,許多家長嘆息自己的孩子禮貌問題,而且家長說的孩子根本不聽。其實孩子是一塊璞玉,為此我們制定了一些如前所說的交往中容易實踐的良好禮儀內(nèi)容和要求,不小心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等等。在每個月進行評比,把評出的禮儀寶寶照片放在家長園地,配上紅星和說明。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時,那種自豪感寫在臉上,蕩漾在孩子心里,并感染著其他孩子學習,對其他的家長也有促進作用,這種對禮儀寶寶的贊許,可以使成功的幼兒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兒看有形象學有榜樣。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嘗試,我們深深感到孩子們確實變得懂事、有禮貌了,一些老師高興地說孩子見到她就會主動地問好。有時在路上遇到不是自己班的孩子也能聽到他們的招呼聲,讓人感覺真愉快。許多家長也時常反映孩子膽子變大了,家里來客人能主動打招呼并招待呢。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作為教師的我們也由衷感到欣喜和快慰。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禮儀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與不斷地提示。我們的研究工作還將繼續(xù)進行,幼兒的禮儀教育也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話題,不僅應(yīng)引起廣大家長的注意,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實踐。
【作者單位:蘇州新區(qū)幼教中心陸渡幼兒園 江蘇】